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遗”保护下花儿表演的实践调研——以第三届大通老爷山花儿会为例
作者: 李言统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儿会   大通老爷山   “非遗”保护   花儿  
描述: 花儿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事项,它引起的社会群体联动效应日益彰显,尤其在当下"遗"保护的大旗下,花儿会的作用为社会广泛关注,但是,花儿会生态的急剧变化已成为一种不容置疑的事实。本文以2012年6
蚕丝文化符号对中华农耕社会集体意识的表达
作者: 蔡璐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体意识   蚕丝文化符号   农耕社会  
描述: 蚕丝文化是基于养蚕缫丝纺织生产活动,以物质物质遗存为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价值观、情感和社会行为方式的总和。华夏文明孕育了蚕丝文化,养蚕、栽桑、缫丝、纺织成为中华农耕社会中重要的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蚕丝文化这个抽象概念被具体化,其中甲骨文、神话传说、先蚕礼、陶蚕蛹、玉蚕、蚕形刻划、蚕织图、十二
全文:蚕丝文化是基于养蚕缫丝纺织生产活动,以物质物质遗存为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价值观、情感和社会行为方式的总和。华夏文明孕育了蚕丝文化,养蚕、栽桑、缫丝、纺织成为中华农耕社会中重要的经济活动。随着社会
陕北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黎李莎白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晓梅   剪纸   继承   创新  
描述: 在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在中国是作为一种母体的民间艺术存在的,它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农耕文化、民俗生活中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创造、应用并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艺术。[1]随着时代
全文:在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在中国是作为一种母体的民间艺术存在的,它是我国广大
什川古梨园入列全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
作者: 暂无 来源: 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栽培体系   复合系统   迭部   农业文化遗产   皋兰   林牧   农业系统  
描述: 农业部5月21日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梨树存量最多的梨树栽培体系—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和农、林、牧循环复合生产体系—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等入列。
陇南罐罐儿茶民俗文化谫论
作者: 剡自勉   来源: 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罐罐儿茶   陇南   礼俗   民俗   饮俗  
描述: 陇南罐罐儿茶器用独特,饮俗独特,功用更是独特。它是陇南各民族文化以及茶马古道文化叠化的结晶。陇南罐罐儿茶是陇南各族人民独特的美食休闲方式,是陇南物质民俗文化遗产
甘肃省平凉地区民间农耕习俗的传承与发展——以静宁县“打场”和“迎喜神”为例
作者: 李军   隆滟   刘延琴   来源: 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耕习俗   传承   平凉   发展  
描述: 甘肃省平凉地区,地处陇东,民间农耕习俗丰富悠久。本文通过平凉地区静宁县的"打场"和"迎喜神"为例,重点发掘这些农耕习俗的传统以及在当代的遗存现状,并研究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与发展,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剪纸文化研究
作者: 马莉萍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绣花底样   口传身授   宗教剪纸   少数民族剪纸  
描述: ltureofculturalsPaceandsocial memorie
全文:我国56个民族拥有丰富的口头和物质文化资源,它们不仅代表着活的文化空间和社会记忆,而且也代表活的文化象征和文化基因,从而融合成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情感源泉。作为首批入选《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玉米/蒜苗套作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状况分析
作者: 张昱   程智慧   徐强   李娟   来源: 土壤通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壤酶   玉米/蒜苗套作   土壤微生物  
描述: 对玉米蒜苗套作根区进行隔膜、隔网和无隔处理以及各自单作处理,通过处理间的相互比较,分析影响套作产量的主要土壤因素。结果表明:套作蒜苗土壤微生物上升其主要原因是根系间的接触物质交换;套作玉米除此
关陇社火民俗的现状与特点
作者: 王岁孝   赵建昌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陇社火   存在现状   基本特点  
描述: 社火民俗是关陇乡村文化中最强势、最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关陇地区民众在社火民俗的熏陶、感化之下度过了漫长的农耕生活,对其感情浓厚而深远,感知正面而积极;关陇地区至今依然存在着非常丰厚的锣鼓
西北地区女娲文化的流播关系研究
作者: 赵丽娜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龙蛇崇拜   西北地区   女娲文化   蛙崇拜  
描述: 西北地区是女娲文化研究的重要区域,是女娲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西北女娲文化是由民间叙事、物质模塑、民俗活动与审美艺术等形态构成,各种形态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女娲文化系统。西北女娲文化在生成过程中,与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中的蛙崇拜信仰有密切关系,也同这种文化区域中生活的古羌戎民族
全文:西北地区是女娲文化研究的重要区域,是女娲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西北女娲文化是由民间叙事、物质模塑、民俗活动与审美艺术等形态构成,各种形态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女娲文化系统。西北女娲文化在生
< 1 2 3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