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诗经》中所见观念的分类研究
作者: 边思羽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观念   家庭伦理观念   生活观念   婚恋观念   诗经   宗教观念  
描述: the beginning of Xi Zhou destiny to the middle of Chun Qiu period.
全文:《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用诗歌这种感性的方式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历史。大到国家宗庙祭祀、军事战争、朝会宴飨,小到庶民百姓蚕桑农耕、屯戍行役、婚丧嫁娶、娱乐游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诗经》所描写、表现的对象。由此,《诗经》也开创了农事诗、田猎诗、征役诗、婚恋诗、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祭祀诗等诗歌主题。由于,《诗经》不同的题材反映不同的社会生活,所以不同的观念也就蕴含在不同的诗歌主题中。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诗经》时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并且可以使我们抵达他们广阔的精神视域,洞悉到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秉持的生活观念、婚恋观念、家庭伦理观念、政治观念、宗教观念。 论文正文可分为七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讲述选题依据,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进行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诗经》中所见之生活观念。在《诗经》农事诗、田猎诗、征役诗中蕴含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持有的观念,包括重农观念、天人合一观念、失时得时观念、以“勤”为美德的观念、好勇尚武、崇尚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安土重迁的家园观念以及贵“合”等生活观念。 第三部分:《诗经》中所见之婚恋观念。在《诗经》婚恋诗中蕴含着人们在婚恋生活中的爱情观念与婚姻观念。爱情观念包括:对爱情自由、大胆追求的观念;对爱情执着专一的观念;以及以礼制情的观念。婚姻观念包括:遵“礼”从“俗”的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追求自主婚姻并存的观念;同姓不婚观念;与门第观念。 第四部分:《诗经》中所见之家庭伦理观念。《诗经》中所见的家庭伦理观念蕴含在多种主题的诗篇中,共同表现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爱等观念为人们所崇尚。 第五部分:《诗经》中所见之政治观念。《诗经》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中都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的政治观念,具体有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观念。 第六部分:《诗经》中所见之宗教观念。《诗经》诵祷诗、农业祭祀诗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诗歌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的宗教观念,有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以德配天;自然崇拜;怨天、疑天、骂天等观念。 第七部分:结语。总结《诗经》中所见观念的文化内涵及现代意义。
西迁背景下的锡伯族戏曲“汗都春”研究
作者: 肖学俊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迁   锡伯族   多重认同   族群意识  
描述: This thesis is a special study on Handucun, traditional opera of Sibe ethnic community of Chabuchaer, Yili Zhou Autonomous Region of Xinjiang.
全文:本论文是对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的锡伯族群民间戏曲艺术汗都春所进行的专题研究。论文的写作是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已有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本人较为深入的田野工作,对汗都春艺术及相关文化背景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采录基础上完成的。论文从历史学、音乐学、戏剧戏曲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等角度,力求对汗都春作出历史的梳理、艺术的分析和文化的解释。 论文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是:锡伯民族的历史、文化及民俗概说;汗都春的历史与现状梳理;平调与越调艺术特征研究;汗都春与新疆小曲子的对比分析;对汗都春现象的文化解释;有关锡伯族群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保护建议。 论文所呈现的创造性成果和新的学术见解主要包括:对汗都春的来源及各种称谓作了较为清晰的描述,首次找出汗都春(handucun)一词的源头并对其涵义作出注解:通过实证,明确了汗都春之平调声腔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移居新疆的汉、回艺人传入的曲艺和戏曲艺术,纠正了同时存在的平调“源于东北”之观点;较为详尽地描述了锡伯族群各个社区汗都春(平调和越调)传承的历史与现状,采录到了现有的曲牌和部分剧目,收集到了不少珍贵的历史音响和60余部剧本;首次将汗都春与同源剧种新疆小曲子作了全面比较,强调了汗都春作为新疆曲子剧的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分支的基本标志和特殊的历史与文化意义;笔者根据所获历史音响及本人所采访的录音,为汗都春90个曲牌中的84个作了重新记谱,自认为是比较客观和准确的;在论文的重点研究部分即第五章“汗都春现象的文化解释”中,通过对锡伯族历史上在与蒙古族、满族、俄罗斯民族、汉族等强势民族以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周边民族的文化碰撞中所持有的多重文化认同,以及西迁新疆后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族群意识和文化自觉的观察和剖析,指出了汗都春现象背后的文化机理所在,即锡伯族群所具有的“兼容并蓄、不失本我”的文化品格。用锡伯族群这一族性特征来解释汗都春现象的产生,应该是本文所努力作出的学术探索并可望从中提出新的见解。
《天水放马滩秦简》、《周家台秦简》及《里耶秦简》词语通释
作者: 林雅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詞語通釋   里耶秦簡   周家台秦簡   《吏》篇   天水放馬灘秦簡  
描述: ian, Zhoujiatai Qinjian and Liye Qinjian. A study of vocabulary based on these documents is needed, for we can know a lot about the whole phenomenon of ancient language from it.
全文:近年來,各類秦代簡牘的相繼出土,彌補了秦代文獻資料匱乏的缺陷。1986年4月甘肅出土的天水放馬灘秦簡,主要內容為《日書》,1993年湖北周家台出土的周家台秦簡除了日書和曆譜之外還有多枚病方簡,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簡則是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等的官府檔案文書。這三部分材料時代接近,詞語豐富多樣,以三者為一個整體,對其中的詞語進行研究,可以對秦時期的語言面貌有一定的瞭解。這正是筆者選擇這三部分簡牘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 論文分為三章。 第一章介紹了本課題所使用的研究材料——天水放馬灘秦簡、周家臺秦簡和里耶秦簡的出土情況以及研究現狀,并對本課題研究的目標、選題意義和研究方法分別做了說明。 第二章詞語通釋是論文的主要部分。筆者主要以放馬灘秦簡、周家臺秦簡和里耶秦簡整理小組公佈的釋文為基礎,參見學術界各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對這些釋文及句讀進行梳理,并為釋文進行屬性標注,製作成語料庫。然後依託語料庫對這些簡牘詞語的義項和語境進行窮盡性調查,查找多部工具書和傳世文獻資料為依據確立各個義項,逐步完成每一個詞語的意義通釋。由於三部分簡牘内容各異,涉及的詞語數量較多,且時間有限,截止到論文提交之時,筆者僅完成其中一小部分詞語的通釋工作。 第三章是以放馬灘秦簡及周家臺秦簡涉及的《日書》中的《吏》篇為基礎,結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和雲夢睡虎地秦簡中的相似材料進行比較,從時段名稱、占卜結果、表述等方面綜合考察各簡之間的不同之處,并探討了“造”“治”等詞語的解釋,文章的最後部分對《中國簡牘集成》一書所作的《天水放馬灘秦簡》的幾處句讀提出了商榷意見。 論文後面附有孤證及待考釋文。由於放簡和里簡只公佈了少數釋文,因而許多詞語缺乏足夠的例證,未能進一步考證,因而將這一部分詞語列於附錄之中。同時在通釋過程中因筆者能力有限,部分詞語未能考證,也列於附錄之中,以期向各位老師求教。
中国北方前仰韶时代石铲研究
作者: 李艳红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石铲   原始农业   型式演变   北方   前仰韶时代  
描述: Stone shovel is one kind of important agricultural tools in periods from Neolithic Age to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y.
全文:石铲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直至夏商周时期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北方前仰韶时代出土数量较多且最具特色的生产工具之一。目前对于北方前仰韶时代的石铲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尚不多见。本文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对北方前仰韶时代的石铲进行研究,以期探索石铲型式演变的规律和所反映的当时原始农业发展状况。 早期对北方前仰韶时代石铲的研究缺乏新的考古发掘资料,显得不够全面。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增多,北方前仰韶时代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对于其出土的石铲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尤为必要。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北方前仰韶时代文化的概念、发现经过及其各文化的内涵。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北方前仰韶时代各文化出土的石铲。第三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石铲进行分型研究,探索其形式演变的规律。第四章主要结合现代微痕分析对于石铲的装柄、使用方式进行论述,并结合其它的出土伴随物探讨北方前仰韶时代的原始农业发展状况。
唐代西北地区政治地理格局变动研究
作者: 魏昀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朝   疆域   羁縻府州   屯田   交通  
描述: to the Central Asia area.At the same time, the Tang government founded the Ji-Mi-Fu-Zhou system in the Western
全文: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王朝之一。唐王朝近三百年历史,在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国家的疆域也发生了剧烈变化。以安史之乱为界,唐前期,国家的疆域处于一个不断扩展的时期,唐王朝的势力范围曾一度到达今天的中亚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羁縻府州体系,国家疆域的范围达到了空前规模。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形势急转,中央政府抽调边兵前往内地参与平叛。吐蕃势力趁唐朝西北边备空虚之际,不断蚕食唐土。唐军虽然组织了抵抗,但面对日益强大的吐蕃,已是强弩之末。到唐后期,陇右地区几乎都被吐蕃占有,双方的边界仅维持在陇山一线。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唐初西北地区的政治地理格局,包括自然地理概貌和民族政权的分布情况:第二部分论述太宗至高宗朝疆域扩展时期的政治地理格局,包括唐初进军西域之初、西突厥旧地的羁縻府州化和葱岭以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化三节;第三部分论述武周至安史之乱前疆域稳定时期的政治地理格局,包括驻防体系、政治地理格局分析和安史之乱前疆界的伸缩三节;第四部分论述安史之乱后疆域退缩时期的政治地理格局,包括安史之乱对西北地区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归义军献图归唐与疆界西移两节;第五部分论述政治地理格局变动与经济交通的关系,包括唐代西北屯田和西北交通两节。通过以上五部分的论述,重点探讨疆域变化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唐政府在对陇右地区实行有效统治时期的行政建置和驻防体系、以及民族关系对疆域变动的影响等问题。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公元七到九世纪的亚欧大陆是唐、吐蕃、大食三方竞相角逐的时代。从太宗到玄宗开元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处于上升阶段,疆土不断西进,最强盛时包括今天中亚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都纳入到了唐朝的势力范围,并在葱岭东西建立了羁縻统治体系。此时的唐朝疆域可以划分为三个圈层,一是长安和洛阳所在的两京地区,作为帝国的都城,既是全国的最高权力所在,又是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二是都城四周全国范围内编户齐民的正州,这些地区是中央政府的财富来源地:三是唐在边疆地区建立的羁縻府州系统,成为与周边民族政权对立时期的军事缓冲地带。这一时期,吐蕃登上了历史舞台,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后,吐蕃实力逐渐壮大。吐蕃崛起并不断侵扰唐朝,为抵御侵略,维护陇右河西地区的安定,唐朝实行了积极的防御政策,有效的阻止了吐蕃的不断进攻。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抽调安西兵力前往内地平叛,造成边备空虚。吐蕃先后攻陷了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甘、肃、瓜、西州以及北庭都护府,趁机占有了唐朝的大片领土,陇右地区几乎全部被吐蕃占有,使唐后期的西部边界仅维持在陇山一线。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唐朝方面从高祖到玄宗开元时期,国力处于上升阶段,开元时达到鼎盛,较之大食和吐蕃的实力,唐朝占有明显的优势,吐蕃虽然偶尔有侵扰唐朝边地的举动,但并不具备与之抗衡的实力。直到公元751年怛逻斯战役,崛起的大食与唐帝国发生了正面的军事冲突,四年之后的安史之乱,更使得唐在与吐蕃、大食的角逐中的优势不复存在。由此,唐朝在政治军事上开始处于“守势”,已不能与唐前期的国家实力相提并论。
曹魏两大政治集团论析
作者: 王建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魏政治集团   汝颍   谯沛  
描述: Group headed by Cao Cao, Shuzhong Group led by Liu Bei, Jiangdong Group led by Sun Quan. The political bloc led by Cao Cao had the most abundant strength and talents came forth in large numbers. During the long-term expedition two major factions within formed: Ru一Ying Group and Qiao Pei Group. Ru-Ying Group charged civil service mainly and Qiao Pei Group was mainly made up of generals. These two groups had a long-term punitive expedition since Cao Cao fought against Dong Zhuo. Finally they unified vast areas of Northern China and carried out fruitful management, which avoided serious damage in the region by a long war and laid a good economic, political and military foundation for the unification of China in the future. Cao Cao fought against Dong Zhuo at the beginning, seizing Yanzhou, Zhangxiu, Xuhuai, Guandu, the four states, Wuhuan and Jingzhou, beat the seemingly invincible powerful opponents one after another. His forces got stronger and stronger. The two major political groups of Cao Wei supported Caocao on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spects. Because these two groups represented the interests of their own, inevitably buried hidden dangers of can get on well with in adversity but can not share wealth. Ru-Ying Group is represented by the family of Han who was in the name of safeguarding the rule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but to protect their interests. They can support Cao Cao's domination, but resolutely oppose his taking over Han dynasty. Qiao Pei Group on behalf of Cao Cao's family numbers who wished to gain greater benefits through Cao Cao's taking over Han dynasty. AD 209 years, The Battle of Red Cliff, which was Cao Cao's great cause of reunification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ded in failure. As the highest strategic staff groups, Ru Ying Group throughout the campaign process simultaneously inconceivable aphasia, and the army of Cao Cao was defeated. Cao Cao became unable to dominate the country again in the rest of his life. This result was what Sun Quan, Liu Bei would like to see, Ru Ying Group was also willing to see it. From the historical records there was no record of staff at the Advanced Medium's death to give people the impression that Ru-Ying Group seemed to have known the defeat in advance. When Cao Cao was still alive, Qiao Pei Group holded the upper hand. But after the death of Cao Cao, Ru-Ying Group strongly supported Cao Pi to be the king. Finally Chen Qun put forward "Jiupinzhongzheng system", which established the family of Han's political monopoly. The two major political groups gradually moved towards a balance. After the death of Wei Ming King, the two major political groups split from co-operation, eventually formed a situation of endless immortality. Cao Shuang and He Yan of Qiao Pei Group were launched by Sima Yi through Gaopingling case when the situation was good. Sima Yi killed Cao Shuang and holded military and political power in the country. He cruelly blowed members of the Group Qiao Pei through a series of charges against them. Then, Jin Dynasty took place Wei. Ru-Ying Group obtained a comprehensive win. While Qiao Pei Group after its three generations with a heavy heart exit stage of history.
全文: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乱频繁,最终形成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集团、刘备为首的蜀中集团、孙权为首的江东集团,其中以曹操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实力最为雄厚,人材辈出,并在长期征战中形成了内部的两大派别:汝颍集团和谯沛集团,汝颍集团多以文官为主,谯沛集团多以统兵大将为主,这两大集团从曹操起兵讨董卓始就围绕在曹操身边进行了长期的南征北战,最终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并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避免了长期战乱对这一地区的严重破坏,为日后中国的统一打下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基础。 从曹操自伐董卓始,夺兖州、征张绣、平徐淮、战官渡、定四州、征乌桓、占荆州,击败了一个又一个貌似强大不可战胜的对于,势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曹魏两大政治集团从政治军事上给予了曹操重大支持:挟天子以令诸侯、行屯田之法从政治、经济上占据丰动,夺兖州、征张绣、平徐淮、战官渡、定四州、征乌桓、占荆州,军事上占据有利位置。 曹魏集团内部这两大政治集团自跟随曹操进行南征北战之日起,由于各自代表的集团利益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埋下了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隐患。汝颍集团代表的是以维护东汉没落统治为名,保护自身在东汉末期的利益为实的世家大族,他们可以支持曹操独霸一方,却坚决反对曹操代汉;而谯沛集团代表的是通过战争军功或因为战乱获得高位的曹氏宗族及新贵们,他们希望通过曹操代汉获得更大的利益。 公元209年,在曹操统一大业中最重要的赤壁之战竟然以惨败告终,而作为最高战略参谋集团的汝颍集团竟然在整个战役过程中不可思议的同时失语,而久经战阵的曹操大军也是一败千里,至此,曹操在其有生之年再无力一统天下。从反对曹操代汉的角度来看,这个结果是孙权、刘备愿意看到的,而汝颍集团也是愿意这一结果出现的,从历史记载中没有记录高级参谋人员在此次大败中丧命,倒让人感觉到汝颍集团似乎早知有此一败一般。 曹操在世之时,曹魏两大政治集团谯沛集团占据上风,但是汝颍集团通过曹操立嗣,极力支持曹丕继位,并在曹操去世后积极支持曹丕称帝获拥立之功,最终由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从制度上确立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两大政治集团力量逐步走向均衡。 魏明帝去世后,曹魏两大政治集团从合作最终走向分裂,最终形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谯沛集团的曹爽、何晏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被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罢废曹爽(之后灭三族),独掌军国大权,并通过一系列的罪名对谯沛集团的成员进行残酷打击。自后以晋代魏,以汝颍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取得了全面胜利,而最初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谯沛集团在其三代后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