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震后重建中村落生产—生活空间的整治模式研究
作者: 王懿娜   来源: 天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震后重建   村落   产业结构   空间布局   防灾减灾  
描述: isasters in China, the earthquake caused the largest number of deaths accounted for 54% of the total number, and 80-90% of China's earthquake occurred in rural areas.
全文:中国是一个灾难频发的国家,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造成的损失也非常严重。据统计,中国因各类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中,地震造成的损失最大,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4%,而我国80-90%的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人口多、、基础建设差、抗灾能力低等因素,致使地震的侵袭给农村带来及其严重的危害。为了在震后快速有效地进行农村地区震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震后农村地区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同时提升震后村落的防灾能力,就需要在震后重建中对村落重建进行相关研究。 论文首先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发生地震情况的认知以及震后重建工作的学习,吸取国内外震后重建的宝贵经验教训。论文主要分三部分对村落生产-生活空间模式进行研究——“生产”发展、“生活”保障、“生命”安全。 首先从“生产发展”入手,亦即是村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对村落震前震后的人口、就业情况、收入、用地等进行数据分析,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及震后工作给农村地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游客和知名度等),然后进行综合分析,预测震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同时也会对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相应的村落管理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其次是“生活保障”,主要是指村落的空间布局。从村落的整体结构开始,一直研究到住宅区的布置形式以及商业的布置形式,再细化到建筑的组合形式乃至建筑的单体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影响规划设计的各种因素(其中不乏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分析,再综合得出各层面设计的规划建议。同时结合考虑村落的公共服务中心设置以及绿化开敞空间规划,得出一个总的规划建议。 第三是“生命安全”,即村落的防灾减灾规划。结合农村地区的特色以及村落空间布局的特性,为村落重建中防灾减灾规划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包括硬件上的设施建设以及政策和意识上的提升。同时这些规划措施也会反过来对村落空间产生一定的指导和影响,会反馈在村落空间布局上,甚至对产业的发展也会提出一定的要求。 最后,在对村落空间模式研究进行理论分析后,将以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结合实际工程阐述理论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希望通过对灾后重建村落空间的模式研究,为防震减灾以及震后重建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同时也增强人们对防震减灾的认识,从防震减灾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升村落乃至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为抵御未知的自然灾害做好理论及实践的准备。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