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储粮方式的考古学观察

日期:2012.05.01 点击数:1266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张玮 

【中文关键词】 建筑类储粮设施 储粮环节 汉代 容器类贮粮器

【英文题名】Archae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he Mean of Storing Grain of Han Dynasty

【中文摘要】本文着眼于汉代仓储遗址和汉墓中出土的仓储模型明器和画像砖石,从汉代储粮环节上对贮粮设施和器具进行分类讨论,从粮食收割入仓到厨房炊煮,研究每个阶段相应的贮粮方式和器具,力图更加贴近汉代人的饮食生活,将汉代人日常贮粮的一整个环节展现出来。 汉代储粮设施的发现主要有仓储遗址、画像上的仓储形象和仓储模型明器。汉代仓储设施的有关研究,根据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综合论述、汉代某一类型储粮设施的研究、各地区的研究和仓储思想文化的研究四类。在对以往相关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总结后,提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及分区分类的相关问题。 第一章对建筑类贮粮设施进行梳理和研究,结合各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建筑类仓储设施的特点进行了大致的分区,主要分为关中地区、中原地区、南方地区、四川重庆地区和其他地区,其他地区或是考古发现少或是地区特点并不明显,且多受以上四个地区的辐射影响,所以只作了简要介绍,如内蒙古地区、河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将对每一地区建筑类贮粮设施的类型进行初步探讨,每一地区主要分为仓楼、仓房、圆困、窖窦、囤等来进行论述,分析各地区的储粮设施的特点。 第二章重点讨论了容器类贮粮器,文中从容器所附铭文、具体形制等方面探讨了容器类贮粮器的类型和功能,推测其为家用小型贮粮器,并称其为“粮罐”,并对四川、重庆地区“粮罐”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根据“粮罐”腹部的变化分为直腹、鼓腹、斜直腹或斜弧腹、扁腹、瘦高型直腹五种,“粮罐”的腹部形态基本从直腹到鼓腹发展。就其他地区如河南、西安、两广、云南等地考古发现其他一些器物的贮粮功能做出讨论和推测。 第三章讨论了汉代各地区因地制宜的贮粮设施,如地下储粮、干栏式的粮仓、囤等等。贮粮设施需要具备一些特有的条件来满足粮食储存所需要的温度、湿度等各种环境,体现在各地区仓储建筑上,就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仓储设施的外部形态,门窗的设置等。说明汉代各地区的贮粮设施有着一定的共性,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地区文化、地理气候的差异又表现出独特性。 第四章在前面三章的基础上,叙述了汉代的储粮环节,从粮食收割后初步储存→谷物的粗加工→入仓→出仓→放入粮罐准备炊煮(二次储存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模型明器和画像对应。入仓环节结合第二章建筑类储粮设施的分类,总结出四类入仓方式:1、从正面仓门进粮;2、从顶下开的方窗进粮;3、从顶部进粮;4、窖窦的入仓方式。对于有些地区没有发现“粮罐”的情况进行了讨论,介绍了《说文解字》中出现的盛粮器具。结合前面所论述的储粮设施,简要介绍了汉代防霉、防鼠虫、防火的储粮技术。并从汉代农业的发展和贵积贮思想、“视死如生”的丧葬观等方面对仓储类模型明器在汉墓中流行的背景进行了探讨。 文章最后对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了总结,认为容器类贮粮器与建筑类贮粮器应该是相配合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对汉代储粮都必不可少。

【专业名称】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授予年度】2012

【导师姓名】刘兴林

【合作导师姓名】无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focused on storage site of Han Dynasty, storage funeral objects, portrait stone and brick found in Han tombs

【英文关键词】Han Dynasty; the storage facilities of building; the grain storage container; the grain storage link

【语种】无

【基金】无

【UDC】无

【中图分类号】无

【正文总页码】无

【学科】无

【研究方向】无

【全文挂接】 全文阅读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