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清代甘肃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
作者: 刘维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农业技术   土地制度   甘肃黄土高原   土地资源  
描述: ainly chooses three aspect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farmland, the land system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o analysis the fact that the land system, the land utilization patterns and the selec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re constrain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and resources, accordingly reveal the main-land relationship which is influenc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全文:本文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和土地制度的关系。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清代土地数量、质量和类型、土地制度以及农业技术选择的认识,分析说明了土地制度、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农业技术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要受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的制约,从而揭示出自然环境影响下的人地关系。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了甘肃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基础。首先,从自然地理范围和行政区划两方面,对本文的研究区域作一界定,并对该区清代行政建置的变化作了说明;其次,从地貌、土质、气候等方面,阐述了本区土地利用的自然地理条件,并简要分析了这种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第二部分论述甘肃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类型。本文采用以纳税亩为单位的土地统计数字,来反映耕地数量变化的趋势,通过列表统计,可以得知,本区清代的土地数量具有阶段性特征:清初,土地数量较少,时至乾嘉时期,这一数字达到高峰值,再到同治年间,土地出现骤减的现象,后来在经济恢复政策的引导下,光绪时期又有所回升。然后,对人口与土地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嘉庆末年该区的人口和耕地数都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人稠地狭的矛盾极为突出;光绪时期的土地数和人口数均有所下降,但人均耕地数较高,表现出地旷人稀的特征。之后,分阶段讨论了致使土地数量增加的主导因素——垦荒政策。此外,本节内容还涉及了土地类型的问题,分别从土地所有权和征税标准两种分类依据,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对本区土地制度的特点予以分析。土地制度包括的内容很多,本文主要选取了土地所有权制、永佃制以及耕作制度三个方面。土地占有关系的调整,使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得以发展,从而刺激了土地买卖关系的发展,但受其土地资源特性的限制,本区土地买卖的发展相对迟缓,土地交易形式也较为传统。清初的垦荒政策,刺激了永佃制的发展,使得永佃权在本区得以承认,对佃农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在清代的甘肃黄土高原地区并非普遍现象,而且当地农民获得永佃权的方式以垦荒为主,较为单一。有关耕作制度的特点,本文是从作物构成和复种制度两个方面说明的,由于水热条件的限制,本区农作物以传统的粮食作物为主,而且农作物的生长期往往较长,因此在正常年份,大都是一年一熟。 第四部分论述了本区清代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清代中期,该地出现了人稠地狭的矛盾,再加上土地质量较差的现实,要解决口粮不足的问题,唯有依靠农业技术的改进,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实现粮食增产的目标。由于该区雨泽稀少、土质易旱,所以出现了撞田法、砂田法的土地利用方式,以此来补给口粮,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弊端,因此要深入解决人地矛盾,还须依靠水利技术的提高,于是引灌渠道得以兴修,水车也进一步得到了推广,这大大改善了本区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使得水浇地的面积得以扩大。
清代甘肃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
作者: 刘维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农业技术   土地制度   甘肃黄土高原   土地资源  
描述: ainly chooses three aspect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farmland, the land system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o analysis the fact that the land system, the land utilization patterns and the selec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re constrain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and resources, accordingly reveal the main-land relationship which is influenc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全文:本文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和土地制度的关系。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清代土地数量、质量和类型、土地制度以及农业技术选择的认识,分析说明了土地制度、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农业技术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要受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的制约,从而揭示出自然环境影响下的人地关系。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了甘肃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基础。首先,从自然地理范围和行政区划两方面,对本文的研究区域作一界定,并对该区清代行政建置的变化作了说明;其次,从地貌、土质、气候等方面,阐述了本区土地利用的自然地理条件,并简要分析了这种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第二部分论述甘肃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类型。本文采用以纳税亩为单位的土地统计数字,来反映耕地数量变化的趋势,通过列表统计,可以得知,本区清代的土地数量具有阶段性特征:清初,土地数量较少,时至乾嘉时期,这一数字达到高峰值,再到同治年间,土地出现骤减的现象,后来在经济恢复政策的引导下,光绪时期又有所回升。然后,对人口与土地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嘉庆末年该区的人口和耕地数都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人稠地狭的矛盾极为突出;光绪时期的土地数和人口数均有所下降,但人均耕地数较高,表现出地旷人稀的特征。之后,分阶段讨论了致使土地数量增加的主导因素——垦荒政策。此外,本节内容还涉及了土地类型的问题,分别从土地所有权和征税标准两种分类依据,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对本区土地制度的特点予以分析。土地制度包括的内容很多,本文主要选取了土地所有权制、永佃制以及耕作制度三个方面。土地占有关系的调整,使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得以发展,从而刺激了土地买卖关系的发展,但受其土地资源特性的限制,本区土地买卖的发展相对迟缓,土地交易形式也较为传统。清初的垦荒政策,刺激了永佃制的发展,使得永佃权在本区得以承认,对佃农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在清代的甘肃黄土高原地区并非普遍现象,而且当地农民获得永佃权的方式以垦荒为主,较为单一。有关耕作制度的特点,本文是从作物构成和复种制度两个方面说明的,由于水热条件的限制,本区农作物以传统的粮食作物为主,而且农作物的生长期往往较长,因此在正常年份,大都是一年一熟。 第四部分论述了本区清代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清代中期,该地出现了人稠地狭的矛盾,再加上土地质量较差的现实,要解决口粮不足的问题,唯有依靠农业技术的改进,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实现粮食增产的目标。由于该区雨泽稀少、土质易旱,所以出现了撞田法、砂田法的土地利用方式,以此来补给口粮,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弊端,因此要深入解决人地矛盾,还须依靠水利技术的提高,于是引灌渠道得以兴修,水车也进一步得到了推广,这大大改善了本区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使得水浇地的面积得以扩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