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树马术文化及其特点
作者: 索南求着  日期:2009-03-15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马术文化 玉树藏族 特点 
描述:在玉树现代社会当中,马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玉树人民生活情趣的提高而逐渐发展和变化的,在玉树人民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依然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在玉树人民心目当中,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使绿草如茵的原野也因为“马”的存在而变成了“奔腾”的草原盛会。 玉树马术文化从客观上反映了玉树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远古苏毗部落到吐蕃时期的苏波茹在军事上对战马的需要到后弘期以宗教为主的祭祀活动中马的作用,都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马术文化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和价值。玉树人民在现代社会变迁中,对马术文化仍保留着传统性、虽然马在人们现在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价值远不如以前,但是在表现内容方面也突破了原有的宗教、祭祀内容的局限,更多地表现出了玉树藏族人民的生活景象和精神风貌,以及对自身娱乐的一种需求,突显了对生活的讴歌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演形式上,在传统竞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娱乐性,这种娱乐性不仅蕴涵了骑手的愉悦观念,而且陶冶了观众的生活情趣。公元581年松赞干布继承王位,开始统一藏族诸部落,虽然此时马在生产中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更主要的用途还是作为军事之需。1447年在江孜开始举行祭祀法会,江孜法王绕丹贡桑帕的祖父帕巴白桑布去世后,他的弟子每年做祭祀,以示纪念,后就形成其江孜赛马节,当时江孜作为苏毗部落的主要重镇,江孜的这种赛马习俗在玉树得到了很大的广泛和流传,从1949年10月,青海省人民解放军军政委员会驻玉树特派员办公处成立,宣告玉树地区已完全由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职能。1951年12月25日成立玉树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自此开始在玉树州扎西科草原上开始进行规模较小的以祭祀为主的小型赛马会,并设立茶叶和哈达作为赛马中获胜者的奖项,由此在玉树产生了比较广泛的马文化特点,即娱乐性、健身性等还同时保留和继承着传统文化下的各种马上竞技项目,即传统性、如跑马速度赛、走马速度赛以及骑马射击和骑马拾哈达还有最为精彩的马上杂耍等项目,并由此产生了传统文化中的部落之间的赛马活动和现如今的各村落或各区域之间的赛马活动,赛马活动显的异常丰富精彩。在玉树还有专门的赛马组织机构,规定赛马时间、地点以及赛马活动的项目和奖励措施等等,并在现代生活当中产生了各种社会功能,比如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以及经贸交流等等。本文以这样的角度去分析玉树的马文化,虽然没有得到完整的记述,但是都以客观事实作为本论文的主要理论依据,使得玉树乃至整个藏区的马文化在科学技术发展时代的进步和演变中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展。玉树马文化创造了新思维,打破旧观念,开拓创新,树立利用文化、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观念,将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各区域性表现出来,并传达着玉树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马在藏民族生活当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色彩,后来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展开,并且在统一的民族文化领域里,形成了玉树的马文化,这就说明了在生活水平日渐增长的社会当中,其表现出来的艺术特点,以及分析出现代人的审美观,以及马文化的价值观。一个文化的价值是一个民族现状的一种表现手法,玉树人民的风俗和文化越完善就越有前进的动力,马文化是一个带有浓重审美韵味的一种艺术文化,在这个文化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审美情趣,尤其是在当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交加的社会中,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再者就是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马文化在玉树是不能遗失的一种文化,因为玉树人民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寄托了很多的追求。
宝鸡陈仓黑社火调查研究
作者: 姚欣杰  日期:2009-05-01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文化内涵 艺术形态 文化背景 黑社火 
描述:黑社火,是一种在夜间耍闹的社火,主要流传于宝鸡陈仓西山地区,是宝鸡众多社火种类中的一个独特品种。本文以黑社火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从黑社火的生存背景、历史源流、传承载体、组织程序、表演过程、节目类型、曲调来源、音乐形态分析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黑社火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黑社火文化背景考察。首先对黑社火的生存背景从自然环境、建制沿革、文化生态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于当地的文化生态,又着重从农林交贸、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包括居住、饮食、婚丧、节日)四个角度进行了逐一阐述;其次以社火的起源和发展为切入点,梳理出了黑社火的历史源流及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兴衰历程。 第二章:黑社火概貌。主要包括黑社火的组织机构、组织程序、表演过程、节目类型四个方面。笔者首先介绍了黑社火的传承载体——社火会,包括社火会的人员构成、任务和活动等;其次详细介绍了黑社火从参神、请社火、耍社火、沿门逐疫到谢将的整个组织程序;再次介绍了黑社火从开场到结束的整个表演过程:最后介绍了黑社火中垫场曲、文场、武场三种节目类型及常用剧目。 第三章:艺术形态。包括黑社火中歌、舞、乐三种表演形式的艺术形态。笔者首先论述了黑社火中歌(包括引言歌、小曲子、大曲子)的曲调来源;其次对黑社火中歌和乐做了详细的音乐形态分析,包括唱腔的调式音阶、结构特征、旋法特征、节奏节拍,伴奏的伴奏乐器和伴奏形式;最后对黑社火中三种不同节目类型中的舞蹈形态,从服饰道具和基本舞步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一论述。 第四章:文化内涵。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黑社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挖掘。首先论述了黑社火的社会功能,包括宗教祭祀、娱乐、教育、调节凝聚四个方面;其次分别论述了黑社火中所包含和体现的傩文化层、亚戏曲文化层、戏曲文化层及现代文化层四个文化层面;最后,由于黑社火表演中包含了不同种类的唱腔、舞蹈和伴奏形式,笔者最终将其归结为不同种类歌、舞、乐完美结合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