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通渠西段三个粮仓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研究
作者: 龚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粮仓遗址   遗产保护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西段  
描述: 中国大运河将于2013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隋唐时期的国家生命线,隋唐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依靠漕运从全国各地筹集粮食和财物输送到长安、洛阳,由此而形成的隋唐大运河仓储体系,有力见证了隋唐大运河的辉煌,是大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配合申遗,论文以隋唐大运河
全文:大运河仓储体系,有力见证了隋唐大运河的辉煌,是大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配合申遗,论文以隋唐大运河通渠西段三个粮仓遗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保护与展示研究。 论文在分析与整理隋唐大运河通
清末直隶协赈考察
作者: 杨虹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甘肃旱灾   协赈   江南北水灾  
描述: 荒政,是政府为救济灾荒而颁行的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的总和。封建时代的荒政体系发展到清代已经达到顶峰。20世纪初,清王朝统治愈行衰败,政府主导的荒政体系即主要是官赈已名存实亡。在此背景下,省际之间的协赈逐渐兴起。协赈,主要是省际协赈,意指在本省经济许可范围内,协助其他省区灾荒赈济的活动。直隶协赈因颇具
全文:社会力量两方面对直隶协赈活动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着重对报界、善会及女界等社会力量的赈活动予以考察,力求再现直隶官民共他省灾荒的情景。最后通过将20世纪初直隶协赈活动与江南义赈以及本省19世纪末协赈
敦煌文献服饰词研究
作者: 叶娇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五代   敦煌文獻   服飾詞   俗字  
描述: uage and
全文:敦煌文献是20世纪中国的四大学术發现之一。由於它寫作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唐五代時期,故封研究唐五代時期的语言和社会生活有著不可估量的学衍價值。其中的經文書、俗文学作品、童蒙教材、發愿祈祷文等更是非常鞋
花儿中的女性和女性的花儿
作者: 程琴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花儿   女性  
描述: 本文综合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和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的理论与方法,以花儿唱词中的女性、女性演唱的花儿和演唱花儿的女性为考察基点,通过对文本分析和个案调查的实证性研究,考察社会性别观念对花儿流行地女性的影响。 上,花儿中的女性,包含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花儿流行地女性的影响、花儿中女性形象的特征两部分
全文:的影响。 上,花儿中的女性,包含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花儿流行地女性的影响、花儿中女性形象的特征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入手,探寻花儿中女性形象特征的成因;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女性的阴性
多元文明聚落中的河湟回民社会交往特点研究
作者: 马进虎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回汉藏文明交往  
描述: 河湟(黄河、湟水谷地)地处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南端,属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汉族农耕区和藏族游牧区的分界线,同时,从唐代开始,河湟地区渐渐地向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三教鼎立”的局面演化。到元朝时,那种八个民族世居(藏、汉、回、撒拉、土、蒙古、东乡和保安),三种
全文:二者之间并无本质的利害冲突,可以相互益,也可以彼此欣赏(美人之美),加上三者共处一地,这是和的基础,但从文明的载体看,三者的悬殊极大,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要尊重不同。 河湟地区回汉、回藏的交往主要
陕西党家村民俗家具传承研究
作者: 孙光瑞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俗家具   传承   情感化设计   陕西党家村   新中式家具  
描述: 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韩城市西庄镇的党家村,是陕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保存最完整、尚有居民居住的古村落,其中留存的民俗家具数量和质量堪称陕西之最。 本论文深入分析陕西党家村民俗家具的特征,并对影响其形成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党家村所处关中地区,研究得到更具普遍性的关中民俗家具装饰规律;在此基础
全文:探索。本研究将民俗家具置于“历史一现时—未来”的动态发展中看待,以求探索民俗家具研究创新之路。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环境使陕西党家村民居建筑独具特色,党家村家具在这样的环境
《诗经·豳风》研究
作者: 黄玲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豳风   研究   周公  
描述: 本文对《豳风》的研究试图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文化背景,从微观上切入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对整个《豳风》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以文献考辨为基础,重新细细审查丰富完整的传世文献,通过文史互证等方法,进一步探讨以下相关的重要问题。 “豳”之地望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豳”地应该包括今天陕西省咸阳市旬邑、邠县以及甘肃
全文:罭》确为两篇,无合一之理由。据考察,两篇均为婚恋之诗。《伐柯》侧于婚,《九罭》重于恋。诗者采此二诗入《豳风》,以《伐柯》喻周公东征已胜利,将归未归之际,谓成王当以隆礼迎周公也。《九罭》之背景与《伐柯
中国古代农业灾害防减体系研究
作者: 邵侃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灾害史   农业灾荒文献   减灾技术   灾荒赈救   灾害预防  
描述: n the 1920s when China was called “the Land of Famine” by an American relief worker, the phrase immediately gained currency.
全文:的大小,历代政府均积极加强以“荒政”为主体的灾荒赈救体系建设;贵族官吏、富商大户、宗族、宗教等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民间力量,通过赈济钱粮、施医药等多元化的方式救荒民,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填补了政府
中国古代农业灾害防减体系研究
作者: 邵侃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灾害史   农业灾荒文献   减灾技术   灾荒赈救   灾害预防  
描述: n the 1920s when China was called “the Land of Famine” by an American relief worker, the phrase immediately gained currency.
全文:的大小,历代政府均积极加强以“荒政”为主体的灾荒赈救体系建设;贵族官吏、富商大户、宗族、宗教等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民间力量,通过赈济钱粮、施医药等多元化的方式救荒民,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填补了政府
中国古代农业灾害防减体系研究
作者: 邵侃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灾害史   农业灾荒文献   减灾技术   灾荒赈救   灾害预防  
描述: n the 1920s when China was called “the Land of Famine” by an American relief worker, the phrase immediately gained currency.
全文:的大小,历代政府均积极加强以“荒政”为主体的灾荒赈救体系建设;贵族官吏、富商大户、宗族、宗教等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民间力量,通过赈济钱粮、施医药等多元化的方式救荒民,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填补了政府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