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我国古今农业推广事业述略
作者: 章楷   来源: 中国农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农业学校   农技推广中心   农技推广机构   农业建设   农业生产   民间交流   科研试验   农事试验场   农业推广  
描述: 农业推广是农业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古代,我国只有少数官员偶或开展一些农推活动,绝大部分的农业推广是在农民间交流种田经验中自发进行的。从19世纪末起,我国农业学校和农事试验场等开展农业科学试验研究,并把科研试验的成果向农民推广,开创了我国农推事业的新局面,当时推广的主要是棉粮等作物的良种。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农推事业,40年来取得很大成绩,但也有失误,造成严重损失。近十年来对农推体制进行改革,大大拓宽了农推事业前进的道路。科技兴农,离不开农业推广,正有赖于农推工作的健康发展。
秦石鼓文与渔猎文化研究
作者: 李向阳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石鼓文   渔猎研究    
描述: 石鼓文自唐初出世以来迄今将近1400年。在这期间,因为石鼓文的残泐导致关于石鼓文的归属、时代及内容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使到了民国时期的马衡、罗振玉、郭沫若等著名学者主张的石鼓为秦刻石得到确立
全文:石鼓文自唐初出世以来迄今将近1400年。在这期间,因为石鼓文的残泐导致关于石鼓文的归属、时代及内容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使到了民国时期的马衡、罗振玉、郭沫若等著名学者主张的石鼓为秦刻石得到确立
汉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作者: 杨芳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河西   人口分布系统   汉代  
描述: 本文主要依据河西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和前辈学者的相关论著,对汉代河西地区人口分布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前研究概况等。 第二部分为汉代河西的民政系统人口及数量,包括内地移民、少数民族和奴婢。主要论述了移民、少数民族和奴
全文:本文主要依据河西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和前辈学者的相关论著,对汉代河西地区人口分布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前研究概况
论“徙民实边”不是屯田
作者: 刘光华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将吏   民屯   商屯   内郡   屯田制度   有秩   元狩   西汉前期   编户   汉王朝  
描述: 我国古代存在过屯田制度。屯田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关于西汉屯田,海内外大多数学者主张有军屯、民屯两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西汉屯田乃指军屯,没有什么民屯,存在着分歧意见。主张西汉有“民屯”的学者很多
王祯《农书》农业生态思想研究
作者: 潘云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生态思想   《农书》   农业可持续发展   王祯  
描述: 随着现代环境恶化、资源匮乏和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生存面临着重大的考验。为此,如何审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学者试图运用中国古代农业生态思想来解答这个问题。怎样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人类文明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
全文:随着现代环境恶化、资源匮乏和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生存面临着重大的考验。为此,如何审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学者试图运用
古代大河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变迁与西汉的河患
作者: 陈怀荃   来源: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变迁   馆陶   战国时期   北至   地方经济   交通中心   屯氏河   春秋时期   巨鹿   西连  
描述: 的特点,虽然到现在还有不少遗迹可寻,但是古今环境变迁确是巨大的。特别是从春秋时代开始,在社会急剧变革的过程中,对这一地区的开发不断加速,由此而引起的地理环境的变迁就越来越显著。到了西汉时代,在这一地区发展到最为兴盛繁荣的的同时,它的消极影响也充分暴露出来,主要的就是严重河患的发生及其对社会的严重损害。
古代治虫专家陈崇砥
作者: 王永厚   来源: 河北农业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咸丰三年   治蝗   候官   体察民情   清道光   保定府   陈崇砥   百夫长   清代学者   农业害虫  
描述: 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害虫对农业的危害尤为严重。古代人民在不断向害虫开展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距今一百多年前,清代学者陈崇砥对河北农业害虫的防治(特别是蝗虫)作出了很大贡献,
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及其匹配特征研究
作者: 耿庆玲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北旱区   干湿气候   分区指标   农业水土资源   匹配  
描述: 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也是粮食生产的战略资源,其态势关系到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近年来,我国由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土资源需求与其本身的稀缺性、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使得水土资源管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对象和焦点问题,尤其对于水土资源利用问题较为严重的干旱地区更是受到国内外学者
全文:水土资源管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对象和焦点问题,尤其对于水土资源利用问题较为严重的干旱地区更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光热土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后备基地。但该区地形复杂,地貌类型
明末清初浙北自然灾异与荒政措施——以张履祥的视野为中心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张履祥   浙北   自然灾异   荒政  
描述: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对当时浙北地区的水、旱等多种自然灾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并就其引发的社会后果予以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他运用阴阳变异学说,探讨自然灾异发生的规律。更有实际意义
东方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发展
作者: 张艳国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潜在力量   古代社会   二重人格   历史进步   土地私有制   社会发展道路   深层动力   中国历史发展   西欧各国   重农  
描述: 我国古代学者早就注意到了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但却没有在理论上作很好的说明。西方学者不仅充分注意到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且把这种作用夸大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马克思主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