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湾遗址仰韶文化研究

日期:2010.05.01 点击数:1227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郑万泉 

【中文关键词】 分期 文化因素 聚落形态 沟湾遗址 仰韶文化

【英文题名】StudyonYangshaoCultureintheRuinsofGouwan

【中文摘要】沟湾遗址,原名下集遗址,以新石器时代堆积为主,包括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四个时期,其中又以仰韶文化堆积最为丰富。最近的考古发掘表明在仰韶文化时期这一地区已经形成了环壕聚落,同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研究豫西南地区在这个阶段的考古学文化及周邻文化关系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沟湾遗址地处黄河与长江中游文化区联结地带的汉水中游地区,该遗址的研究工作,不仅对研究汉水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以及不同文化的分期与年代,揭示不同时期的聚落布局及其演变规律,探索当时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对探讨黄河与长江中游两地区的文化交流状况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利用最新发掘材料,通过地层学、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法及聚落考古学的方法对沟湾遗址进行个案研究。在对这些材料整理的基础上,依据打破关系分组,进而对各组器物进行排队比较,进而分段、分期;在分期的基础上分析各期遗存的文化特征,同时结合本地区已发掘其他遗址的材料,探讨其与周邻遗存关系;进而分析各个时期聚落形态特征,研究其布局及各期的变化。以期客观、全面的反映仰韶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大致发展面貌。 研究表明豫西南地区的仰韶文化大体可分分为四个时期,基本上解决了仰韶文化的源流问题。在不同的阶段以沟湾遗址为代表的地方类型接受外来文化因素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早期与关中地区有所交流,中期受豫中地区影响较大,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仰韶文化内部诸类型相互影响、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向西、向南发展,进而影响汉水上、中游地区,在聚落形态上也表现出了逐步发展的势头,但最终被屈家岭文化快速取代。

【专业名称】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授予年度】2010

【导师姓名】靳松安

【合作导师姓名】无

【英文摘要】无

【英文关键词】The ruins of Gouwan; Yangshao culture; division of the ages; cultura factors; settlement

【语种】无

【基金】无

【UDC】无

【中图分类号】无

【正文总页码】78

【学科】历史学

【研究方向】无

【全文挂接】 全文阅读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