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书画美学探缘
作者: 邓维明  日期:2010-06-28 来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陶瓷 传统 美学 绘画 
描述: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在伴随着陶瓷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陶瓷绘画成为了陶瓷装饰的主要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本文从陶瓷绘画的概念属性出发,通过对陶瓷绘画工艺性和艺术性的探讨,研究其概念界定。通过陶瓷绘画与传统书画的发展脉络,探讨陶瓷绘画原始彩陶艺术对中国书画起源的重要意义。研究传统书画美学在陶瓷绘画发展中的影响。通过陶瓷绘画艺术与传统书画美学在几个美学命题上的联系区别以及艺术本质的异同点研究二者之间的“缘”。最终提出结论:陶瓷绘画是传统书画艺术的源头。陶瓷绘画在自然美、艺术美,色彩美学和造型观念上与传统书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陶瓷绘画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是中国艺术的共同追求。陶瓷绘画艺术语言和创作手法的最终形成深受中国传统书画美学的影响,并结合自身的工艺属性形成独特的面貌。
金农书法研究
作者: 刘秀伟  日期:2009-04-10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书体成因 书法 金农 艺术观 风格渊源 
描述:金农,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名噪一时的“扬州八怪”之一,其无论是学识、艺术修养、书画造诣,皆当推为翘楚。以前,对于金农的研究大多涵括于“扬州八怪”的研究之中,且多集中在诗词和绘画方面,而对于其书法方面的研究则比较零散,也不够系统全面。因此,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金农诗集和题跋中关于书法方面的论述,从金农生平经历、艺术观、书法风格及渊源、书体成因和书法影响五个方面,对其书法进行全面细致地探讨。 第一部分介绍金农的生平经历。金农的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少年求学时期。金农少时才华横溢,从而得到了书家前辈们的鼓励和支持,使他的人生道路和书画创作有了很高的起点。第二阶段是中年漫游时期。有着高起点的金农并没有能像其他士人一样走上科举仕途之路,而是选择了遍走大江南北,投身于鉴赏收藏、诗书绘画等艺术爱好之中。近二十年的阅历使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同时也为他的书画创作积累了很好的素材。第三阶段是晚年寓居时期。金农五十岁后逐渐结束了远程的南北漫游,过上了寓居扬州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此时,他的思想更为稳健和成熟,因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部分介绍金农的艺术观。金农的艺术观主要包括“不趋时流,不干名誉”、“师法造化,意造其妙”、“返璞归真,以拙为妍”等三个方面。“不趋时流,不干名誉”体现了他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的独特个性;“师法造化,意造其妙”体现了金农追求自然的朴素审美思想;“返璞归真,以拙为妍”则体现了金农内心世界的“率真”以及他为人为艺的质朴。 第三部分介绍金农的书体风格及渊源。金农一生的书法,大致可分为“渴笔八分”、行草、隶书、写经体楷书、楷隶混合体等五大类。金农大胆吸收汉简倒薤笔法并将其发挥,再加上他多年八分书及飞白书的创作变革,从而形成“渴笔八分”的奇特风貌;金农抛弃二王行书,转而师法北齐石刻文字,形成了其行草古朴苍茫的独特风格;金农的隶书最初以临习汉《华山庙碑》为原型,而后发展变化出多种形态;金农的写经体楷书,是其“耻向书家作奴婢”的变革产物;金农的楷隶混合体在用笔趣味上特意追求木版雕刻的“版味”,使字体趋于美术化,有一种亦隶亦楷的特殊韵味。 第四部分介绍金农书体成因。金农书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与自身性格、清初书风、广泛交游、扬州八怪、扬州商人以及禅宗的影响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因素对金农书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自身性格”是金农书体形成的重要原因,正因为他具有别人认为的“狂”、“怪”性格,才使得他在书法创作中能大胆创新,别具一格,真正做到了“字如其人”。“清初书风”则影响了金农书体的发展方向。“广泛交游”使得金农眼界更加开阔,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受到了影响,又因为他取舍得当,从而对其书体的形成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扬州八怪”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对金农书体的形成影响深远。“禅宗”对金农书体及艺术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能在书画中找到一种心灵的慰藉,大大丰富了金农的艺术观。“扬州商人”为金农的书画带来了经济效益,并为金农及在扬州的其他书画家营造了艺术氛围。“扬州商人”的欣赏水平及喜好影响着金农书体的取向。 第五部分介绍金农书法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金农“怪异”的书风,不仅要学其奇怪的外形,也要懂得其追求“怪异”的深层原因和入古出新的创新精神。其次,金农书法独标一格,清新自然,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在清代碑学乍兴到碑派书法兴盛并最终取代帖学的过程中,金农书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谈明代书画作伪
作者: 杨臣彬    日期:2016-12-05 来源 :文物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中国古代书画 行草书 张择端 明代中后期 吴应卯 吴镇 钱选 《清明上河图》 传世作品 书画作品 
描述:
试论花儿改编曲的语言特点
作者: 吴杨  日期:2009-04-07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民歌 方言 花儿 改编曲 
描述:在我国广阔古老的大地上,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形式,从老百姓们心里流露出的歌曲成为我们了解生活和时代变化的佐证,这是老百姓在长期的生活中经过不断地锤炼而获得的,其传承方式也是通过很朴素的口传心授的祖辈传袭,这种语言的特点则更为鲜明;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生活方式成为今天我们看来构成区域特点的明显方式的因素,这种鲜明的语言特点成为老百姓们自己审美的一种规律,并且深深地影响着当地的音乐语言,同时也成为区域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西北花儿作为西北民歌的代表,它旋律高亢,悠扬的美乐,令人喜欢回味无穷的美语,普遍深受着大多老百姓们的喜爱。以“花儿”为素材创编的现代艺术作品成为今天大众喜爱听唱的作品。本文旨在对其民间素才的采纳吸收,并用于科研、学术的探讨,为今后高师音乐教学做一个特案,探讨高师音乐教与学的发展与新思路。
试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作者: 黄小明    日期:2016-12-05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美学观 孔子思想 “礼乐” 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文论 先秦诸子百家 理论专著 《乐记》 美学理论 创作理论 
描述:
试论“花儿”的称谓、起源与发展
作者: 吉文莉    日期:2016-12-05 来源 :甘肃高师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起源 称谓 发展 花儿 
描述:
试论“花儿”中的“比”、“兴”、“赋”
作者: 任丽璋  刘凯    日期:2016-12-05 来源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高山望 在河之洲 民歌手 姚际恒 上去高山望平川 诗经通论 诗歌创作 小说故事 艺术语言 十五国风 
描述:
论河州“花儿”及其改编曲的语言特点
作者: 王金山  日期:2009-04-15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语言 民歌 河州“花儿” 
描述: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工具,民族性和地域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复杂的语言情况。方言是指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区域里说着大同小异的话。民族因素和地理因素对方言的形成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并以口头流传为主要传播形式的音乐体裁。民歌演唱使用的大多是当地的方言,方言语言形式大大影响着民歌音乐旋律的走向和构成,也就形成了符合各个方言区民众的音乐审美的、地域性很强的地方民歌。 河州“花儿”是由生活在甘肃、青海等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使用河州方言演唱的、主要反映人们爱情生活的一种山歌。 河州“花儿”的演唱语言丰富、精炼、淳朴;“花儿”辞令中大量使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人们的爱情生活;特殊的语言习惯和结构特点使“花儿”曲带有独特的具有泥土味道的芳香;各种形式的衬词的使用更是大大增强了“花儿”的感染力……。传统“花儿”曲如此,新时期“花儿”改编曲的语言风格则抓住传统“花儿”语言的这些特色进行夸张的艺术加工,使歌曲既有民族地域特色,又有时代气息。
论中国影戏的农耕文化特性
作者: 李跃忠    日期:2016-12-05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演出目的和功能 中国影戏 农耕文化 
描述:
论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本质
作者: 张政文  日期:2016-12-05 来源 :学术交流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美学思想 空间转换 审美对象 中国古代音乐 物质媒介 古代文化 审美本质 《乐记》 艺术形式 阳关曲 
描述: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