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亩收百石”之謎——再为氾胜之說几句話
作者: 李孟揚     刘有菊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声汉   播种面积   农官   区田法   万国鼎   区种   中田   千石   百解   百石  
描述: “亩收百石”是汉代氾胜之記載的区种最高丰产記录。据国鼎先生折算,合每市亩产28.875市石,以麦論約4187市斤,粟約3898市斤。如此空前高产,无疑为众目所注,且众說紛云。石声汉先生認为原作者
明代太仓库研究
作者: 苏新红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太仓库   年例银   北边军饷   盐法   户部   明代财政  
描述: , such as Zhusizhizhang (《诸司职掌》 ), Minghuidian (《明会典》 ) , Taicangkao (《太仓考》 ), Wanli Kuaijilu (《历会计录》 ) and so on.
全文:将之作为研究整个有明一代太仓库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时期地位作用变化的核心文献。同时,本文利用各朝制书,如洪武时期《诸司职掌》、正德《明会典》、历《明会典》、历《太仓考》以及《历会计录》等文献,对太仓
岷县当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作者: 李艳芳   来源: 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当归   地膜覆盖  
描述: 当归是岷县道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种植面积0.67hm2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笔者从播前准备、起垄覆膜、科学栽植、田间管理、收获五个方面介绍了岷县当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供生产者参考。
中国农业古籍及其珍藏
作者: 王永厚   来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书   古农   王永厚   收藏单位   种艺必用   联合目录   以农立国   口耳相传   农家类   馆藏目录  
描述: 中国农业古籍及其珍藏王永厚(中国农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北京100081)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的发生发展极为久远,有近年的历史。我国先民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最初是口耳相传,有了文字后,才将经验知识记载下来,各代都给我们留下许多...
殷周的耒耜
作者: 陈振中   来源: 文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横木   战国墓   武梁祠   徐中舒   万国鼎   破山口   刘仙   殷周   专文   考古发掘  
描述: 在中国殷周时代,据文献所载,农业中普遍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耒、耜。关于耒、耜,徐中舒、国鼎、孙常叙、刘仙洲诸先生以及其他研究者早有专著或专文论述,本文在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学资料和考古发掘实物,再做一些探索。
龙骨水车
作者: 欧阳旭萍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绿色植被   过官   人说   蓦然回首   麻栏   少男少女们   大谷   我山   沾湿   间隔排列  
描述: 还记得在惊叹和沉思中结束的壮乡之行吗? 还记得那条蜿蜓在墨绿色崇山峻岭中的下枧河、那座落在下枧河上游的龙骨水车吗? ……下枧河象个精壮的壮家汉子,从容不迫地在墨绿色崇山峻岭中蛇行,穿过雄浑苍莽的千山壑,去寻
宝鸡:融外智;发展特色农业
作者: 史联联   侯江龙   周敏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辣椒   辣椒生产   种植面积   辣玉   食用菌栽培   辣椒新品种   育种资源   次要地位   辣椒病毒病   辣椒育种  
描述: 线辣椒是陕西省名优出口农产品之一,宝鸡市年种植面积30-35亩,是农民增收的一大来源。从1998年开始,宝鸡市农技系统先后从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引进辣椒育种、蔬菜病理学、食用菌方面的专家7名,提高了辣椒育种和食用菌栽培科
温室辣椒不同微咸水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研究
作者: 陶君   田军仓   李建设   高艳明   来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灌溉   灌溉制度   膜下滴灌   微咸水   辣椒  
描述: 为寻求微咸水膜下滴灌的最优灌溉制度,分别用微咸水(矿化度为2.7g/L)、净水(矿化度为0.18g/L)、混合水(微咸水与净水按11混合,矿化度为1.6g/L)3种水质,分析5种灌溉制度对辣椒生长
陇东名城的文化新地标——华夏农耕文明先祖不窋塑像
作者: 李增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王朝   具像   农官   甘肃省庆阳市   室外雕塑   景观雕塑   刘艺   农业生产活动   创作激情   新地标  
描述: 甘肃省庆阳市为华夏始祖轩辕皇帝部落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它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远在20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三千多年前周先祖后稷(jì)之子不窋(zhú)袭父职,继任农官,率族人迁徙庆阳,在此拓土开疆、教民稼穑、农耕穴居、繁衍生息,开辟了
古代河西走廊的农田水利
作者: 田尚   来源: 中国农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略地位   赤斤   狭长地带   沙州刺史   前凉   千二百   社会发展程度   甘肃走廊   汉王朝   明朝政府  
描述: 河西走廊因位于甘肃省黄河之西,又夹在祁连山与北山之间,东起于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形成一条东西长约一千二百多公里、南北宽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的狭长地带,犹如一条长廊,故名,亦称甘肃走廊。它的面积达二十七平方公里,比江苏、浙江两省面积的总和
< 1 2 3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