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谈“露天储粮设施”
作者: 徐恺   来源: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米果穗   安全储粮   粮堆   编织带   王祯农书   熏蒸杀虫   储粮安全   粮食储藏   习惯用语   储粮技术  
描述: 1 概述 “露天储粮”是我国储粮工作者的习惯用语,“露天储粮设施”也是我国储粮工作者的习惯用语,是指储藏粮食的,拆卸方便的,临时的简易堆装或建筑,是一种不固定的粮仓。检索有关资料,尚未找到一个确切的解释,严格地讲“露天储粮”的说法是不
“一夜连枷响到明”——打连枷的力学
作者: 周靖   来源: 力学与实践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量定理   铰链机构   连枷   拍打  
描述: 简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手工脱粒农具——连枷的结构与脱粒原理,通过对连枷运动过程的分析,指出了连枷使用的基本要点,解释了操作者持柄双手为什么不受连枷拍打时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并对清代宫廷画作《耕织图》中所绘的连枷结构提出了质疑.
我国连机水碓古今考
作者: 高申兰   陆敬严   来源: 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书   屯溪   齿轮传动装置   调查研究成果   机水   宋衷   主轴轴承   古今考   金属轴瓦   刘仙  
描述: 不久前,作者前往皖南屯溪(现属黄山市)考察了一处水碓房(见图一)。该水碓房位于屯溪东南约十里左右,新安江的上游北岸。皖南连机碓的机械原理
传统农具之锄
作者: 杜怀超   来源: 当代农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长   最底层   无根   中国的传统   锄禾   王祯农书   中国作协   桀骜不逊   作家协会会员   人的生命  
描述: 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对中国的传统农具进行了一番别有韵味的记述。娓娓道来中,那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文字赋予冰冷的器物以温情而传奇的色彩,也拉扯着我们走进历史,领略五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质朴、厚重与博大精深。
传统农具之碓
作者: 杜怀超   来源: 当代农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愁   月明星稀   中国的传统   梭罗   一松   陆放翁   客衣   《瓦尔登湖》   作家协会会员   在自然中  
描述: 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对中国的传统农具进行了一番别有韵味的记述。娓娓道来中,那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文字赋予冰冷的器物以温情而传奇的光芒,也拉扯着我们重新走进历史,领略五千年中华农耕文化的质朴、厚重与博大精深。
传统农具之石磨
作者: 杜怀超   来源: 当代农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的传统   磨齿   字脚   给你   当代农机   茅草屋   作家协会会员   黄昏时分   不知道  
描述: 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对中国的传统农具进行了一番别有韵味的记述。娓娓道来中,那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文字赋予冰冷的器物以温情而传奇的色彩,也拉扯着我们走进历史,领略五千年中华农耕文化的质朴、厚重与博大精深。
传统农具之石碾
作者: 杜怀超   来源: 当代农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场上   村前   我不知道   这个世界   石碾   中国的传统   你我   圆木   作家协会会员   一把香  
描述: 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对中国的传统农具进行了一番别有韵味的记述。娓娓道来中,那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文字赋予冰冷的器物以温情而传奇的色彩,也拉扯着我们走进历史,领略五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质朴、厚重与博大精深。
传统农具之连枷
作者: 杜怀超   来源: 当代农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竹片   最底层   农忙时节   石碾   中国的传统   条编   当代农机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诗人   禾场上  
描述: 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对中国的传统农具进行了一番别有韵味的记述。娓娓道来中,那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文字赋予冰冷的器物以温情而传奇的色彩,也拉扯着我们走进历史,领略五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质朴、厚重与博大精深。
水稻插秧器具莳梧考——兼论秧马
作者: 曾雄生   来源: 中国农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插秧机   莳扶   莳梧   秧马  
描述: 始载于清代文献中的莳梧,是一种并不多见的水稻插秧器具,却启发了现代水稻插秧机的发明。然迄今不见有对莳梧的研究。作者通过对莳梧的名称、分布、工作原理,及与之相关的秧马问题,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进行了
耒耜考
作者: 徐中舒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牛耕   周金文存   徐中舒   方足布   殷虚书契   古钱币   空首布   徐教授   尖足布   圆足布  
描述: ,很受学术界的重视,原发表于1930年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一分册。时过五十年,现在的中青年农史研究者不大容易读到这篇论文,经徐教授同意,特地重新发表,供大家学习、研究。文字经徐老重新校阅,附图遵作者之嘱,由本刊略作调整、加工。全文约二万五千字左右,分两次载完。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