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先秦儒道思想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陈西平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道家   农业   先秦   儒家  
描述: 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破坏、技术制约、制度制约、生态恶化、区域失衡、国际竞争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有不同于别国的特殊国情,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家,根植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儒道思想一诞生就
全文:结论: (1)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必须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3)先秦儒道哲学观、伦理观对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西部地区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作者: 廖允勇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西部地区   绿色农业  
描述: 实现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西部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绿色农业之路”,而绿色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还要靠科技创新。因此,西部绿色农业发展要进一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
全文:实现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西部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绿色农业之路”,而绿色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还要靠科技创新。因此,西部绿色农业发展要进一步利用
与制度的哲学研究
作者: 张志勇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制度建构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制度价值   制度  
描述: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system draws great concern and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the latest years.
全文:与制度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哲学的视野审视、研究与制度的关系,既是哲学的使命所在,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处于一定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中的社会,的生存发展不仅受到生产力
盛唐士人的隐逸与王维“山水人格”的塑造
作者: 庞君民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水人格   王维   隐逸   盛唐  
描述: , prosperity
全文:了审美的层面上,达到了与山水融合的境界。在盛唐山水诗歌中,人与自然合为一体,自然不仅因主体精神的投入而人格化了,而且主体也因自然的静谧而获得了解脱。故山水的清音无形间成为盛唐士人精神风貌和内心生命
汉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作者: 杨芳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河西   人口分布系统   汉代  
描述: 本文主要依据河西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和前辈学者的相关论著,对汉代河西地区人口分布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前研究概况等。 第二部分为汉代河西的民政系统人口及数量,包括内地移民、少数民族和奴婢。主要论述了移民、少数民族和奴
全文:人口及数量,包括军队成员(戍卒、田卒、骑士、庸卒、应募士、谪卒、良家子)、士卒家属、葆子、私从者等,主要对这些的身份、来源、活动等进行了考证,并对军屯人口的数量进行了推算。 第四部分为汉代河西司法
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墓道埋现象初步研究
作者: 朱芸芸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齐家文化   殉人   磨沟墓地   多次葬  
描述: 甘肃省临潭县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作为2008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其偏室墓墓葬结构的复杂性和多人多次合葬现象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以该墓地偏室墓墓道中的葬现象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墓道葬现象不仅葬式和分布位置较为多样化,而其形成原因也较为复杂,与墓道葬过程和偏室
全文:甘肃省临潭县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作为2008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其偏室墓墓葬结构的复杂性和多人多次合葬现象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以该墓地偏室墓墓道中的葬现象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整理
从考古发现看辽上京地区契丹习俗
作者: 杨婷婷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契丹   辽上京   习俗  
描述: 辽上京的营建,为契丹辽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辽上京地区的发展进程,本文拟利用该地区考古发现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结合历史文献,对当地契丹风俗习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以期有助于深化上京地区契丹习俗的研究。风俗习惯与历史演化是相辅相成的,对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 的充分了解,更有利于了
全文:辽上京的营建,为契丹辽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辽上京地区的发展进程,本文拟利用该地区考古发现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结合历史文献,对当地契丹风俗习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以期有助于深化
中国古代“天人观”与当代生态价值观的建构
作者: 孙静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生态价值观   天人观  
描述: 中国古代“天人观”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的重要伦理问题,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同伦理学基本问题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而且构成环境伦理的逻辑起点。中国古代“天人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自然之道与文明之仁的协调,强调生养万物的仁慈之德,也突出了对天地的道德责任和伦理关怀。中国古代“天人观”所反映
全文:文明之仁的协调,强调生养万物的仁慈之德,也突出了对天地的道德责任和伦理关怀。中国古代“天人观”所反映的生态思想不仅保留着古代农业文明条件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样本,而且突出了与近代工业文明以来天人
明清以来文人书画对竹刻艺术的影响
作者: 严宏达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书法   艺术语言综合   竹刻艺术   文人画  
描述: Scholar artist involves all the process of this transformation. This also created a unique art form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brush painting and bamboo carving.
全文:中国早期竹刻是以手工艺的形式存在的,在明代以后有一部分竹刻作品审美价值提高,成为艺术品。文人艺术家参与了这个转变过程,中国文人书画艺术也与竹刻技艺达成了完美结合。
中国北方现代人扩散与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
作者: 吉笃学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对环境的响应   BP事件   新旧石器过渡   中晚期过渡   现代人起源   农业起源   新石器   末次盛冰期   7.2   6.4kyr  
描述: 环境考古学是通过环境和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来揭示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以缓解各种压力,从而实现规避风险保全自己的目的,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一般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响应;二是适应。目前,现代人扩散和农业起源是了解和认识人类适应策略的最理想的案例。为
全文:的环境反应模式。结果发现: 1.在22kyr BP和21kyr BP左右的末次盛冰期,宁夏彭阳和甘肃秦安相继出现了与现代人有关的细石器制品,说明现代人已扩散到陇西黄土高原的腹地。 2.ZL005地点的黄土
< 1 2 ... 39 40 4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