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番茄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作者: 刘玉霞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播   番茄   分布   影响   原因  
描述: 明清时期,中外交流频繁,美洲作物不断传入我国。美洲作物的引进、栽培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这些作物的引进大大丰富了中国作物的种类,对中国农业及饮食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对美洲作物的引进和传播研究较多,但大多侧重粮食作物,对蔬菜作物缺乏研究。 本文以番茄在中国的传播为研究对象
全文:明清时期,中外交流频繁,美洲作物不断传入我国。美洲作物的引进、栽培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这些作物的引进大大丰富了中国作物的种类,对中国农业及饮食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对美洲作物的引进和传播研究较多,但大多侧重粮食作物,对蔬菜作物缺乏研究。 本文以番茄在中国的传播为研究对象,时间上选自明清至当代,以大量史料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学、历史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番茄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阐述了百年来番茄的引种、推广历程。通过横向比较和历史纵向比较,归纳和分析出番茄传播的动因,指出了番茄传入后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第一章在简述番茄起源中心及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后,重点考证了番茄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研究表明,番茄传入的时间为明末,约在万历年间。本人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番茄传入中国的三条途径,认为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可能性不大。最初从海路分两条路线传入南方沿海地区,广东应该是番茄传入后的最早落地点之一;明末清初从荷兰传入台湾是其传播途径之二;民国初期从俄罗斯传入是则是途径之三。此后,番茄又被多次、多途径的从国外引种。 本文第二章全方位展现了番茄在中国的引种与推广历程。明末,番茄传入中国,山西、贵州、云南均有记载。清初,番茄传到福建、台湾及华北地区的山西、山东、河北及陕西等。清中后期,扩展到云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民国时期,番茄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但番茄栽培不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郊区。建国后,番茄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蔬菜。目前,中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番茄生产国之一。 在前几章史料梳理的基础上,第三章对番茄引种推广的原因作了系统的分析,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饮食文化因素及其他社会因素。第四章分析了番茄传入后对中国的经济、农业种植结构、饮食结构及科学研究等影响。 番茄的传播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它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受到自然和人类双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对人类产生反作用。随着番茄的进一步传播,番茄产业发展迅速,它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更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陕西白水苹果园土壤元素分布与环境研究
作者: 董红梅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为富集   土壤剖面   自然富集   元素分布   预测模型   白水苹果园  
描述: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而土壤元素的丰缺情况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研究土壤元素的组成,不仅能认识土壤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成因,而且对揭示人类活动的污染强度和影响深度,对改善土壤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之一,但多年种植造成果园土壤质量
全文:低-高-低的分布特点,与土壤剖面中的L0(耕作层)-So(古土壤)-L1(黄土层)层位基本对应。Cr、Ni、Cu、As、Zn、 Pb、Mn、Mo、Co、V在S0层位的含量最高,成为苹果园土壤中最明显
汉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作者: 杨芳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河西   人口分布系统   汉代  
描述: 本文主要依据河西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和前辈学者的相关论著,对汉代河西地区人口分布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前研究概况等。 第二部分为汉代河西的民政系统人口及数量,包括内地移民、少数民族和奴婢。主要论述了移民、少数民族和奴
全文:本文主要依据河西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和前辈学者的相关论著,对汉代河西地区人口分布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前研究概况
对观光农业空间类型分布的探索
作者: 卢冲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聚类分析法   农业观光   西安   乡镇   SAS软件  
描述: y to become "the green economy" under the big background onekind of natural selection.
全文: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观光农业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植物观赏、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作用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盲目的跟风行为,大大小小的观光农业园纷纷上马。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观光农业园区由于定位不当、盲目开发或规划不当而导致惨淡经营。 本论文就以西安地区的20乡镇为例,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聚类分析法对20个乡镇进行类型的区分,最终将20个样本(乡镇)聚类为六种类型:山区型、沿河型、河谷型、沿山型、平原型、丘陵型。结合聚类结果与旅游区区划原则,综合分析当地实际情况,最后得出结论该乡镇是否适合发展观光农业。该结论为各乡镇的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也为各乡镇的观光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同时,论文当中提到的SAS软件也能很方便、直观的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
渭北旱塬农林复合系统水量平衡要素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作者: 朱首军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农林复合系统   水量平衡  
描述: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模式尽管延续了上千年,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还是近十年来的事。目前,关于土壤水分运移的研究,绝大多数是针对纯农田或纯林地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还很少,且大都局限于探讨土壤含水量对林木生长、作物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等。为此,我们应用土壤水动力学的一些方法对渭
全文:如下几点结论: 1.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椒为浅根性树种,根系在0~120cm土层中的垂直分布呈“V”字形,垂直分异明显,并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具水十分布范围为0~250cm,随根系的水平延伸呈阶梯状分布
干旱内陆区作物生长影响的潜水蒸发和农田排水计算研究
作者: 马英杰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层状土壤   Van   排水计算   潜水蒸发   Genucthen方程参数   有限元  
描述: 蒸发是自然界水文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水分运动均受到蒸发的影响。在内陆干旱区,由于蒸发剧烈,这种影响作用显得更加突出。潜水既可以对根层土壤有一定的补充而被作物吸收利用,同时也会引起土壤表层积盐而形成次生盐碱化。因此,研究蒸发作用下土壤水和农田排水运动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本论文结合国
全文:特点,初步成果如下: (1) 目前,常用Van Genucthen方程描述土壤的水分含量与基质势(土壤吸力)之间的定量关系。文中给出了阻尼最小二乘法和单纯形法求解Van Genucthcn方程参数的数学
陕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作者: 杜成印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旱作农业   节水灌溉   陕西  
描述: 干旱是陕西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天然降水又不充足,而且地区间以及年际、年内分布不均,常常是十年九旱。旱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7%,水浇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9.4%,保灌面积所占比重不大。受水资源的制约,农业生产水平普遍低而不稳,对全省农业产量影响很大,
全文:包衣的综合抗旱栽培模式效果最好。 3.多途径的培肥地力,配方施肥,可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对深层水的利用效率。在旱作区可将1mm降水所能生产的粮食由0.3-0.5公斤提高到1公斤。亩施N6—9公斤
渭北旱塬果园生态系统水肥调控技术研究
作者: 索改弟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苹果   深层干燥化   聚水集肥控根技术   渭北旱塬   根系  
描述: 随着果业种植规模的持续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以及化肥等的大量投入,渭北地区果园生态系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如土壤水分调控能力下降,出现了深层干燥化;化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下,造成了硝态氮深层累积等。为此本研究针对果园水肥利用率问题,在运用地表覆盖技术对果树进行调控的基础上,将起垄和壤中人工防渗层相结合
全文:含量为:FL(62.39mg·kg-1)<F(95.54mg·kg-1)<CK(140.74mg·kg-1)。 (7)处理FL和处理F均可营造良好根系生长环境,在防渗层上部形成根系密集层。其中处理FL
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者: 刘艳艳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气候变化   生育期   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  
描述: 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ops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largely dominated by light, heat, water, gas and other climatic factors.
全文:分布以及各气候资源配合协调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观测资料和农业统计相关资料,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 经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近
黄河流域史前至两汉小麦种植与推广研究
作者: 李成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史前至两汉时期   面食加工技术   黄河流域   小麦   种植  
描述: 在中国农业史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旱作农业体系曾发生过重大转变:小麦种植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取代粟成为北方地区的首要栽培作物。考古资料显示,小麦在黄河流域最早出现的确切时间是龙山时代,然而此后却长期在农业生产中不受重视;从西汉晚期开始,才逐渐在该地区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与此同时,小麦的社会地位也逐渐提
全文:了大力推广;而从小麦在政府颁发的农事诏令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亦可看出当时其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 第二部分,对小麦种植与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因小麦生长特点与黄河流域降水量分布
< 1 2 ...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