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禹贡》的导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
作者: 史念海  日期:2016-12-05 来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淇水 周定王 春秋战国时期 孙良夫 禹河 中行氏 《禹贡》 赵惠文王 顿丘 漳水 
描述:
石羊河流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及灌溉对策的研究
作者: 孙世坤  日期:2010-05-01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GIS 气候生产潜力 灌溉需水量 对策 CROPWAT 
描述: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作物在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等气候资源,而其它条件(如土壤肥力、二氧化碳含量和耕作水平等)处于最适状况时,单位面积土地上可能获得的作物最高产量。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可以客观评价在一定的气候、土壤肥力及农业技术水平下某种作物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其结果可为估算人口承载力、制定区域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并对指导农业生产及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根据“机制法”的原理,按照对作物生产潜力进行光合、温度、水分逐级“衰减”的过程,分别估算了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利用GIS软件将春小麦及玉米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导入属性数据库,并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制成石羊河流域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专题图,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根据对石羊河流域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分析,找出影响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玉米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然后,根据石羊河流域气象资料,利用FAO的CROPWAT模型计算流域春小麦、玉米蒸发蒸腾量和生育期有效降水量,进而得到春小麦、玉米灌溉需水量。结合ArcGIS和Arcview软件分析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玉米作物蒸发蒸腾量、有效降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空间分布,为流域春小麦、玉米灌溉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流域作物现实产量。 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石羊河流域各地春小麦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分别在15500.71~17186.60 kg/hm2,7643.59~10841.88 kg/hm2和301.76~2863.29 kg/hm2之间;而玉米的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22704.79~25732.44 kg/hm2、10665.73~17189.27 kg/hm2和360.97~3947.91kg/hm2。综合分析认为,石羊河流域有着较好的太阳辐射资源,限制春小麦、玉米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玉米的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大致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而气候生产潜力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规律,这与反映流域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各项气象参数,如太阳辐射、日照时数、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相一致。 (2)通过对民勤和古浪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年际变化的分析显示,民勤、古浪地区春小麦的光合生产潜力值年际变化分别在15544.63~18142.72kg/hm2和14470.26~16899.42 kg/hm2之间,相对变率分别为3.67%和3.33%;民勤、古浪地区春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值年际变化分别在9429.11~12234.60kg/hm2和5671.58~8257.28 kg/hm2之间,相对变率分别为5.38%和8.71%之间;民勤、古浪地区春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值年际变化分别在119.64~529.53 kg/hm2和1744.08~3617.42 kg/hm2之间,相对变率分别为34.97%和18.96%,说明流域太阳辐射和热量条件的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小,降水量的年际波动是影响流域作物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 (3)石羊河流域各地春小麦年蒸发蒸腾量在353.55~452.60mm之间,春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为46.77~174.26mm;玉米年蒸发蒸腾量为463.73~561.75mm,玉米生育期降水量在87.11~257.87mm之间。春小麦、玉米生育期降水量占春小麦生育期蒸发蒸腾量的比重分别为10.33~46.98%和15.51~52.55%,远不能满足春小麦、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因此,仅靠降水,将会造成流域春小麦、玉米大幅度减产,为了保证流域春小麦、玉米产量须进行补充灌溉。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流域各地春小麦、玉米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分别为202.79~407.47mm和248.33~479.87mm。 (4)石羊河流域的春小麦、玉米光合资源利用率在18~40%之间,其中高值区集中在石羊河流域的北部,其次是石羊河流域的中部,光合利用率为30%左右;低值区集中在流域南部,如古浪地区的春小麦光合资源利用率只有18.60%。石羊河流域的光温资源利用率由于各地热量资源条件有所不同,导致其与光合资源利用率的分布规律稍有不同,石羊河北部等地区春小麦、玉米光温资源利用率为50~70%;石羊河流域南部地区光温资源利用率较低,多为30~50%左右。流域地区春小麦、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分别是实际产量的3.06和3.01倍,说明流域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春小麦、玉米潜力指数平均分别为40.16%和41.84%,这显示流域可挖掘的作物生产潜力还相当大,通过提高可控资源的利用率,如改善水利条件,改良土壤,培育并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和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可使流域气候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5)针对石羊河流域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流域气候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现实产量。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障作物生育期灌溉用水;2)选用和培育适宜的作物品种;3)提高作物降水生产潜力;4)充分利用土地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5)发展设施农业。
略论大禹治水和《禹贡》的治水思想
作者: 朱惠琴    日期:2016-12-05 来源 :人民黄河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孟猪 春秋战国时期 雷夏泽 大禹治水 上古时代 部落首领 《禹贡》 济水 洪水灾害 鸟鼠同穴山 
描述:
甘肃“属《禹贡》雍州之域”说质疑
作者: 侯丕勋  日期:2016-12-05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居地 地理范围 地理知识 赞美之词 《禹贡》 华夏人 贡赋 达溪河 异地同名 地理文献 
描述:
清末民初关中地区的农田水利纠纷及其解决途径
作者: 赵淑清  日期:2009-05-01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清末民初 解决途径 关中地区 农田水利纠纷 特征 
描述:在以农为本的传统社会里,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关中地区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缺乏,虽然在秦汉、隋唐时期出现过大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和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但这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缺水的境况。到清末民初时,由于关中地区连年干旱,水环境日益恶化,农业用水矛盾突出;再加上战争频繁,政局不稳,政府无力修建新的农田水利工程来缓解用水矛盾,不仅如此,甚至原有的灌溉工程也无法正常运行,这进一步加剧了用水矛盾。迫于生存压力,人们不惜一切代价争水,水利纠纷事件频频发生,这在以前任何时期都是没有过的,究其原因十分复杂。 本文以清末民初关中地区农田水利纠纷案例为出发点,利用官方统计资料、官方档案、碑刻资料、文人笔记等一手资料,从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处理的经过及结果等方面入手,探究当时关中地区水利纠纷发生特点的共性和特性,以及形成这种特征的自然社会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水案在解决过程中所带有的时代特征,对水案结果的影响力度。如何处理好非常态下的水利纠纷,这对于今天关中地区农业的发展意义依然深远。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说明。第二部分,清末民初关中地区的农田水利纠纷。这些水利纠纷案件主要是从《陕西水利月刊》中辑录出来的,少数来源于碑刻资料、人文笔记中的记载。第三部分,在分析典型水利纠纷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纠纷发生的直接原因与当时的年降水量、农作物的种类、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分布等有直接的关系;深层原因与当时政府的政策、过渡时期的用水制度以及传统的、不科学的耕作技术和灌溉技术有关。第四部分,农田水利纠纷的解决过程。调解依然是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在调解过程中,地方政府、乡村精英、民间管理组织等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乡规民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新的用水规则作用突显。第五部分,总结清末民初关中地区农田水利纠纷的特征,鉴于水资源不足依然是今天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的颈瓶,故本文的研究对完善非常态下的应对机制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在文献方法上多使用档案、统计、碑刻资料,通过典型水利纠纷案例的研究,基本上复原了清末民初关中地区农田水利纠纷的概况。2、目前,以水利纠纷为主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是以水利纠纷为主题的社会学研究,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角度给予关注的很少,本选题将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非常态下的水利纠纷,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关中水利史的研究范围。3、清末民初关中地区的水利纠纷具有代表性,对今后制定合理的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历史参考依据。
清代洮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开发初探
作者: 孛鹏旭  日期:2010-06-08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清代 洮河流域 农业开发 生态环境变迁 
描述:本文从地域上选取自然环境较完整、经济文化交流较密切、同属农耕区的洮河中下游地区为探讨对象,选取时代性鲜明、农业开发成果显著、环境压力较大、前后期对比较为明显的清代为探讨时段。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农业开发,并探讨生态环境变迁过程,在方法论上力求以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综合方法来进行研究。 全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为绪论与开发基础及背景,主要陈述选题缘由及意义,学术史回顾及研究方法等,并列举影响本区农业开发的自然特征及开发背景与政策。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六章。第三章探讨影响清代本区农业开发的人口发展状况,对有清一代本区狄道州(县)、岷州(卫)、河州、渭源的人口进行系统的统计与估算。认为乾隆中期以前的地丁记载仅为纳税单位,并不是人口数据,乾隆中期以后的为人口数据,较为可信。同时,笔者从原有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人口学原理对乾隆中期以前本区的人口数进一步进行估算。第四章探讨清代本区农业开发的技术选择,系统探讨清代本区水利工程及灌溉技术;以玉米与马铃薯为例,探讨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及改良;探讨清代本区农业耕作技术;探讨影响本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第五章从农业开发的集中体现--田亩面积入手,全面探讨清代本区农业开发成就.初步估算亩产量,并论述农业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贡献。第六章从多个方面论述本区农业开发特色及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变迁。认为清代的农业开发对本区生态环境起到极大的破坏,值得后人引以为戒。 第七章为第三部分。对清代本区农业开发进行反思,认为应客观评估本区生产能力;生态环境保护是本区农业开发的基础;政局稳定与政府决策是农业开发的保障。
从《水经注》所载河名探讨北魏时期渭河水系的水文状况
作者: 费省  日期:2016-12-05 来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西北地区经济 道元 《水经注》 河名 渭河水系 温谷水 北魏时期 水文状况 邶风 渭河流域 
描述:
乾隆郦学全、赵、戴三家札记──三家研究《水经注》独立同归探讨
作者: 胡适  叶光庭  日期:2016-12-05 来源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一封信 中国名人传 当代中国学术 郦学 道元 翰林院 赵一清 《水经注》 抄稿 于敏中 
描述:
《营田辑要》屯田思想考析
作者: 鲁靖康    日期:2016-12-05 来源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营田辑要 考析 价值 屯田思想 
描述:
《禹贡》——世界上最早的区域人文地理学著作
作者: 刘盛佳  日期:2016-12-05 来源 :地理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五服 区域研究模式 禹贡 九州 圈层地域结构模式 农业区位模式 
描述: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