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两汉羌校尉研究
作者: 谢绍鹢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设置   羌人   评价   护羌校尉   事迹   官署组织   两汉  
描述: 在叙述两汉时期羌人的分布地域、支系、人口和家庭、牧农业等生计情况、社会性质和奴隶的基础上,指出汉羌的接触交往,即汉人拓地征服、设郡县属国、徙边戍边;羌人的内徙,引发汉羌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矛盾冲突。 进而分析羌校尉的设置有外交战略的需要、实际利益的需要、治理的特殊需要。重点探讨其始置时间分歧:武
全文::认为设有金城属国但没有任命金城属国都尉,羌校尉并不是金城属国都尉,金城属国都尉的职权由羌校尉和金城西部都尉兼理。确认羌校尉级别和地位。详细考证其佐官和属吏,诸如长史、司马、从事、吏(督邮)、主簿
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作者: 郭晓东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演变机制   乡村聚落   秦安县   葫芦河流域   黄土丘陵区  
描述: 聚落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研究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各国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恢复与快速发展,国际地理学界将研究的重心逐渐转向城市,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日益弱化。在中国,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地理界和规划界更是将研究的目标集中于城市,
全文:、村庄布局散乱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实证区域秦安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部,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之,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县域黄土分布广泛,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沟壑密布,地形
清末民国时期农会组织研究
作者: 李永芳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会组织   活动   清末民国时期   性质   特点   发展  
描述: 近代中国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代,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民从传统的血缘关系、宗族组织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主体,而农会作为超越宗族关系的社会组织则在这一变迁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清末民国时期农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分为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清朝末
全文:的具有社团“法人”地位的农会。随后,其他各省相继创办。至中华民国建立之时,全国绝大部分省区成立了农务总会、农务分会与分所。清末农会的兴起是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与农业生产衰微的社会背景下,由实业
雍正朝西路军需补给研究
作者: 张连银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路   雍正朝   军需  
描述: 论文以清代西路军需作为研究对象,以粮食和牲畜为重点,运用历史学的实证法,兼以数据统计,考察雍正朝西路军需补给及河西驻军的军需补给。 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又包括六章。 绪论:界定研究对象“西路”、“军需”等概念,介绍了选题缘由及意义;回顾学术史;陈述运用的资料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全文:研究对象“西路”、“军需”等概念,介绍了选题缘由及意义;回顾学术史;陈述运用的资料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探讨雍正朝陕甘行政区划的变迁,气候状况及甘肃八二州县的社会经济状况,雍正朝陕甘的粮食储备
中国家驴的母系起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葛庆兰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线粒体DNA   母系起源   遗传多样性   中国家驴  
描述: 为了研究中国家驴的起源进化与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线粒体DNA(mtDNA) D-loop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12个家驴品种126个个体进行分析,这些家驴品种为泌阳驴、德州驴、关中驴、淮北灰驴、佳米驴、蒙古驴、凉州驴、庆阳驴、太行驴、西吉驴、新疆驴和云南驴。通过数据分析本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
全文:、蒙古驴、凉州驴、庆阳驴、太行驴、西吉驴、新疆驴和云南驴。通过数据分析本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中国家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所分析的12个家驴品种126条序列中,共发现36种单倍型,37
《世说新语》与《齐民要术》副词比较研究
作者: 毛丽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同   比较   副词   《世说新语》   《齐民要术》  
描述: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复杂的时期,南北分裂达二百余年,南朝、北朝都出现了大量的作品。不少先辈们先后提出南北文风不同的学说,但基本没涉及南北之间的词汇差异。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注意研究这一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探求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在词义和语法方面的南北差异,我们以《世说新语》和《齐民要
全文:展示与简要的比较说明,最后作出总体的比较结果:两部文献副词使用的相同点较多,反映出了中古时期汉语副词的发展演变特点和它们的口语化风格;不同点较少,《世说新语》副词较为丰富多采,《齐民要术》副词位置较为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庆阳农耕文化与区域环境关系研究
作者: 苗红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庆阳   文化剖面   响应   农耕文化   环境影响  
描述: 文化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和综合表现。研究文化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响应,探索文化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下的形成过程是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庆阳农耕文化具有悠久性、多元性和连续性,是研究文化与环境响应的典型“剖面”。因此,本文选取庆阳农耕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生态学(Cultural Ecology)的视
全文:农业及农耕文化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即本文的第三章:1)特殊的黄土结构、地理景观的边缘效应、围合与尺度效应以及隔离效应,从居所、食物获取和安全保障三个方面为人类提供了理想的长期定居条件,为农业和文
元代地震灾害及赈灾体系述评
作者: 李彦鑫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缺陷   赈灾体系   元代   原因   地震灾害   赈灾权限  
描述: 元代(1271-1368)统治中国近百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却不止百次,几乎年年有灾,年年多灾。地震是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灾害之一,虽然此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地震有其自身原因,但具体原因是什么,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当地震突然频繁发生的时候,元代从上至下,以往朝代积累起来的对地震灾害的认识逐渐被取代,开始动摇
全文:主要发生在今天的河北、山西、陕西、云南、甘肃等省,对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威胁,甚至对地区农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滋生了起义与暴动等一些社会问题。 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
清代林业科学技术研究(1644—1911)
作者: 石彦君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业思想   清代   科学技术   林业  
描述: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中国的森林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林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亦将有力的支撑和推动21世纪中华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认真研究和总结清代林业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成果,吸取和借鉴清代林业
全文:记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此外,地方性农书和专业性农书的大量涌现,体现了清代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清代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受到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和桎梏,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成果。赵学敏
秦石鼓文与渔猎文化研究
作者: 李向阳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石鼓文   渔猎研究    
描述: 石鼓文自唐初出世以来迄今将近1400年。在这期间,因为石鼓文的残泐导致关于石鼓文的归属、时代及内容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使到了民国时期的马衡、罗振玉、郭沫若等著名学者主张的石鼓为秦刻石得到确立,其具体年代问题仍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如马几道、陈昭容等坚持“春秋晚期到战国早
全文:渔猎文化的。作者通过对石鼓文中的捕鱼地点汧水流域以及春秋时期秦雍城附近的历史地理环境作一番考察,认为当时的秦雍附近具有优越的自然渔猎环境。 渔猎的方式及其工具使用。这一部分作者分别对捕鱼、狩猎采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