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先秦时期酒文化探析
作者: 孙婷婷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   酒器   酒礼   酒文化  
描述: 先秦时期是华夏文明形成的最初阶段,一般来说后世很多的文明成果都是在先秦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对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酒文化,是我国文化成果中的一部分,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综合考古发现和史籍上对于酒及酒文化的记载,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就已经发明了酒,只是这时的酿酒技术还比较落后,
全文:人们对酿酒经验的总结,造酒技术在不断地改进。与酒产生发展同时,酒文化也在逐渐形成。自从人类发明酒之后,上到帝王君主下到平民百姓,酒在社会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古代生活的婚丧嫁娶中,更是少不了酒。中国
先秦农家研究
作者: 赵玲玲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家   诸子学派   先秦   许行   战国社会文化  
描述: 在诸子百家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农家作为一个流派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对农家的范畴作了界定,从而清晰了研究对象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做出合理的论述。而这个流派是在什么背景之下产生的,受什么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思考研究去寻求答案。文章分析农家流派在战国时期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从人口、土地、赋税、战争等
全文:在先秦动荡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着交流、融合乃至抗衡。农家的出现在对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同时,为先秦社会文化思想的丰富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论当代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及构建
作者: 董洪文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哲学基础   构建   生态文明  
描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摆脱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己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各国政府和社会民众开始积极地探求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于是,对文明发展的探讨开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事实上,工业文
全文:、认识论和历史观结合的视角深刻阐释了生态文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洞悉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并分析了其对生态文明构建的现代价值;同时深入研究和反思了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西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学观点的研究
作者: 左小航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价值   天人合一   天人二分   传统   科学发展观   生态伦理  
描述: 生态伦理学(ecological ethics)作为一门着重研究生态价值和人类对待生态应抱什么样的道德态度的应用伦理学科,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中期,70年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至今已是一门受到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并被纳入联合国重大会议讨论的热门学科。可以这样说,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推动了生态伦理学的形成
全文:都衰落了、消失了。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但华夏农业文明中由于有生态文明的光辉,得以使这一农业文明延续下来,的确是毋庸质疑的。我们不妨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文明看作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以延续的道德力量,是华夏
西北神话初探
作者: 鲁小娜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西北  
描述: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关于西北神话与自然界及日、月神话体系的形成研究: 西北神话的发生与流传与西北自然界密不可分,因此本章重点阐述西北自然风貌、地理环境与西北神话之间的联系。探索昆仑文化与西北民族文化之间的关联;通过古文献中“明夷”与“石夷”以及日、月之母、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的记载梳理西北日、月
全文:、农业文化两方面之间的关系: 1、西北神话反映了民族战争与民族迁徙的历史现象。本文结合历史学知识,讨论禹伐三苗之战,黄帝、蚩尤争战以及西王母的历史迁徙轨迹与神话色彩分析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神话中
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影响的研究
作者: 宋孝玉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降雨入渗产流   黄土沟壑区   不同下垫面   数值模拟   农田  
描述: 水土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这使人们认识到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必须加强农田水土资源的管理和生态系统重建的研究,处理好水资源利用和生态重建之间的关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以水资源作为主要约束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
全文:—入渗—产流关系的数学模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本论文野外试验是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室内实验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进行。在对试验区的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水分常数
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植物遗存研究
作者: 孙永刚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早期青铜时代   西辽河上游   植物遗存   生业方式   新石器时代  
描述: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西辽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与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不同考古学文化时期人类活动、植物遗存与生业方式的关系。本文涉及的年代范围是距今10000-3500年间,约相当于地学界的全新世初期至大暖期结束时期,或考古学界的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
全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对西辽河上游地区古代文明产生的动因与过程的探讨。 论文共分为7章: 第1章,绪论。明确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先秦儒家思想的生态学启示
作者: 付智强   来源: 长江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子   周易   论语   孟子   生态  
描述: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大黄金时期,春秋晚期到西汉的四百年间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也称为“大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深化并逐渐向大一统迈进。这一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想争芳斗艳、交相辉映,形成了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载:“诸子十家,其可观
全文:。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学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对于现代中国的各项事业也存在着重大的潜在影响。挖掘和整理传统儒家文化在当前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为后代
隋唐时期青海草原战争与生态环境研究
作者: 来霞霞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吐谷浑   吐蕃   青海草原  
描述: t Territories distributed a few mature Minority forces,for example: TuYuhun, Tibet, Party items.
全文:。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对这种周期性影响很大的因素便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恢复这个周期。以战争为直接动力,完成“生态移民”后,人们在一个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和自然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人口迅速膨胀
甘肃省干旱气候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作者: 王燕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甘肃省   干旱气候灾害   气候变化   响应  
描述: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甘肃省干旱气候灾害有愈演愈烈之势。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干旱气候灾害有着显著影响。 本文利用由国家气候中心提供、课题组(2005DIB3J100)整编的气候要素观测资料、干旱灾情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典籍,探
全文:的夏季旱涝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干旱气候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甘肃省干旱灾害发展至今有着它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甘肃省远离海洋,使得水汽输送受限,降水稀少且年
< 1 2 3 ... 39 40 4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