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仰韶到先周: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对黄、淮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日期:2010.06.01 点击数:1215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孙倩 

【中文关键词】 考古文化 遗址类型 气候变化 生态坡 淮河流域

【英文题名】From YangShao to Zhou Dynasty:the impacts of the climate change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holocene to the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and Huai river drainage areas

【中文摘要】全新世中晚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新石器文化的演化和朝代的更迭,而气候环境的影响是该过程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这种气候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在黄河、淮河流域表现的尤为突出,并呈现出某种内在规律性。 本文以历史文化悠久的黄、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统计了大量的考古文献资料,结合全新世中晚期的气候环境研究资料,以研究史前人类活动过程、文化发展响应气候变化所呈现的变动规律为出发点,提出生态坡理论。生态坡代表一个植物营养源梯度变化的斜坡,在东北亚地区表现为生物营养源的地带性变化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倾向东南的地理地貌单元,它包括坡肩、坡面、坡麓与坡基四个部分,分别大致对应0-800mm降水区,本文按生态坡划分标准对应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坡肩、坡面、坡麓和坡基四区。生态坡是全新世气候能够脉动地影响中国文明演化的特殊的地理限制,文章重点阐释在全新世中晚期的时间轴上气候环境变化对黄、淮河流域人类文化演化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 文章基于大量的考古文献资料,结合研究区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结果,首先分析生态坡各区域考古文化的演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其次分析生态坡各区域考古遗址在全新世中晚期这一时间段内的数量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最后分析在全新世中晚期这一时间轴上,生态坡各区域内不同地貌类型的遗址点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最后用生态坡的理论对三类响应作出解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气候剧烈波动是生态坡上新石器文化兴衰及朝代更迭的主要诱因之一。2)生存于生态坡上的人类总是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在整个坡体上产生迁移行为。3)就人类遗址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暖湿-冷干变化的相关性而言,坡肩区和坡面区呈正相关,坡基区呈负相关,坡麓区例外,在4-3kaBP表现出正相关,其他时间呈负相关。4)生态坡各区域遗址的类型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发生变化,气候冷干,靠近水源的遗址比例上升;气候暖湿,靠近水源的遗址比例下降。

【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度】2010

【导师姓名】贾玉连

【合作导师姓名】无

【英文摘要】无

【英文关键词】Yellow river and Huai river drainage area; Ecological S lope theory; climate change, the ancient culture, the archeological type

【语种】无

【基金】无

【UDC】无

【中图分类号】K901

【正文总页码】63

【学科】无

【研究方向】环境考古

【全文挂接】 全文阅读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