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中国北部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
作者: 刘凤云    高翔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关键词: 札萨克 蒙古人 两种文化 历史过程 康熙年间 游牧文化 土默特 中国北部 清代历史 康熙皇帝 
描述:在清代历史上,农耕文化前所未有地越过长城,深入游牧,在辽阔的大漠地区,两种文化相互交融与作用,对蒙汉民族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追述这一历史过程,并对两种文化关系作一探讨。
论古代中国北方的农耕与游牧──对两种文化关系及发展趋向的探讨
作者: 高翔  刘凤云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关键词: 民族融合 一体化 文化圈 
描述:具有完整意义上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二者间的交融与冲突曾直接影响着王朝盛衰、世代隆替,同时,也左右乃至规定了它们自身的发展方向。就历史而言,农耕与游牧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秦汉以前,两种文化圈均未形成统一的政权组织,相互间的接触是零散的、间断的;秦汉以后,中原和塞外各自形成相对统一的政权组织,两种文化间建立起比较稳定、全面的接触关系,其特点是游牧南进与农耕重心南移;降及清朝,“大一统”的政治环境、游牧对农耕依附的加强,传统农耕区人多地少局面的形式,都促使农耕文化全方位地推向长城以北的大漠地区,以和平的方式,交融汇合,蒙古与内地因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体化趋势。
草原文化:北方游牧文化的发展
作者: 奎曾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 关键词: 艺术遗产 草原文化 畜牧业生产 内蒙古草原 经济生活 文化审美 游牧经济 畜牧业经济 中原农耕文化 匈奴人 
描述:草原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前身是北方游牧文化。因此,要探讨草原文化是怎样生成的,必须追溯到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的起源。下面我们从它所处的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和历史传统三方面来进行考察。一、草原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要生存,总要在一定的空间里活动,这个空间就是地理环境。它包括宇宙的、地质的、气象的、水文的、生物的和人文的诸种因素,其中除人文的以外,都属于自然的因素。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地理环境,乃是人类创造文化的自然前提。它好比是一个大舞台,人类在它的怀抱里得以演出各种各样的文化戏剧来。
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联手打造辉煌——秦统一论纲(三)
作者: 艾荫范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帝王野死 皇权继统 刻石颂德 
描述:秦统一结束了西周种姓贵族等级分封制,开辟了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二千年统治历史。史家把这一变革从根本上归结为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贵族统治的胜利。秦帝国承袭并发展了春秋以来中原列国的许多创造,但它也把北方的草原文化融进了缔造帝国、构建社会的制度、习俗和观念种种创新之中。因此,从某种意义或别一角度说,秦汉帝国乃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联手打造的辉煌。用经济——文化类型学或民族学去透视这一历史变革及其前因后果,将可能拓宽我们的眼光,改变成见,作出许多新的有价值的结论。这里只想略陈陋见,就正方家,因此只粗列纲目,展示秦民族、秦帝国体现游牧文化精神的若干现象,并援引其他游牧民族相同或相近的习俗加以佐证...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结果·反思——文化生存与文化平等的意义
作者: 包玉山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社会科学战线 关键词: 游牧文化 平等 农耕文化 
描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长期碰撞、角力的结果,是农耕文化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并淹没了游牧文化。在草原地区成为主导文化之后,农耕文化之思想观念得以制度化,成为约束该区域人们行为的有形制度,并对草原生态产生了破坏性的作用。游牧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保护它可以起到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作用。不同文化在是否与其生态环境相适应这一层面上具有可比性,比较的尺度或标准当然是生态伦理标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肯定是文化平等的问题。没有文化的平等就根本谈不上民族间的平等相处的问题。各种文化的平等对话是各民族相互增进理解和团结的无形制度基础。因此,主张或提倡文化生存与文化平等对于内蒙古草原地区的人们来说有重要意...
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一些认识
作者: 吴伊娜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多元文化 文化对抗 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 
描述:文章以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产生和特点为视角,通过分析游牧与农耕文化的交流、渗透以及撞击和对抗,探讨了重视、繁荣游牧文化对于丰富中华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宋元时期游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冲击毁伤
作者: 钟年  孙秋云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史学月刊 关键词: 农耕民族 蒙古人 窝阔台 钦察汗国 南人 北方游牧民族 游牧文化 中华文化史 宋元时期 四等人制 
描述:宋元时期游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冲击毁伤钟年,孙秋云一经济的倒退自北宋建国之日起,北方游牧民族一直对中原农耕民族构成巨大的武力威胁,其总的趋势,是游牧民族在军事上呈进攻态势且步步南通,到元帝国建立最终达到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全面统治。从更长的时间段及更广...
唐代河西陇右的战略地位
作者: 钮海燕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历史教学 关键词: 战略地位 乌孙 唐政府 河陇 著名地理学家 唐帝国 河源军 玄宗 陇右 唐王朝 
描述:唐代河西、陇右大致相当于今天甘肃一带,其地介于蒙古高原和青海高原之间,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唯一通道。汉以后的历代中原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重视这一地区。清代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曾指出:“盖其地跨越边塞,保阻险,宜畜牧……天下多事,群雄恒睥睨于此。”这里,最早是乌孙、
古代兰州地区的畜牧业
作者: 魏明孔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兰州地区 土地荒芜 二十四军马牧 畜牧业经济 榆中 畜牧业基地 畜牧业发展 陇右 苑川十二马牧 畜种 
描述:兰州地区畜牧业历史悠久。史称在汉代及其之前,包括今兰州地区在内的陇右诸郡,畜牧业相当发达: 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当时兰州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现已无从征稽,但有一点却是清楚的,即在汉代,封建政府的牧苑故址就设在今兰州榆中地区。可见,至迟在
元代高足杯中折射出来的草原文化和农耕文明
作者: 刘金城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南方文物 关键词: 堆塑 元青花 草原文化 白釉 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 文化遗址 景德镇窑 杯豆 考古发掘 
描述:一、高足杯的创烧历史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①、半坡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其中黑陶高足杯是目前已知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高足杯,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高足杯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礼记》载"执觞觚杯豆而不醉"③,这说明觞、觚、杯、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