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及其《茶经》
作者: 李汉伟    日期:2016-12-05 来源 :农业考古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陆鸿渐 十七世纪 李季卿 季疵 饼茶 茶经 《茶经》 世界三大饮料 纸囊 煎茶水记 
描述:
阐释的可能
作者: 胡晓丹  日期:2009-04-27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宋代 文人茶 阐释 文本 符号学 
描述:饮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事件,也是艺术创作的经典题材,对茶事茶史的研究古已有之。本文在对传统文化现象的解读中引入西方符号学的“文本”理念和分析方法,将宋代文人士大夫这个特殊群体参与的茶事,分为茶书、茶诗、茶器具、茶经济等几个体系,作为不同领域的文化史“文本”进行客观比较,让文本“说话”,从几个侧面展示了“文人茶”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所具有的可能性。本文旨在运用现代理论,为传统文化研究补充新的信息、引入新的视野;同时也阐明了开放式的结论:“文人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概念,通过阐释方式的变化,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以次作为今后更深入和多层面研究的起点。
试论陆羽《茶经》
作者: 胡坪  日期:2016-12-05 来源 :福建茶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物主义 现代科学 茶叶质量 科技著作 鲜叶 饼茶 《茶经》 大宗茶 茶业发展 茶圣 
描述:
茶与唐代诗之探究
作者: 梁先润  日期:2009-10-28 来源 :暨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茶诗  白居易 唐人饮茶之风   
描述:唐人饮茶之风,随着茶叶普及和饮茶经验的累积而兴盛起来,陆羽《茶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所及,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不饮茶。唐代茶文化的研究相当多,包括茶学专著、饮茶历史、茶具发展、茶人茶事、茶道茶德、饮茶方式的流变、饮茶活动所呈现的文化现象……等等,成绩十分超卓。然而,近代学者对于唐代茶文化的研究,大多侧重在整体历史层面的流变介绍或有关社会文化层面的思想内蕴。至于茶与唐代文人诗的作品在一般综合性茶学著作中,虽有立篇说明,但都是琐碎论述茶诗、茶文化相关文学作品,零星而无系统,尚未有专篇针对唐代个别文人之茶诗进行深入考察。所以,对唐代个别文人之茶文学作品的研究,正待进一步的开拓,是相当具有研究价值的题材。 白居易是唐代文人的代表之一,在唐代文学艺术方面,无论是诗、词,他都有其重要地位,他对音乐、舞蹈也颇多研究。凭借全面的学养、卓绝的才华与丰富的人生经验,他把与茶有关的大量事物移入诗坛,从白诗中,我们看到茶在文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转化的过程。因此,可以断定,使茶与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他以生花妙笔将茶事点化出唐代文化的处处胜景。 在唐代与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白居易那样对于种茶、烹茶、品茶均有心得,又创作了很多茶文学作品,因此,白居易的诸多茶诗,必然成为了唐代茶文化、茶文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白居易的作品不仅在质、量上有一定的水平与份量,而且其中蕴含的生命力能和作者紧密结合,透过这些茶诗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文人饮茶活动,以及由文人自觉而着意创造的一种「雅化世俗人生」的生活方式。 有鉴于此,兴发本人从事本论文研究之动机,拟以茶和白居易之茶诗作品为研究对象,以探讨白居易茶诗的创作背景,茶与文人和僧人活动的关系,便利读者了解他们的饮茶生活与茶文学内蕴。白居易与茶一生结缘、以茶陶冶性情,于忧愤苦恼中寻求快乐之道,这是他爱茶的又一用意。所以,白居易不仅饮茶,而且亲自开辟茶园,亲自种茶。唐代茶诗以茶沟通儒、道、释,从中寻求哲理,白居易应是其中一位重要的探寻者,他对茶文学的缔造确有许多贡献与深远影响。 本文的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绪论,意在阐明研究动机、目的及方向,并对「茶」字的历史缘起作一探讨,以厘清唐代之前「茶」字的意义,概述唐代是饮茶风气兴盛的重要时期,僧人生活尤其助长了饮茶之风。 第二章论述唐代文人茶诗与茶道生活。对友朋互动的茶文化交往作出探讨。 第三章考察唐代饮茶之风盛行,以见唐代的茶诗、尤其是文人诗中的茶形象(包括茶园山水),重点论诗中对茶色、香、味的刻画。 第四章论白居易饮茶的生活情趣,白居易茶诗的生活美学,茶诗的美学意境,主要由白居易茶诗中的各种情境和心境来作区隔。白居易的茶诗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生活,而且提供了生动的图画,从他的茶诗可见:在文人才气纵横的大唐时代,文学创作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茶诗作品纷纷出炉,藉由彼此的交流互动,已帮助饮茶艺术的提升,同时也促使诗歌的发展落实在日常生活美的寻觅之中。 第五章结论。总结全文,期能将唐代「茶」能成「禅」、以「茶」代「酒」等各种茶文化,以茶沟通儒、道、释,从中寻求哲理,修炼出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
唐陆龟蒙《耒耜经》注释
作者: 阎文儒  阎万石    日期:2016-12-05 来源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江湖散人 乾符 笠泽丛书 耒耜经 田器 甫里先生 鲁望 曲辕犁 天随子 隐逸传 
描述:
吴觉农与中国茶叶
作者: 杨妮  日期:2008-01-11 来源 :宁波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华茶生产 吴觉农 茶学思想 华茶贸易 
描述:吴觉农(1897——1989),浙江省上虞县丰惠镇人,他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学家、茶业专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对中国茶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当代中国的“茶圣”。 本论文的写作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重点围绕吴觉农在茶学思想、茶叶生产制作、茶叶贸易上的作为三大中心,来层层展现他在中国茶业现代化上取得的卓越成就。 首先,从行业背景及其生平入手,了解吴觉农成长时代中国茶业发展的历史和困境以及吴觉农一生的茶事。其次,吴觉农茶学思想初探部分,内容包括:对两部重要茶业理论著述做出概述,即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国茶业问题》;茶学思想举要;茶学思想的特点。在华茶生产与制作方面的业绩部分,分为三个子目,包括:他重视教育,培养茶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如举办茶叶科系、茶叶学校、茶叶培训班、茶叶研究所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华茶发展的人才问题;重视实践和调查研究,考察足迹遍及中国各大茶区;创立茶厂,兴办公司,使茶叶的生产与制作更加标准化、规模化、正规化。在华茶国际贸易方面的功绩部分,分为三个子目,包括:提出各项措施,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实施统制统销政策;首办茶叶口岸、产地检验;以销定产,开展茶业合作运动,开辟华茶外运通道、国际销售市场。最后,从中国茶叶历史发展的视角来解读他在茶业界的影响和地位。 本论文试图通过这样一种结构,将吴觉农对中国茶业困境的认识、为改变这一困境所做的种种努力及其成效呈现出来。从中可以看出他在中国茶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古代保健“茶汤”的医学史研究
作者: 苏诺  日期:2009-05-10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医学发展史 保健饮品 茶汤 
描述:本文研究的主体是中国古代的保健“茶汤”。“茶汤”一词是本文从古代众多保健饮品术语中遴选出来的,用以代指传统的茶或非茶制成的饮品(以植物性原料为主,不含酒精)。 茶只是我国古代众多植物性保健饮品之一。中国古代还存在着许多含茶与不含茶的植物性饮品。在宋代,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茶汤”曾经盛极一时,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以至于形成了“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民俗。在古代医药书籍中,记载了大量的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各种名目的植物性饮品。这类饮品名目繁多,形成了不同的类别。例如除“茶”以外,还有“药茶”、“汤”、“熟水”、“渴水”、“饮子”等等。自古到今,民间都流传使用着许多简便有效的保健饮品。这些史料散存于各种文献之中,还缺乏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已有的研究之中,对不含茶叶的一类汤、饮,更缺乏深入的发掘整理与研究。 此外,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保健饮品的发展各有特点,不同类型的保健饮品也有盛有衰、有褒有贬。例如饮茶之风虽然绵延近2000年,但历史上医药名家也曾对过饮茶叶的弊病提出批评。又如宋代社会热中于饮用甘香药材制成的“汤”,此风气并没有在宋以后得到持续发展,反而在元明时期渐次衰落。对古代保健饮品发展史上的若干特殊现象,目前还缺少专门的深入研究。 目前社会上各种名目的保健饮品功能已从传统的醒神除腻、健脾开胃、清热解暑等,发展到幼儿营养、减肥美容等许多方面。商家用种种传统的或现代的知识热点,去挑动人们通过饮品轻易实现健康保健的欲望。因此各类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饮品,充斥于餐桌、行囊,成为社会兴盛的点缀,丰富生活的必需。温故而知新,在现代保健饮品兴盛的时候,更有必要回顾古代在保健饮品方面曾经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或教训,促使现代保健饮品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所以,从医学史的角度来研究古代植物性保健饮品(本文以“茶汤”为总名)的发展史,具有现实与历史的双重意义。其现实意义在于,整理发掘中医药古代相关文献中保存的极为丰富的健康饮品资料,将为当代保健饮品的种类、剂型、功效等提供许多实际经验,使现代中国的保健饮品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历史意义在于,研究古代“茶汤”的兴衰史,可展示古代保健饮品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当今保健饮品的健康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本文将古代(1840年以前)保健“茶汤”发展情况,按时代为序,从医学史角度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为探讨保健“茶汤”在历史上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各种保健“茶汤”种类、功效与制作等相关内容,总结各时代保健“茶汤”发展规律与特点。 本文按时代分成六个部分论述,并根据各时期发展的特点拟订了标题: 1.先秦的水、酒、浆、茶 本章讨论了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0年)保健饮品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先民为了生存基本需要,最早关注的是“水饮宜忌”。本文列举了先秦时期对饮用水的水源质量的重视、对清洁水源的选择、保护及评价。但关注水饮的避忌,是出于被动的防护。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以后,人们开始注意“调水养性”,制作各种原始的保健饮品。 本章详细地考证了《周礼》时代由“浆人”负责制作的“六饮”。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逐一分析了“六饮”中每一饮的含义、制作法等内容。指出“六饮”(狭义)乃属于“浆人”制造的六种饮品,无论发酵还是不发酵,其酒精含量都非常低。此时“六饮”还没有掺杂其它植物的叶片或根茎等成分,只是水和谷物为原料制成(发酵或不发酵)。 鉴于有人认为先秦时期已经有茶的记载,并有饮茶之先例,本文经过详细的考证,认为茶虽然是我国原产,但先秦文字中没有茶的记载。为此,追踪了所有认为先秦有茶的原始文献,并逐一予以否定,排除了茶“发乎神农”的推测,并指出“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的引文存在很大的问题。对认为《华阳国志》记载武王时有茶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2.汉魏六朝的茶饮与非茶之饮 本章讨论了汉(公元前206~220年)魏(220~265)、六朝(222~581)将近800年间有关茶的明文记载。从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文物有“槚”的异体字,西汉初司马相如《凡将篇》记载药物“荈诧”(茶的异名),西汉王褒《僮约》两处提到了“茶”字,以及“茶陵”地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提到“茗”字等,说明汉代已有茶及茶饮的文献记载。 三国两晋时朝,茶的记载大大增多,至南北朝时,茶的饮用已经渐趋广泛。。本章逐一分析了这一时期与茶的形态、功效、产地、制作法与饮用法等各种有关的文献(如史志、本草、诗赋等)记载,认为唐·杨晔《膳夫经》(856年)将饮茶之俗推到“晋、宋”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 本章进一步分析了植物性饮品的起源并非只有茶惟一的一个途径,还有多种早期的植物性饮品。为此考证了本草及相关文献中的“茶之别”的种类。 3.唐及五代茶饮之盛与代茶品 唐代是植物性饮品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其间茶饮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高峰。本章首先分析了《唐本草》中首次记载的“茗、苦[木荼]”的内容,以及该书记载对此后本草及《茶经》形成的影响。又专门探讨了唐·陆羽《茶经》的形成、内容与特色。指出《茶经》中显现出饮茶保健向品茶寻趣发展的趋势。进而分析了茶在唐中期陡然兴盛与禅教兴盛的关系,认为这确实是唐代茶兴盛的风源。此后又研究了唐代出现的代茶方、冷饮等多种代茶的饮子组成、代茶的不同植物性原料等。 4.宋代保健茶、汤的兴盛 宋代饮食文化非常发达,保健茶、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继承唐代饮茶成风的传统之外,宋代又更多地将茶用于医疗。同时各种保健“汤”开始大兴于世,成为这一时期饮品发展最有特色的内容。 本章首先分析了宋代的品茶与“斗茶”,认为这些属于茶的畸形发展,与本文讨论的植物性保健饮品无大关系。进而讨论了这一时期的“药茶”与以茶入药的情况。本章的重点是分析“汤”与“熟水”,归纳了“汤”的特点是10个字:“甘香药成屑,甘草共点汤”。然后仔细考证了当时多种保健“汤”的名目、组成与保健作用。又探讨了“熟水”的缘起、内含物、制作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宋代保健汤的方剂的数量、名目、药物组成、各药出现的频率、主治特点等,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一时期保健汤的内容。 5.元明时期茶、汤的演进与反思 元明时期社会风气与宋代有很大的不同,饮品好用香药的风气渐次转变。本章首先根据元代对保健饮品的最初分类,探讨了各类保健饮品的名目含义。进而指出蒙古族及“回回”饮食习惯对保健茶汤的最明显的影响是以酥入饮。随后又对在明代发展比较大的叶茶、花茶及“茶之别”进行了探讨,其中还讨论了点茶所用的“茶果”、“茶菜”等。 本章重点列举了元明时期“诸汤”的变异,以及元代医家对宋代好用香药入汤的反思与批评。随后又考察了“熟水”制法及名目,并辨析了“渴水”、“舍利别”与“煎”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分析“浆水”的含义与以浆为名的保健饮品,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一般文献记载的见解。 6.清代茶叶变革与新饮品 清代的茶业及传统茶学逐渐衰落,但社会仍然嗜好茶汤,只是对茶的弊病认识得更为深刻,品茶的风尚也不同于前代。 清代茶饮最大的变化,是由单一的绿茶改变为红茶、乌龙茶与普洱茶等并存的局面。本章探讨了红茶、乌龙茶与普洱茶发展的历史与特点,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保健作用。清代民间代茶饮品蓬勃发展。所以本章中详细列举了数十种新的代茶保健饮品,介绍其产地、特点与不同的作用等。又设专节讨论了“药露”在清代的发展,其中列举了20多种药露的名目、制作法与保健功能。 以上分阶段研究了古代的保健“茶汤”,最后的结论是: ①先秦时期。先民们最早关注的是水质安全,寻求并保护味正洁净的饮用水源,被动地防护不良水饮对人体的伤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主动“调水养性”。其时最简单的保健饮品为由“浆人”负责制作的“六饮”,即将水与谷物制作(发酵或不发酵)成的不同名目的饮品,用于解渴与养生 ②汉魏六朝:现有秦汉以前的文献并无茶饮记载。西汉初才出现药用“荈诧”(茶),西汉后期茶叶由药入饮。三国、两晋时逐渐认识到茶的“醒酒,令人不眠”功效,及其形态、产地、烹茶法(茶羹或粥)等。六朝末期,茶成为祭祀、待客的饮品。与此同时出现了多种非茶植物性饮品。 ③唐及五代:《唐本草》(659)首次将茶立条。唐代中期禅教兴盛与传播导致茶需求旺盛,全国饮茶成风。陆羽首撰《茶经》,促使饮茶保健向品茶寻趣发展,茶道大行,促进了茶马交易。与此同时出现了代茶饮品、解暑冷饮等。人们更关注寻找类茶物(“茶之别”)与代茶品。 ④宋代:受社会好香药的影响,宋代以香入茶、以茶入药、茶药混用现象严重。用甘香药材做成的“汤”,用于日常保健及待客,已形成习俗。宋代保健饮品盛行,分化成茶、汤两大系列。保健“汤”系列还包括“熟水”等类型的饮品。 ⑤元明:元蒙时期的保健饮品受到北方游牧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以酥入茶,保健汤品也由咸变甜、制作原料则由香药转向花、果等。保健“茶汤”开始被分成诸品茶、诸品汤、渴水、熟水、浆水五大类型。明代叶茶兴起,花茶、茶果、茶菜有所发展。宋代好用香药入保健“茶汤”的风气受到批评并逐渐平息。 ⑥清代:清代兴起的性温的红茶(发酵),乌龙茶、普洱茶(半发酵)弥补了绿茶的不足。各种代茶新品蜂起,茶菊在浙江兴起。人参叶茶、苦丁茶等代茶品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市场。花、果、地衣、神曲类制品等都被制成新的保健饮品。西洋医药传入导致各种蒸馏制成的药露成为点茶用的新品。 以上研究证明,中国古代保健“茶汤”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植物性保健饮品种类繁多,功能多样、适应范围广泛,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深入研究与发掘。 本文选择了中国传统饮食疗法中比较薄弱的“饮”,又进而选择了保健饮品中相当薄弱的保健“茶汤”进行探讨,开拓了古代非茶保健汤品或代茶品的研究,首次对古代保健“茶汤”的种类与运用经验进行清点与总结,并有若干新发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例如从众多的医药与非医药史料中,收集整理出了70多种古代的代茶品,逐一考订它们的首出的时代与功用;搜罗汇集了宋、元、明200多首保健汤方,尤其是对宋代70多首保健汤,详细分析其组成与功效特点;研究了古代保健“茶汤”各个分支类别形成的历史与实际内容,对“药茶”、“汤”、“饮子”、“熟水”、“渴水”、“舍利别”、“煎”、“浆水”、“药露”等分类名逐一进行了辨析,明确了各名目的内涵与制作法。 本文在研究中既注意广泛收集史料,同时也注意史论结合,对不同时代保健“茶汤”发展特点进行归纳与评述,总结历史经验。通过研究,本文认为茶叶只是古代诸多植物性保健饮品的佼佼者,但它无法代替其他植物性保健饮品。今后的研究应该对非茶保健饮品给予关注。历史上保健饮品兴衰史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其中宋代好用香药并以药入饮,给后人的教训最为深刻。任何一种具有偏性的保健饮品都必需因人制宜、辨证使用。过饮、久饮单一有偏性的保健饮品,都有可能“将求无病,适足生病。将求取乐,反成受苦”。 本文对古代极为丰富的保健“茶汤”史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发掘,展示了古代保健“茶汤”的众多种类、制作法与运用经验,以及与此相关的中华文化特色,也可以为当代制作更具有中国传统的保健饮品提供参考。从医学史角度研究古代的保健“茶汤”兴衰史,也可为当今保健饮品的健康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历代竹谱考论及其历史价值
作者: 王汐牟    日期:2016-12-05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作者 竹谱 历史价值 形制 
描述:
从《竹谱》看中国古代对竹子的利用
作者: 王乾    日期:2016-12-05 来源 :古今农业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龙竹 南方草木状 南朝刘宋 竹谱 竹类植物 巨竹 牡竹属 桃枝竹 竹种 直观描述 
描述:
从《禾谱》看北宋吉泰盆地的水稻栽培
作者: 尹美禄    日期:2016-12-05 来源 :农业考古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安止 水稻栽培 著名文学家 宋元明 文献通考 苏文忠公诗集 农家类 禾谱 吉泰 农业著作 
描述: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