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丝绸之路演变与西北市场格局的变动

日期:2010.05.01 点击数:1233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袁黎明 

【中文关键词】 市场 丝绸之路 军事 环境 商业

【英文题名】无

【中文摘要】丝绸之路横贯东西,绵亘数千里,是古代东西方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中国古代人民与西方各国通商、通使友好往来的贸易之路,它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盛世时代,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信的中国人以博大的胸襟、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往来,此时丝绸之路也达到其鼎盛时期,沿线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商业贸易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展开与进行,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不断深化,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丝绸之路路线的考察研究、沿线遗址的保护开发等方面,虽也有不少论述丝绸之路沿线经济的著作,总体来说,人们对丝绸之路沿线商业尤其是市场的研究还有所欠缺。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古籍、出土文书和遗存古迹的分析调查,来复原唐代西北丝路沿线地区的市场分布状况,探讨其贸易的性质、类型、对象,以此来考察唐朝前后期西北地区市场格局的变动情况,并分析其原因、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以期有用于世人。 区域研究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定的区域因为其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经常把研究地域分成若干区域,以突出其独特性和典型性,本文在绪论中对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时间、空间)做了界定,明确了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现状,并根据资料特征,找到文章的思路和切入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一个地区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在第一章中介绍了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社会环境,以此来分析丝绸之路沿线市场发展的环境基础;并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将唐代丝绸之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后文的论述。根据区域典型性和独特性原则,本文将唐代西北地区划分为丝绸之路东段、西域、关内道三个区域,分别对其商业市场发展状况进行论述,分析了其贸易的对象、类型及市场分布状况,以区域商业中心为切入点探讨了丝路沿线市场变化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并以此得出全文的结论。 根据对丝绸之路东段、西域、关内道三个区域的分析,笔者认为唐代丝绸之路沿线市场的在唐代前后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从总体上看,在安史之乱以前,唐代丝绸之路全线畅通,东西方贸易频繁,丝路沿线的市场也得到很大发展,沿线的州县治所多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城镇。在隋朝和唐初,沙州和甘州是河陇地区著名的商业中心,长安年间以后,凉州逐渐崛起,取代甘州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国际都会;西域地区西州成为当地的商贸中心;关内道地区原州的商业和市场贸易超过了其他州县。安史之乱后,传统丝路中断,回鹘道和灵州道成为中西交通的主干线,原来的凉州、西州、原州等由于吐蕃的占领和侵扰,市场贸易逐渐衰落,而丝路新道沿线的灵州和庭州等地贸易日渐兴盛,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都会。 纵观唐代丝绸之路的演变与西北市场格局的变动,其市场发展有几个特点:首先,丝路东段、西域、关内道三个地区的市场相对独立,其贸易的对象和类型各不相同。其次,丝绸之路的变动是唐代西北市场变动的重要因素,路线的变动决定了市场的兴衰。第三,唐代西北地区出现商业中心、军政中心合一的现象。第四,军事因素在唐代西北地区市场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五,唐代西北地区的市场贸易多为过境贸易,虽然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并没有改变丝路沿线的农牧业和手工业结构布局。

【专业名称】无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度】2010

【导师姓名】张萍

【合作导师姓名】无

【英文摘要】无

【英文关键词】无

【语种】无

【基金】无

【UDC】无

【中图分类号】无

【正文总页码】123

【学科】无

【研究方向】无

【全文挂接】 全文阅读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