从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看“道”与“技”的辩证关系

日期:2010.05.01 点击数:1227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刘培源 

【中文关键词】 农业技术 “道”与“技” 技术构成 传统文化

【英文题名】无

【中文摘要】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它发生于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的母体之中。在我国的古史传说中有所谓”神农氏”,据说他遍尝百草,备历艰辛,多次中毒,又找到了解毒的办法,终于选择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谷物。接着又观察天时地利,创制斧斤耒耜,教导人们种植谷物,于是农业出现了。我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基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传统的差异,经过分化和重组,逐步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成为不同民族集团形成的基础。中国古代农业,是由这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农业融汇而成,并在他们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向前发展的。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多元交汇”。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可以分为六个发展阶段:其中唐宋时期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的形成时期,其间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水田技术配套技术形成,水田专用农具发明与普及,出现了众多农书,土地利用方式增多,南北方农业同时获得大发展。 农业生产作为一项技术性活动,其成果渗透着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技术的这种文化特征在古代表现得比较明显,古代欧洲人、阿拉伯人、中国人、印度人的技术制品之间有着明显区别。中国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技术,有着自己独特的基本范畴、思想体系和研究方法。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先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这就是关于“道”、“技”的认识。“道”是一个深奥玄妙的哲学范畴,先秦道家、儒家、法家、管子学派等都有论及,后来历代学者也反复探究,对“道”的思索贯穿于我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不过,以往人们多从万物本原、世界演化规律以及处事谋略角度来理解“道”,很少从技术发展角度去认识“道”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大缺陷。“道”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的思想根基,“道”与“技”的关系是传统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的主线。 本文拟根据唐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特点,通过对农业技术及其构成的分析、概括和描述,阐明这一时期农业技术思想的本质内涵、哲学基础、文化价值和社会要求,力图对其意义和局限性做出评价,并对“道”与“技”的辩证关系予以阐释,将有益于发展我国的现代农业,提供积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借鉴。

【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哲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授予年度】2010

【导师姓名】李耀平

【合作导师姓名】无

【英文摘要】无

【英文关键词】Natur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echnical composi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语种】无

【基金】无

【UDC】无

【中图分类号】无

【正文总页码】52

【学科】无

【研究方向】科技与社会

【全文挂接】 全文阅读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