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大麻的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作者: 辛培尧   罗思宝   杨明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大麻  
描述: 本文阐述了大麻的植物学及其生长特性,并对其田间选地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为工业用大麻的丰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古代的大麻种植技术
作者: 王裕中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末元初   种子发芽   地区气候条件   种麦   大麻属   纤维质量   艾草   种植技术   《齐民要术》   四民月令  
描述: 大麻大麻大麻(Cannabis Sativa)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图一)它的生长期视地区气候条件而异,约100~250天。大麻的茎高达2.5~3米。茎截面一般为1~3厘米。茎的韧皮部
我国古代的大麻生产
作者: 宋湛庆   来源: 中国农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仰韶村   三农记   瓦维洛夫   编织纹   种麦   王祯农书   安特生   黄河流域   《齐民要术》   我国华北地区  
描述: 一、我国古代大麻的分布和利用的历史(一)大麻的分布和发展我国是大麻的原产地之一也是最早驯化和栽培利用大麻的国家之一。过去,苏联研究农作物起源的瓦维洛夫就认为我国华北地区很可能是大麻原产地之一。其他
甘肃“《禹贡》雍州之域”说质疑
作者: 侯丕勋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居地   地理范围   地理知识   赞美之词   《禹贡》   华夏人   贡赋   达溪河   异地同名   地理文献  
描述: 甘肃“《禹贡》雍州之域”说,早已成为人们对甘肃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赞美之词。笔者认为此说疑点甚多,特提出来以就教于方家。一首先从《禹贡》九州疆域同华夏族居地的关系说起。众所周知,《禹贡》这部地理
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稷与大麻
作者: 王庆瑞   敦德勇   来源: 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乡族自治县   底径   古代人类   新石器时代晚期   发掘报告   起源地   大麻栽培   汉墓   大麻属   马家窑文化  
描述: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塬公社林家遗址在发掘过程中,除了发掘出相当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外,还在窖穴内发现大量的稷,以及在陶罐中储藏的稷和大麻的果实。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类型文化(发掘报告见《考古学集刊》(4))。
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植物遗存研究
作者: 孙永刚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早期青铜时代   西辽河上游   植物遗存   生业方式   新石器时代  
描述: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西辽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与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不同考古学文化时期人类活动、植物遗存与生业方式的关系。本文涉及的年代范围是距今10000-3500年间,约相当于地学界的全新世初期至大暖期结束时期,或考古学界的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
全文: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古文化遗址(兴隆沟、魏家窝铺、哈民忙哈、三座店和二道井子遗址等)发掘过程中,采用浮选法,发现了大量的炭化植物遗存。通过对典型遗址出土的炭化植物遗存进行分类、种鉴定
我国古代麻类作物的种植历史和栽培技术
作者: 宋湛庆   来源: 中国麻作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农记   栽培技术   黄麻叶   适时早播   麻类作物   王祯农书   壁虱胡麻   《齐民要术》   种植历史   茼麻  
描述: 一、麻类作物的分布发展和利用我国古代种植的麻类作物主要是大麻和苎麻,而苘麻、黄麻和亚麻则是很次要的。大麻、苎麻和茼麻是我国原产。苎麻至今还被很多国家称为“中国草”或“南京麻”,反映了这些国家的苎麻是
秦汉时期西部开发的地域差异与文化互动
作者: 邓燕平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地域差异   西部开发   文化互动  
描述: 秦汉时期出于政治统治和军事防御的需要,对西部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开发举措。这也是我国历史上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由于自然环境、民族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不同,西部地区可分为西北与西南两个不同的区域。由此导致秦汉政府对这两个区域的治理政策和开发措施的差异。在西北地区为了边防的需要,治理政策主要
全文:秦汉时期出于政治统治和军事防御的需要,对西部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开发举措。这也是我国历史上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由于自然环境、民族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不同,西部地区可分为西北与西南两个不同
渭河流域旱涝灾害研究
作者: 段文明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旱涝时空分布   旱涝事件   气候变化   渭河流域  
描述: 渭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地处黄土高原南缘,秦岭北麓,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春暖干旱,夏季热而多雨但有伏旱,秋凉湿润,冬季干燥寒冷雨雪
全文:渭河流域旱涝演变趋势及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旱涝与气候变化关系及旱涝灾害事件。主要的研究进展如下: 1.渭河流域近540年旱涝等级演变规律: 在世纪尺度的干湿类型上,渭河流域15世纪末、16世纪干旱
多元文明聚落中的河湟回民社会交往特点研究
作者: 马进虎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回汉藏文明交往  
描述: 河湟(黄河、湟水谷地)地处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南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汉族农耕区和藏族游牧区的分界线,同时,从唐代开始,河湟地区渐渐地向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三教鼎立”的局面演化。到元朝时,那种八个民族世居(藏、汉、回、撒拉、土、蒙古、东乡和保安),三种
全文:河湟(黄河、湟水谷地)地处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南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汉族农耕区和藏族游牧区的分界线,同时,从唐代开始,河湟地区渐渐地向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