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补农书》所见农村价格及其相关问题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古今农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浙北   《补农书》   价格  
描述: 农学杰作《补农书》突出反映了明末清初浙北农村价格及其相关问题。价格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作用,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具体形式之一。部分物品的价格变动幅度及其影响较大,而该书作者对价格的看法是变化的。更重要的是,浙北农家在农业诸领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为价格创造价值基础,并利用价格杠杆发展社会经济。这类乡土经验,成为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宝贵历史财富。
沈氏、张履祥论灾害防治——以《农书》和《补〈农书〉后》为中心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履祥   灾害防治   《农书》   沈氏   《补〈农书〉后》  
描述: 明末清初,沈氏、张履祥分别在《农书》和《补〈农书〉后》中论及一系列灾害防治措施。在农业技术方面,农民要提沟铲地,防治春花灾害;讲究养殖方法,防治猪羊病虫害;经营桑基鱼塘,创业防灾;施肥、编篱,预防盗贼暴徒;推行食疗,去病减灾。在农业经营方面,农民要勤俭持家,备荒救灾;合理策划用地,兴家救荒。在农村社会方面,农家要协调主-佃关系,避免人为灾害。这些论述对中国现代农村建设不无启示。
《补农书》所见肥料技术与生态农业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明末清初   肥料技术  
描述: 以农学杰作《补农书》为中心,以肥料技术为主线,人们可以了解明末清初浙北生态农业状况。农家肥料技术及其相关事宜,含有切实丰富的生态意义。农民利用生态机制广辟肥源,特别是在水稻、桑树生产中,农民讲究基肥、追肥施用技术,建构良性运行的生态农业环境,并取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类农学成就,有助于启示人们走现代生态文明之路。
从《补农书》看农业与环境问题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   江南   《补农书》   环境  
描述: 明末清初的农学杰作《补农书》显示,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具体而深刻的联系。农民从事农业活动,要适应和利用天时,并依据一定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界形成有效的物能循环。他们修浚沟渠,修筑圩岸,进行水利建设;或实施水改旱的策略,优化、利用自然环境,为农业创造条件。但有时候,农民不可避免地遭遇自然灾害,承担农业损失。农民的本质力量既得之于自然的恩惠,也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
从《补农书》看农业的伦理意义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   《补农书》   伦理  
描述: 明末清初的农学杰作《补农书》表明,农业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学资源。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农业具有最为基础的价值。它是长远之计,有助于磨练人们的意志,敦风厚俗。特别是稻、麦、桑、蚕之类生产活动,具体展现出广大农民的勤劳品格。而谋划家计,生产自救;乱世卜居,安全第一;缓解游民问题,巩固民生根本;耕读两相兼顾,物质精神结合;蔬果祭祀先祖,以求世代相继,这些生存伦理,也表现出较为广泛的人民性。人们应当批判地继承该书的伦理思想财富,以利于现代新农村建设。
明末清初浙北自然灾异与荒政措施——以张履祥的视野为中心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张履祥   浙北   自然灾异   荒政  
描述: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对当时浙北地区的水、旱等多种自然灾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并就其引发的社会后果予以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他运用阴阳变异学说,探讨自然灾异发生的规律。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他悉心讲求救灾备荒的多项措施。这些表现了他高度关心民生疾苦,积极为乡土社会荒政事业服务的学术精神。
张履祥笔下的灾异与社会问题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张履祥   浙北   灾异   社会问题  
描述: 明末清初,浙北杰出的学者张履祥全面论述诸多灾异极其社会影响,并详实考察游民、赋役不公等社会问题。他建议减少冗余官吏、生员和军伍,并拟订相对合理的赋役法则。更为重要的是,他主张发展农业水利、卜居山区,力图从人类生存的基础方面探求缓和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切实途径。这些表现了他关怀民生国计的学术品格,并对现代中国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的启示。
从《补农书》看农业的伦理意义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   《补农书》   伦理  
描述: 明末清初的农学杰作《补农书》表明,农业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学资源。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农业具有最为基础的价值。它是长远之计,有助于磨练人们的意志,敦风厚俗。特别是稻、麦、桑、蚕之类生产活动,具体展现出广大农民的勤劳品格。而谋划家计,生产自救;乱世卜居,安全第一;缓解游民问题,巩固民生根本;耕读两相兼顾,物质精神结合;蔬果祭祀先祖,以求世代相继,这些生存伦理,也表现出较为广泛的人民性。人们应当批判地继承该书的伦理思想财富,以利于现代新农村建设。
农业与伦理:毛泽东早期思想的一个侧面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文化   毛泽东   早期视野   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描述: 毛泽东出身农家,其早期伦理思想受到农业文化的直接影响。他在诗歌中咏及豆腐、酒、肉之类食品,在对句中联想到牛皮菜、马齿苋之类蔬菜,在论文中研究饮食卫生,在教学中讲解布、绸、毛织物等衣服原料,引导学生重视国货,提倡节俭。他在小鱼、指甲花、青蛙、匏瓜、牡丹以及树木等农业生物中,找到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伦理象征。这些为他早期高尚人格的形成奠定了部分基石,并对他日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产生了潜在的积极作用。
毛主席与《补农书》及其相关问题
作者: 周邦君   邱若宏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Agriclture   In   Marxism   Chairman   Chinesization   the   Book   of   Supplement   Mao   Class   to   Notes   on  
描述: Supplement to the Book on Agriculture was an ragronomy masterpiece from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According to Chairman's Notes in Class,he had formerly studied some contents of this book.The quotations from Supplement to the Book on Agriculture to Notes in Cla...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