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农事诗研究
作者: 姜春霞  日期:2010-04-01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陆游 重农思想 农事诗 艺术特色 
描述:陆游(1125-1209)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我国古代存诗最多的诗人,在其诗集《剑南诗稿》中现存诗9300余首,其中有大约500首记述了诗人熟知的农事生产活动、农业生产状况、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农民们的生活场景等内容。学界对于这些诗歌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农业史料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从文学角度进行的分析,却又把他们归入田园诗研究。本文旨在把陆游的这些诗作从农事诗的角度,在细致分析内容的基础上,揭示出陆游农事诗歌的艺术特色以及诗人的农事思想,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个案研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农事诗的定义及陆游的农事诗创作:农事诗就是以反映农事劳作、农业技术、农民生活状况为主题的诗歌,与田园诗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诗歌描述的主角是农民,反应的是农民们的哀愁和痛苦、幸福和快乐,而不是士大夫们的闲情逸致。陆游的农事诗歌除有少量诗作作于诗人出仕为官时期以外,大多作于诗人长期蛰隐家乡山阴期间,大约为从乾道二年(1166)诗人第一次罢归山阴至诗人去世的嘉定二年(1209)。 第二部分为陆游农事诗分类研究:陆游的农事诗作大约500首,从思想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农家乐诗、农家苦诗、租税赋税诗、乡邻关系诗、农技、农谚诗等五类。农家乐诗中,诗人描绘了农民们少有的节日之乐、丰收之乐和知足饱和之乐;农家苦诗中,诗人描述了来自大自然的天灾和来自统治阶级的压榨剥削这双重灾祸带给农民们的无边无际的痛苦;租税赋税诗在内容上分为揭露赋税弊端和劳动人民不堪忍受的凄惨境况的诗作、赞同甚至是积极要求农民们(有时也包括诗人自家人)要按时足量的交税的诗作和缴税后人们乐享太平的诗作三大部分;乡邻关系诗中,诗人热情赞美了朴实的乡邻们之间不论在灾荒之年还是在贫寒之岁,彼此友爱,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农技农谚诗中,诗人记载了自己耳闻目睹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和农民们的发明创造,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农技、农谚诗中还包括一些禽言诗,因大多禽言诗都与农事劳作有关,所以并为一类。 第三部分为陆游农事诗的艺术特色:简易流畅、平淡自然是陆游农事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诗人不仅采用民歌、乐府的表现手法,以白描为主,还喜用反衬,其中也不乏丰富的想象。多采用亮丽的色彩,形象生动。好发议论,感情真挚。 第四部分为陆游的农事思想:主要是继承了我国古代的重农思想,并反映在他的诗歌、文集中,也表现在他对子孙的教诲中,同时这些思想也反映了诗人心念恢复大计的爱国深情和对于国君的耿耿忠心。
秦汉农学文献研究
作者: 康丽娜  日期:2009-05-01 来源 :河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秦汉农学 学术价值 农学文献 农业发展史 
描述:秦汉时期是我国传统农学的发展和逐步成熟时期,其在中国农学整个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秦汉农学上承先秦农学“三才”理论的精粹并对它加以发展创新,奠定了我国古代北方旱地精耕细作的技术基础。秦汉农学又对后世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重心南移之后的中国农学在秦汉农学奠定的基础上,向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发展,使中国农学体系更加完善,分科更加细化。 反映秦汉农学发展状况的农学文献大体的分布是:各代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中著录的专业性农书;分散在秦汉其他典籍中的相关农学文献,如《淮南子》、《论衡》中就包含有丰富的农学思想、农学知识的内容;出土的简牍文献中也包含有大量的农学资料,如《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田律》、《居延汉简》中的农学文献资料和《敦煌悬泉汉简》中的《四时月令诏条》等内容。史书《艺文志》、《经籍志》中著录的秦汉时期专业性农书至今均以亡佚,现仅有《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两个辑佚本。学者对这两本农书的研究多仅限于其中具体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其农业技术之外的价值未进行深入挖掘。《氾胜之书》、《四民月令》除具有较高的农学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在体例上,《氾胜之书》奠定了我国传统农书中综合性农书体例的基础;《四民月令》则奠定了月令体农书的体例基础。在史料价值上,这两本农书也有关于农业经济史、农业教育史等资料可供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秦汉农书失传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与时代背景联系较为紧密的有三个方面原因:秦汉“重农”思想背后蕴藏着“鄙农”观念;秦汉农书未能弥补中国科技重技术、轻理论的缺陷;秦汉农书的载体、流传方式具有时代局限性。 秦汉较为分散的农学文献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基本上涵盖了秦汉农学的各个方面,其中有反映秦汉生态环境状况、农田水利兴修情况、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农谚的文献记载等。我们把仅有的两个秦汉农书辑佚本和分散在史书中的相关农学文献结合起来之后,基本能从整体上把握秦汉时期农学、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当然,秦汉时期还有相当一些有关农学的资料未能记载和保存下来,我们要了解这方面的相关情况还有必要结合已出土的考古材料,并有待于新的考古材料的出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