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基于哲学与文化视阈中的农业科技问题
作者: 李长泰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科技政策   科技服务   农村文化  
描述: 农业科技文化史的比较,关注农业科技与农村文化的关系,从综合研究向政策策略过渡,促进科技体制与科技服务的更新
关中地区史前动物遗存研究
作者: 赵晨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动物遗存   关中地区   骨器   环境   旧石器时代   家畜   新石器时代  
描述: the faunal remains in this region, it
全文:地质时代蓝田和大荔地区典型遗址动物群的研究和比较,分别归纳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气候环境特点以及整个旧石器时代的气候环境演变规律和这一时期人类主要的经济生活。通过对新石器时代11个典型遗址出土动物
先秦农家研究
作者: 赵玲玲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家   诸子学派   先秦   许行   战国社会文化  
描述: 在诸子百家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农家作为一个流派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对农家的范畴作了界定,从而清晰了研究对象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做出合理的论述。而这个流派是在什么背景之下产生的,受什么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思考研究去寻求答案。文章分析农家流派在战国时期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从人口、土地、赋税、战争等
全文:治国等诸方面的主张。但农家也有着不可回避的缺点,给其政策的推广、实施乃至传承带来了诸多障碍,因此农家的思想不得不加以转变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不被时代所淘汰。本文从多角度对农家各类思想的产生、发展、衰落
甘肃省景泰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作者: 林长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景泰县   可持续发展   能值分析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描述: le to measure and compare all kinds of energy.
全文:: (1)景泰县2007年农业投入总能值及产出总能值分别为7.65×10~(20)sej、9.65×10~(20)sej。投入能值中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所占比例最大。产出能值中种植业和畜牧业能值产出占
元代农业灾害研究
作者: 龚光明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赈济   元代   防治   农业灾害  
描述: 元代农业灾害频繁,几乎各种灾害都发生过。农业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环境灾害三大灾种差异大,各灾种内也极不平衡;它们又有共性,发生频率高,多大灾、连灾及群灾。灾害众多既有客观原因,亦有人为因素,尤其是大规模的屯田和砍伐森林造成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与农业灾害频繁有密切联系;此外,元代的围湖造田、赋税苛重、
全文:的防治效果。在灾害防治中,耕作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技术等,都有使用,灌溉工具也得以改进与更新。灾害防治方法在当时较为先进,其许多方法在当今仍有意义。元代屯田于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意义不可否定,但也严重破坏了植被,加剧了农业灾害。
中国古代石磨盘研究
作者: 曾慧芳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石磨盘   中国古代   饮食文化   杵臼   石转磨   胡饼   小麦  
描述: 中国素以农业立国,一部中国古代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农业发展史。农业不仅实现了人类的定居,也正是有了农业,才有了文字,从而产生了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研究农业自然离不开对农业工具的研究。石磨盘、石磨棒虽然是随着原始采集渔猎经济而出现的,但它却为农业的产生发展打下了基础,因而与农业有着一定的渊源。因此对石
全文:被逐渐的一一分离出来,并分别为那些更高效更轻便的专业工具所代替,最后,石磨盘、石磨棒被农业民族淘汰于历史的长河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认为工具的外表特征或具体名称和工具的用途可以因为地域原因
西部特色杂粮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作者: 苏旺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战略   西部   SWOT分析   特色杂粮   比较优势  
描述: 特色杂粮包括荞麦(甜荞、苦荞)、糜子、谷子、籽粒苋、燕麦、薏苡、青稞、豌豆、绿豆、小豆、豇豆、芸豆、蚕豆、小扁豆、黑豆等,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其中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内蒙古等西部省区是我国特色杂粮的优势产区。特色杂粮在西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发展西
全文:生产比较优势;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部特色杂粮产业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促进西部特色杂粮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果: (1)与东中部相比,西部特色杂粮、谷类杂粮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比较
秦石鼓文与渔猎文化研究
作者: 苏海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   渭河上游和西汉水上游   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互动关系   历史地理学   考古学  
描述: 渭河上游和西汉水上游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考古发掘表明,本区保存有丰富的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文章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以流域和文化板块为单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本区原始经济形态、历史文化景观格局以及环境变化与古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 该区地处关陇交通枢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末
全文:,本区出现采猎经济。它们主要出现在更新世末期气候相对适宜时期,大多位于水热条件和植被条件优越、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黄土沟谷中。 新石器时代早期(8200aBP-6900aBP),以种植黍、粟和油菜,饲养
域外引种作物本土化研究
作者: 杨海莹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响   域外引种作物   本土化  
描述: 目前,学术界研究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较多,但关于域外引种作物本土化的研究几乎近于空白。对此,本文界定了域外引种作物本土化的基本概念,认为本土化就是引进的域外作物逐渐适应我国的生存环境,并且受到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影响,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新品种的过程。本文所强调的“本土”体现出域外作物在我国的积淀及其对
全文:本土的过程,也是本土作物受域外作物影响自我更新的过程,二者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本文以域外引种作物本土化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域外引种作物的本土化历程,把握我国从域外引进作物在
先秦儒道思想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陈西平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道家   农业   先秦   儒家  
描述: 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破坏、技术制约、制度制约、生态恶化、区域失衡、国际竞争等一系列严峻挑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有不同于别国的特殊国情,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家,根植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儒道思想一诞生就
全文:阐述了先秦儒道思想现代价值及其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先秦儒道哲学中许多观点、理论,不仅对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稳定和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更新人们的观念,提升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