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拓展什川万亩梨园;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既皋兰县梨园保护中心工作纪实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农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心工作   果品质量   违章建房   生态旅游   管护措施   什川镇   文化旅游   经济发展   农业文化遗产   皋兰县  
描述: 什川依托得天独厚的梨树资源,先后荣获"世界第一梨园""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影响世界中国文化旅游名镇"四张名片,大大提升了什川镇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什川逐渐成为兰州、白银及
什川梨园入列全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
作者: 暂无 来源: 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栽培体系   复合系统   迭部   农业文化遗产   皋兰   林牧   农业系统  
描述: 农业部5月21日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梨树存量最多的梨树栽培体系—甘肃皋兰什川梨园和农、林、牧循环复合生产体系—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等入列。
从寺洼文化看羌族文化与周文化之关系
作者: 田旭东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羌传   文化类型   羌人   时代文化   双耳罐   商颂   羌族文化   成汤   来王   周文化  
描述: 羌族是我国西部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就和华夏族发生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诗·商颂·殷武》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可能是这种联系的最早文献记载了。研究羌族与华夏族之间相互交流与融合的联系过程,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增进民族的团结,无疑是有益的。本文拟用考古资料,着重对寺洼文化与羌族的活动遗存以及和周文化之间的联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周耜略议
作者: 王宏武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颂   西周晚期   西周初年   百谷   既庭   南亩   覃耜   豳风   三十里   小雅  
描述: 耜》篇:“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噫嘻》篇;“骏发私终三十里。亦服耕,十千维耦。”灭商前后诗《豳风·七月》说:“三之日,于耜。”西周晚期诗《小雅·大田》也提到耜:“以我覃耜,
蚕丝文化符号对中华农耕社会集体意识的表达
作者: 蔡璐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体意识   蚕丝文化符号   农耕社会  
描述: 蚕丝文化是基于养蚕缫丝纺织生产活动,以物质和非物质遗存为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价值观、情感和社会行为方式的总和。华夏文明孕育了蚕丝文化,养蚕、栽桑、缫丝、纺织成为中华农耕社会中重要的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蚕丝文化这个抽象概念被具体化,其中甲骨文、神话传说、先蚕礼、陶蚕蛹、玉蚕、蚕形刻划、蚕织图、十二
全文:集体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综合运用传播学、符号学、社会学等知识,研究蚕丝文化符号对中华农耕社会集体意识的表达,试图在进一步拓宽蚕丝文化符号传播研究视野的同时,厘清中华
人间仙境扎尕那
作者: 杨旭明   刘四代   来源: 中国林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间仙境   桑寺   云如   迭部县   林业总场   省级森林公园   郎木寺   益哇乡   红星乡   山高路险  
描述: 从合作到迭部,碌曲草原芳草连天,在郎木寺附近沿白龙江东下,进入四川省若县的红星乡,深山老林中,沿着湍急的白龙江,车像扭秧歌似的扭来扭去。山高路险,有些地方大石如巨屋,东倒西歪,每个人的心里暗暗恐惧
兰州市树名木调查及保护研究
作者: 刘秀琴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树养护与复壮技术   古树后续资源   保护性开发建议   兰州市   古树名木  
描述: e are scarce are one of the and nonrenewable of city devel engrave epoch stamp, They are often named "Green Antique" and "Live opment, Cultural relic" by having high ecological, social, economic value, scientific research, high ornamental and tourist, and historical memorial meaning.
全文:了借鉴,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兰州市共有零星分布的树名木322株,分属19科26属30种。其中古树312株,名木10株。一级树30株,二级树44株,三级树238株,建立了较为完整的
西北地区女娲文化的流播关系研究
作者: 赵丽娜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龙蛇崇拜   西北地区   女娲文化   蛙崇拜  
描述: 西北地区是女娲文化研究的重要区域,是女娲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西北女娲文化是由民间叙事、物质模塑、民俗活动与审美艺术等形态构成,各种形态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女娲文化系统。西北女娲文化在生成过程中,与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中的蛙崇拜信仰有密切关系,也同这种文化区域中生活的羌戎民族
全文:成过程中,与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中的蛙崇拜信仰有密切关系,也同这种文化区域中生活的羌戎民族的文化融合形成结构性关联。西北女娲文化就是在古代西北特有的原始文化环境中形成,依托炎黄文化背景向
西北民族民俗剪影——新疆穆斯林节日与饮食文化
作者: 豪斯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海人   陕西人   塔吉克人   柯尔   上寺   饮食文化   古尔   回族人   锁呐   维吾尔人  
描述:邦”的阿拉伯语全称本是“德·邦”(德·阿祖哈),是牺牲(献身)节的意思。在新疆没有什么节日能比这个节日更为隆重、更能唤起人们的欢乐之情了。原因是这里的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是信仰伊斯兰教
耒耜的起原和发展
作者: 孙常叙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雨人   殷代   横木   胡厚宣   牛耕   东北师范大学   伊洛   魁人   掘土   尖足布  
描述: 壹耒是从尖头木棒发展来的一我国传说里的原始农具——尖头木棒我国最的耒是从原始农具——尖头木棒发展来的。这种原始农具,直到现时还没有从地下发现,只有在传说里还可以约略地看到一点点残余的痕迹。为了便于说明这一点残余的跡象,这里先说一说伊洛魁人所用的尖头木棒作个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