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游牧人口定居的机制、模式和效应研究
作者: 王娟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机制   效应   甘南   模式   游牧人口定居  
描述: f the Qingzang plateau.Gannan is adjacent to Qinghai province in west,to Sichuan province in south,to the southern of Gansu province in east and to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Mountainous country and plateau are its major landforms types.It is a highest
全文:和退化严重的高海拔牧区实施混合定居。在完善的机制体系作用下,通过采用适宜的定居模式,作为一项保障性安居工程,游牧人口定居项目将凸现积极效应,表现在生活、生产、社会、生态和文化等方面。通过长期的实践
甘肃中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主要措施效应研究——以兰州市孙家岔流域为例
作者: 景凌云   费喜亮   张新民   孙浩峰   吴玉锋   刘敏   金毅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效应   甘肃中北部   黄土丘陵沟壑区   措施   水土保持  
描述: 以兰州市孙家岔流域为代表,研究了甘肃中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效应。结果表明:依降水量和种植作物不同,梯田与坡耕地相比较,小麦、玉米、土豆增产幅度分别在14%~50%、47%~64
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性
作者: 张志霞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尺度效应   农田有机碳   黄土高原   空间变异  
描述: 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各类碳问题逐渐成为科学家们探讨的热点。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库储量的估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机碳空间变异是其不确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受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多样,进一步增加了农田土壤有机
全文:,建立合理的土壤采样布点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及对应的县域尺度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性具有尺度效应,丘陵区的有机碳含量与变异系数尺度效应较为明显
干旱区农田排水系统演变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 冯异星   罗格平   许文强   韩其飞   王渊刚   来源: 干旱区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田排水系统   干旱区   生态效应   绿洲  
描述: 在干旱区流域绿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不断改进的盐渍化治理过程,这导致在绿洲下部与临近荒漠区广泛形成农田排水系统景观,但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还不清楚,限制了全面认识人工绿洲生态系统
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土壤水分效应
作者: 李福   刘广才   李诚德   朱永永   周德禄   陈其鲜   单秀章   来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旱作农业   穴播   膜上覆土   全膜覆盖   小麦   水分效应  
描述: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前期,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拔节—孕穗期0~20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土穴播较露地
作物间套作种植方式间作效应研究
作者: 杨友琼   吴伯志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理效益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作物间套作  
描述: 阐述了国内外作物间套作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内容,总结近五年来作物间套作方式的研究特点:土壤容重、光照强度、叶绿素含量、抗病虫性、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施肥水平对间套作作物性状的影响和经济效益方面研究较多;间套作水土保持作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状况及作物地下部分等方面研究较少。提出间套作在栽培措施方面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合理安排间套作作物的播种期和移栽期;采用共生系统施肥法(即施肥时要同时考虑间套作作物);种植密度要适宜。
甘肃河西绿洲灌漠土土壤肥力演变及长期施肥效应
作者: 侯格平   索东让   来源: 磷肥与复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施肥效应   土壤肥力   长期定位试验  
描述: 1982~2002年连续21年8项处理的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土地生产力及肥料效应变化,土壤养分变化及肥料培肥效果,土壤养分收支平衡及肥料养分主要去向,提出该地区农田养分平衡率及施肥结构。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地区村级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与肥力评价研究
作者: 高义民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性   村级尺度  
描述: 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具有普遍性。开展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农田施肥方案,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促进变量施肥技术的发展,实现精确施肥都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田块级小尺度或县乡级大尺度,而对村级尺度下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很少。村级单位是
全文:变异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田块级小尺度或县乡级大尺度,而对村级尺度下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很少。村级单位是我国农业生产管理的最基本单位,许多农艺措施(如施肥、灌溉、种植结构、品种引进等)都以村为单位组织
清代河西走廊土地利用及其环境效应
作者: 张钰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   环境效应   历史地理  
描述: f the earth's surface.Therefore,it has great benefit for clarifying the mutual a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land and their change principles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when the land use and the land cover changes are chosen as the study perspective.
全文:生态隐患得不到根治而使生态环境愈加恶化,而这正是酿成今天河西走廊成为典型生态脆弱区的主要原因。本文即着眼于此,阐释了清代人们对河西走廊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因子,揭示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环境效应之间
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的节水保肥效应研究
作者: 张凤云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绿洲灌区   土壤微生物量   留茬免耕   水分动态   土壤生态特性   保护性耕作  
描述: 水资源短缺、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荒漠化是制约河西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很好的节水和减少风蚀、水蚀的耕作措旌。为探讨河西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可能性,必须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灌漠土耕层土壤养分状况、物理性状和生物特征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以传统耕作为对照,设计20
全文:/hm~2两种覆盖量,通过在河谣绿洲灌区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该区表层土壤生态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保护性耕作提高了WUE,具有较高的增产效应 保护性耕作处理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效应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