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补农书》看农业的伦理意义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   《补农书》   伦理  
描述: 明末清初的农学杰作《补农书》表明,农业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学资源。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农业具有最为基础的价值。它是长远之计,有助于磨练人们的意志,敦风厚俗。特别是稻、麦、桑、蚕之类生产活动,具体展现出广大
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古代畜禽饲养技术水平
作者: 马万明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畜饲养   营养价值   饲料来源   技术水平   南北朝时期   《齐民要术》   服牛乘马   畜禽饲养   贾思勰   饲养管理  
描述: 从《齐民要术》的有关记载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家畜、禽的饲养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一套完整经验,有的至今还在沿用,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一、役用家畜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管理的总原则
中国古代农书校勘考略
作者: 李凌杰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书   古代文献   校勘  
描述: 我国农史学家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各尽所长,将传统考据学方法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校勘,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农言著实》所记关中旱地种植制度及其蓄水保墒经验的探讨
作者: 李风岐   来源: 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利灌溉   秦、汉   种植制度   旱地种植   作物布局   “靠天吃饭”   半干旱地区   土壤耕作   蓄水保墒   贾思勰  
描述: 了传统的旱农体制,不论作物布局、土壤耕作、栽培管理,都密切结合当地条件,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以获得最好产量,这是一条重要原则。这条原则在我国北方很早就确立了。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
试论陆羽《茶经》
作者: 胡坪   来源: 福建茶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主义   现代科学   茶叶质量   科技著作   鲜叶   饼茶   《茶经》   大宗茶   茶业发展   茶圣  
描述: 最近读了陈舜年同志在《福建茶叶》上发表的“也评《茶经》”一文,感到不乏精辟之见,受益非浅,启发很大,不禁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评论《茶经》的文章,确有不少,但看法很不一致,似乎主要是观点角度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答案。我认为要求达到比较一致的看法,在评论中似应至少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
作者: 曾令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义语法   农业词汇   隐喻认知   元代农书  
描述: 元朝是古代农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的变动,统治者的劝农政策,以及文人自身的原因等,元朝出现了大量的农学著作,是农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高峰期,但大多数农书都失传了。保存至今比较完备的有三大农书,即《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这三部农书都遵循了《齐民要术》大农业的结构框
全文:方面对它们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名动词类的转变中,我们主要对农具词语从名称到功能的转变作了描述,具体分析了名动词类转变的语义和认知基础,并对名动词类转变中的突显性原则和邻近性原则做了简单介绍。 第六章
两汉农民生活研究
作者: 陈冬仿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活   人际关系   国家认同   聚落形态   精神文化   生产活动   两汉   农民  
描述: 汉代社会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农民人口是社会的主体,农民生活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重点探讨两汉农民居住场所、生产活动、人际交往、政治及精神文化等生活状况,力求勾勒出那个时代农民生活动态和立体的画卷。 根据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两汉乡村聚落形式和建筑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经过人为规划的聚落和自然
全文:的农业生产及耕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时期的农民人际交往,继承了先秦时期的传统伦理道德,又深受当时统治思想及儒家新伦理观的影响。在人际关系的互动模式中,以血缘亲情为纽带构成的家庭、家族联系与互动处于
灾害与应对
作者: 张健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康地区   清代   自然灾害   应对措施  
描述: significance.
全文:性,成灾范围大、影响程度深等。就灾害影响而言,表现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消极方面主要为:区内人口巨大伤亡,城防、田舍、水利设施的严重损毁,民众伦理精神的极端扭曲与区域社会秩序混乱。积极方面主要表现为:在持续
清代灾荒救济法制研究
作者: 郑庐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立法效果   灾荒救济法制   荒政  
描述: 荒政在我国历史悠久,是封建时期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研究荒政史和荒政制度的著作有很多,但迄今为止专门研究荒政制度中的法律制度的学术成果寥寥无几。笔者认为对保障各项赈灾救荒措施得以施行的灾荒救济法制,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研究。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清代灾荒救济法制,之所以选择清代进行研究,概因
全文:条件是密切相关的。本章还考察了清代官方立法和民间救灾行为的关系以及民间救灾行为表现。 余论参古酌今,讨论研究清代灾荒救济法制的现实意义,指出通过研究清代灾荒救济法制,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确定新救灾法的立法原则和立法内容都有所助益。
《水经注》所见关中地区城邑聚落研究
作者: 朱莉娜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水经注》   汉至北朝   城邑聚落  
描述: 《水经注》是公元六世纪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记载了大量的聚落地名,包括城、乡、亭、聚、戍、坞、堡等,它们都是县级以下的较小聚落,同时也记载了县级以上的大量城邑。关中地区是我国文明发祥最早的地区之一。渭河作为关中盆地的母亲河,与关中盆地原始聚落的聚
全文:体现社会强有力的调控机制,关中地区城邑聚落的动态分布直观地反映了王朝势力的拓展和萎缩,其文化内涵反映出汉代强势文化的向外辐射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 关中聚落模式的形成、地理位置的择优原则体现了明确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