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陕西农业干旱灾害评估及影响因子分析研究
作者: 雷治平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响因子   评估模型   指标   干旱灾害  
描述: 本文利用陕西省降水、气温资料以及主要农作物旱灾受灾和成灾资料,分析陕西省干旱特征,建立了一套陕西干旱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即:干旱等级指标、农业旱灾指标、粮食减产评估指标,基于信息扩散理论构建了陕西
全文:本文利用陕西省降水、气温资料以及主要农作物旱灾受灾和成灾资料,分析陕西省干旱特征,建立了一套陕西干旱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即:干旱等级指标、农业旱灾指标、粮食减产评估指标,基于信息扩散理论构建了陕西
20世纪20-40年代西北灾荒研究
作者: 温艳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20世纪20   救灾   西北地区   灾荒   40年代  
描述: 20世纪20—40年代是民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灾荒发生最频繁、最惨烈的时期,几乎无年不灾,无时不灾、无处不灾。各种自然灾害连续并交叉发生,形成灾害链;水旱等灾害呈现出与邻近省份的相同性。从整体上看
全文:20世纪20—40年代是民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灾荒发生最频繁、最惨烈的时期,几乎无年不灾,无时不灾、无处不灾。各种自然灾害连续并交叉发生,形成灾害链;水旱等灾害呈现出与邻近省份的相同性。从整体上看
18—20世纪前期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区域研究
作者: 哈斯巴根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牧交错   区域社会史   18   鄂尔多斯   移民   20世纪前期   准噶尔旗  
描述: 20世纪,清代蒙古史和近代内蒙古地区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18-20世纪前期蒙古史、内蒙古区域社会和移民领域的研究尚为薄弱,有许多问题还须深入研究和解决。18—20世纪前期是内地汉族
全文:20世纪,清代蒙古史和近代内蒙古地区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18-20世纪前期蒙古史、内蒙古区域社会和移民领域的研究尚为薄弱,有许多问题还须深入研究和解决。18—20世纪前期是内地汉族
对当代中国三农问题观念的反思
作者: 杜瑾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念   三农问题   反思  
描述: 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的一个沉重话题,这不仅因为三农触目惊心的现实,还因为它是中国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历史现实问题相互纠结的结果和体现因而成了久拖不决的世纪难题。然而三农大国的基本国情又决定了三农是一个我们永远绕不开而必须着手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正因此,三农问题也是目前众人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此,关心三农
全文:乡村。但其生产经营方式的极端落后和脆弱不堪又决定了它是最弱的产业,无力防范自然灾害的侵害;农村是典型的穷乡僻壤。其闭塞落后,凋敝不堪,与城市形成极鲜明的反差。 其次,三农大国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三农是我们
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
作者: 王颖超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政   辽西走廊   清代   影响   民俗文化  
描述: 本文选取辽西走廊作为调查与研究的个案,采用田野作业方法与文献法,把清代马政和这一地区的民俗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力图从现实性的存在状态去追溯历史因素如何发生作用的视角对这一区域性文化展开论析,主要从物质生产民俗、交通商贸民俗及精神信仰民俗三个方面来探讨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 正文包括绪论、四
全文:和传承,同时,民俗文化也会以其自身的特点 和上层文化发生互动,从而形成该地域所特有的民俗文化。 本选题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首先,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可 以为研究辽西走廊这一地域文化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
中国棉花主产区空间布局变迁研究(1980—2002)
作者: 朱启荣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迁   主产棉区   比较效益   空间布局  
描述: 棉花生产的发展不但直接关系到我国两亿多棉农的增收问题,而且还影响到十多个棉花主产省的经济发展和我国棉纺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区域棉花生产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政府优化棉花生产布局,提高我国棉花生产的国际竞争力
全文:生产的比较效益,是引起地区性棉花生产空间布局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自然条件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均会导致地区性的棉花生产空间变化。第三,技术进步导致粮棉生产比较效益发生变化,是引起20世纪80年代初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