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的利用与改良
作者: 杜娟   来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关中平原   利用改良   《氾胜之书》   土壤环境  
描述: "塿土"是关中平原现代地表广泛覆盖的农业土壤,也是历史上对土壤资源持续利用与改良的产物。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识土、用土、改土、养土的经验,并被广泛记录于古代农书及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中。文章通过对先秦至两汉时期古农书及相关文献中土壤信息的提取和整理,结合现代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环境及其土壤资源的利用与改良。研究表明,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地表土壤尽管为全国优良的土壤类型,但土壤质地不良,水分、养分供给不足,盐碱化等因素也导致了土壤的适耕性减弱。秦汉时期精耕细作的治土和治田过程使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土壤质地、结构、水分、养分等方面均有所...
朱橚和他的《救荒本草》
作者: 罗桂环   来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柿   明初   正二十   五子   方剂学   朱橚   救荒本草   明太祖朱元璋   《救荒本草》   植物学研究  
描述: 《救荒本草》是我国十五世纪初期的一部重要植物学著作,但长期以来国内对此书在植物学上的意义及其作者朱橚的生平研究尚嫌不足。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研究,以就正于读者。朱橚的生平和《救荒本草》的成书《救荒本草》的作者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明初杰出的方剂学家和植物学家。关于他的生平,诸书记载不详。有人说他大约生于1360年。但他有同母兄弟五人,其四兄朱棣(明成祖)生于元至正二十年即公元1370年,由此推知,他可能生于1361或
中国古代关于太阳对地理环境作用的认识
作者: 陈瑞平   来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阳   古代   地理环境  
描述: 中国古代关于太阳对地理环境作用的认识,历史悠久,记述面颇广,有的已有较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的几个问题
作者: 曹婉如   来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通论地理学   区域地理   物候历   地理知识   地理现象   地理志   河源地区   地理学研究   地图知识   近代地理学  
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其形成、发展和地区差异的科学。这门科学知识是人们由于生活、生产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在观察、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我国古代地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既存在带普遍性的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以下试就我国古代地理知识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一、地理知识的产生;二、早期出现的某些特点;三、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四、实地考察与地理知识的发展;五、近代地理学的启蒙,初步探讨如下。
古代中西地理学思想源流新论
作者: 杨吾杨   怀博   来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围环境   地理知识   地理学史   近代地理学   人文现象   地球表面   古代地理学   现代地理学   思想源流   地理文献  
描述: 作为人类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地理知识是同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同时出现的.天长日久,地理遂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知识领域之一;而把这种知识记载下来并予以条理化,这便是古代地理文献的出现.古代地理学并不是一种科学体系,而只是人类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记述,以及某些方面的科学预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当人们开始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加以系统化并探索其内在规律时,地理学才开始形成为一门科学.近代地理学的出现,依赖于哲学、相关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因此,近代地理学较晚于其它一些自然科学如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以及某些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学,形成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十九世纪,而在本世纪得到空前的繁荣.
西周农事诗中反映的粮食作物选种及其发展
作者: 范楚玉   来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野生植物   浙江余姚   稻秆   长江流域   考古发掘资料   保纯   《毛传》   驯化栽培   灰坑   黄河流域  
描述: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现有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至少在距今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已有以种植耐干旱的粟为主的原始农业,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稻谷、稻壳、稻秆、稻叶,则是距今六、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种植水稻的实物例证。蔬菜和果树的驯化栽培历史开始得也很早。当我们的先民把野生植物加以驯化栽培的时候,需要有所选择,这就是农作物出现的开始。所以,选种的历史和农业发生的历史可以说是同样悠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已知道选用良种,并积累了对农作物品种的知识和选种标准、选种方法及品种保纯等十分丰富的经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