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西周储粮史研究
作者: 余黎星   王建华   来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具   储粮史   储粮形式   西周   储粮来源   储粮性质  
描述: 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为:青铜农具数量增加、种类增多、使用范围扩大,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有所提高,农田水利有所发展,西周王朝对农业的重视。西周时期,统治阶级重视储藏粮食,储粮形式
浅谈“露天储粮设施”
作者: 徐恺   来源: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米果穗   安全储粮   粮堆   编织带   王祯农书   熏蒸杀虫   储粮安全   粮食储藏   习惯用语   储粮技术  
描述: 1 概述 “露天储粮”是我国储粮工作者的习惯用语,“露天储粮设施”也是我国储粮工作者的习惯用语,是指储藏粮食的,拆卸方便的,临时的简易堆装或建筑,是一种不固定的粮仓。检索有关资料,尚未找到一个确切的解释,严格地讲“露天储粮”的说法是不
黄芪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作者: 刘丽霞   田晓燕   来源: 农业与技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栽培   技术   黄芪   膜下滴灌  
描述: 黄芪药用价值高,应用广泛。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种植黄芪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作者: 谭黎明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   明清时期   农业科学  
描述: 从农业生产工具、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田水利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汉代粮仓的类型及仓储粮食用途试论
作者: 邵正坤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途   汉代   粮仓   类型  
描述: 汉帝国境内的粮仓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拥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名称,并可根据如下几个标准进行分类,即形制、储藏内容、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区别以及粮仓的功用等。各种类型的粮仓分布于汉帝国所辖境内,就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部分、部门的粮仓建制。积贮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汉代官仓储备的粮食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供给皇室宫廷,满足统治阶级的日常需要;出给官吏俸禄、月食、赏赐,维持庞大官僚机构的运转;供给军吏卒,作为军队的后勤给养;供给官奴婢、刑徒及为官府服役者口粮;供给少数民族,作为维护和平,恢复边贸的条件或用以招抚士众,使其为汉服务;用于酿酒,以备宴饮、祭祀、赏赐、医疗保健等;供官养马、牛、驼、狗之食;用于赈...
覆膜玉米套种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张莉芳   来源: 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栽培技术   玉米   大蒜  
描述: 简述了覆膜玉米套种大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土壤处理、大蒜种植技术、大蒜病虫防治、大蒜适时收获和贮藏以及玉米种植技术、玉米病虫草害防治、玉米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覆膜玉米套种大蒜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胡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 崔红艳   方子森   牛俊义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栽培技术   胡麻   高产栽培  
描述: 胡麻油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是中国主要的油料作物。长期以来,粗放的栽培技术、落后的管理措施等导致胡麻产量低、品质差。为了促进胡麻生产实现高产优质,介绍了胡麻的应用价值和栽培特性
红芪与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 王义存   乔旭   符海   王云霞   张惠   张梅   刘培元   来源: 林业实用技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栽培   控制开花结籽   育苗   红芪   移栽  
描述: 红芪是陇南的道地主产中药材,陇南主栽红芪有大山红芪,它所占的比例只有17.12%~24.15%,而大量的则是米仓红芪,所占的比例为74.67%~81.81%;栽培技术因产地不同有差异。育苗移栽和控制开花结籽是红芪优质丰产的关键技术
定西市安定区胡麻栽培技术
作者: 雷艳红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适时播种   甘肃定西   安定区   胡麻   病虫害防治   选地整地  
描述: 总结了定西市安定区胡麻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胡麻的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中国古代的嫁接技术
作者: 刘之恒   来源: 植物杂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嫁接技术   刀剪   嫁接方法   农桑辑要   种间嫁接   靠接   现象观察   经济林木   腹接   接法  
描述: “园丁妙手即花神,接叶移枝为脱真,刀剪岂能伤化力,色香无复记前身。……”。这是我国元代欧阳玄《接花》诗的妙句,它讴歌了古代园丁的高明嫁接技术。嫁接在果树、经济林木和花卉等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渊源于古人对自然接木现象观察的启发。
< 1 2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