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三国屯田-农田水利中的经济地理
作者: 曾建忠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屯田制   经济地理   农田灌溉  
描述: 汉末三国时期,军阀混战,社会经济遭受重大破坏。旧的经济地理格局被打破。曹操推行屯田制,刺激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农田灌溉水利工程促进了曹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蜀汉和孙吴也积极屯田,兴修水利,新的经济地理格局逐步形成。
米兰古代水利工程与屯田建设
作者: 饶瑞符   来源: 新疆地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兵团农二师   新疆地理   古代丝绸之路   南道   专业工作者   勘察设计   九六   内部刊物   中西文化交流   古城遗址  
描述: 屯垦戍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于一九六四年开始对米兰绿洲行进勘查和规划设计,从此一个新型的国营农场在这里诞生了。笔者同农二师勘察设计队的同志们一起,在勘察工作中发现了米兰古代水利工程遗址。一九六五年
古代农田水利工程一瞥
作者: 王乃迪   来源: 农业工程实用技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书   江河湖泊   芳饵   灌溉农田   技术设施   提水工具   筒车   架槽   农田水利工程   在川  
描述: 戽斗、桔槔、辘轳、翻车和筒车等古代提水工具,都是通过人力、畜力将水从低处引至高处,或者从这端输向另端,改变水的存在形态和流动方向。如果水从高处引向低处,一般情况可以不用工具,采取某些技术设施,就能达到输引灌溉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也是颇有创造的。实质上,这是古代农田水利方面的重要工程。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记载:“灌溉之利大矣。江、淮、河、汉及所在川泽,皆可引而及田,以为沃饶之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江河湖泊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用途之一是可以用于灌溉农田。采用某些工具和设施,就能使水听从调遣,可上可下,能明能暗,足以充分发挥水源之利,夺得农业丰收。古代有哪些“挑浚而永赖其功”的好办法呢?大
甘州区农业用水的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秦宏毅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用水户协会   绩效分析   网络层次分析法  
描述: 用水户协会后,因为其管水用水更合理,实现了降低了交易费用、明晰了水利工程的产权、并促进了节约用水、增强了农
全文:用水户协会后,因为其管水用水更合理,实现了降低了交易费用、明晰了水利工程的产权、并促进了节约用水、增强了农民的参与意识等效益;另外也必须承担协会成立之初时的设计成本和组织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成本。 论文以黑河
河南古代农田水利灌溉事业
作者: 张民服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灌溉渠系   渠系工程   引黄   水利工程建设   农田水利灌溉   灌溉工程   司马孚   古代农业   历史时期   农田灌溉  
描述: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历史悠久,而河南省地居中原,自然条件优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最先开发地区之一,以农田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分井、渠、陂塘三类,现就有关情况分别述之于后。
《管子》与农业
作者: 周昕   来源: 管子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轨   都匠   水利科学技术   地员   《管子》   灌溉工程   农业现代化   恶金   水利工程技术   古代农业  
描述: 《管子》一书,内容十分丰富,有许多涉及农业和农业技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度地》、《地员》两篇,就全部是农业和农田水利方面的技术内容。这两篇文章和其他各篇的一些部分,记述了许多有价值的农业科技和水利工程技术,对指导古代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
秦代的粮仓管理制度
作者: 李孔怀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型水利工程   丘山   仓库管理   牛耕   天下之本   封建统治者   农业生产   粮食产量   铁制农具   粮仓管理  
描述: 。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有:(一)扩大耕地面积。使立国之初仅占“岐以西之地”的秦国,至战国末成为“南有泾、谓,擅巴、汉之饶”的农业大国。(二)兴修大型水利工程。这时期兴修了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两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陕西水利碑石
作者: 魏田   来源: 陕西水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河堰   修志工作   创修   文管所   红石峡   碑首   石门水   泾惠渠   梅公   重大技术成果  
描述: 我国古代水利工程或建筑工程很少存档案,这是造成不少重大技术成果和技术人才埋没不存的原因之一。最常见的记载是碑石,碑石又兼作公告,多立于庙堂、通衢、陵墓,水利碑又常见于桥梁、津渡、堤堰之处,故也讲究
我国农田灌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作者: 林世皋   来源: 灌溉排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徕渠   蓄水灌溉   科学技术成就   河套灌区   塞外江南   安邦治国   灌溉面积   节水灌溉   引漳十二渠   农田灌溉  
描述: 了塞外江南;新疆的坎儿井,被誉为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四大古代水利工程;安徽的芍坡(即安丰塘蓄水灌溉工程);河北的引漳十二渠;陕西的郑国渠;广西的灵渠;宁夏的唐徕渠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农田灌溉的发展业绩。
中国北方与南方古代文明发展轨迹之异同
作者: 童恩正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文明   随葬器物   基层社会组织   考古学研究   小国寡民   历史时代   文化人类学   国家起源   石家河文化   良渚文化  
描述: 人群集团的关系、水利工程的需要、基层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南北古代文明发展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作者还就老子小国寡民的保守的政治思想和古代南方分散的家庭经济的联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