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中国古代土壤改良技术研究
作者: 陈凡学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农业技术   土壤改良  
描述: eat attention to adopting various techniques to improve soil quality when plowing the soil, so that the soil could keep sustainable fertility and high rate of yield.
全文: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家,有着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古代劳动人民在土壤耕作过程中,非常注意采用各种技术对土壤性质进行改良,以期土壤保持长久不衰的肥力和高产出率。 古代人民通过粪肥施用、耕作、种植、盐碱土改造等措施,来改良土壤。中国古代土壤改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这包括古代对土壤结构与性状的认识、“地力可变”的思想、“地力常新壮”的学说以及土壤“治之得宜,皆可成就”的理论。古代在土壤方面的认识有土壤结构、有机质、吸收性能、盐碱性等四个方面,这些认识是改良土壤的重要前提。施用粪肥是中国古代土壤改良技术之一。古代“粪壤论”与当代土壤培肥,意义上基本一致。古代土壤施肥技术是一个整体,既有肥料的积制、保存措施、施肥技术,又做到了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包含“三宜”施肥以及“亲田法”等。“三宜”施肥,是指因时、因地、因物施肥。这对提高和保持土壤长期肥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古代通过合理耕作和种植来对土壤进行改良。耕作,包括北方旱地蓄水保墒耕作、南方水田熟化土壤耕作、以及因时因地耕作对土壤性状改善。北方旱地耕作有耕耰、耕耱、耕耙耱三个阶段,南方水田有耕耨、耕耙、耕耙耖三个发展时期。合理种植技术,则包括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各种种植制度综合运用等。选择适当的种植方法,不仅提高了土壤肥力,也可以获得较好收成。古代还对包括盐碱地和冷浸田在内的中低产田进行了改良。古代盐碱地改良技术主要有:引水种稻洗盐、淤灌压碱、深翻窝盐与压砂抗碱、生物治盐等。冷浸田则是通过深耕冻垡、熏田暖土、烤田、施石灰、草木灰、骨灰等措施来实现。中低产田改良,一方面扩大了土壤耕种面积,另一方面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在现阶段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堪忧,包括土壤污染严重、肥力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土壤改良技术,对于当前土壤施肥、中低产田改造、土壤生态保护等,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