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社日:清代方志中的农耕文化
作者: 王政   张正林   来源: 河南农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饭   祀土   高明县志   咸丰四年   社日   文化事象   祭社   文化兴盛   社神   土地神  
描述: 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兴盛,"社"祭活动尤普遍。汉以前是春社,汉以后又有秋社。宋以后各地每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祭社神(即土地神)。在清代地方志中我们还
西北燎疳习俗的文化探源与人类学阐释
作者: 王贵生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燎疳   民俗模式   农耕文化   焚巫意识  
描述: 西北燎疳习俗中最有特色的文化——焚烧疳娃娃,文化本源与上古时代的焚巫意识和周礼时代的束薪、包茅等禳解思维相关,是在神巫相通的宗教理念和"替代弭灾"的巫术观念下,形成的一种风俗模式。燎疳者通过"燎
论陕西安塞剪纸和广东潮州剪纸的差异
作者: 吴文轩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剪纸   民俗   潮州   安塞  
描述: 本文从自然地域和人文文化的角度出发,揭示在自然、人文和民俗的影响下,陕西安塞剪纸和广东潮州剪纸的种种差异,并分析两地剪纸的功用、手法、题材、纹样、风格的不同。
从“三才”观到制天命而用的“人治”观——“中国传统农业的哲学思想”漫谈之一
作者: 梁家勉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管子》   制天命   荀况   中国传统农业   六十四卦   参杂   《韩非子》   述中   三才   《荀子》  
描述: 前人溯述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往往把天、地、人三个因素牵连在一起,例如代表中国最原始的文字:“乾”≡“坤”≡“巽”≡“震”≡“离”≡“坎”≡“艮”≡“兑”三八个卦名,都是指:天、地及其有关的“
由春节年味淡化看农耕社会民俗文化的消亡
作者: 王宁   李罡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后一天   放鞭炮   精神意义   工业社会   腊祭   七宿   文化生活   腊月二十三   大祭   农耕社会  
描述: 听父辈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人们就说,现在过年不像过年了。到现今都市人过年,简化到只剩三件,放鞭炮,看电视,吃饭,于是觉得"没意思","年味不浓"。这证实一个问题,当传统农耕社会转型过渡为
“彩陶文化”与“黑陶文化
作者: 毛进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仰韶村   史前文化   历城县   篮纹   龙山黑陶   彩陶艺术   灰陶   绳纹   渑池县   史前人类  
描述: 我国史前文化可分为“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两大系统。“彩陶文化”又称为“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史前人类的遗址,其中有许多精美的彩色陶器。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典型器物,彩陶艺术在仰韶文化中占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结果·反思——文化生存与文化平等的意义
作者: 包玉山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牧文化   平等   农耕文化  
描述: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长期碰撞、角力的结果,是农耕文化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并淹没了游牧文化。在草原地区成为主导文化之后,农耕文化之思想观念得以制度化,成为约束该区域人们行为的有形制度,并对草原生态产生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结果·反思——文化生存与文化平等的意义
作者: 包玉山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牧文化   平等   农耕文化  
描述: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长期碰撞、角力的结果,是农耕文化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并淹没了游牧文化。在草原地区成为主导文化之后,农耕文化之思想观念得以制度化,成为约束该区域人们行为的有形制度,并对草原生态产生
我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儒法斗争史话(节选)
作者: 刘厚娟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甘石星经   自然科学技术   人民群众   中国历史   斗争史   新兴地主阶级   儒法   人间奇迹   奴隶主贵族   兴修水利  
描述: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在
< 1 2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