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变法期间的农田水利事业
作者: 汪家伦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熙宁变法   积贫积弱   变法运动   五代十国时期   程师孟   修古   侯叔献   农田利害条约   水利史   北宋王朝  
描述: 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局面,控制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农业经济区,但北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年间,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运动,给农田水利建设带来强大
陕甘宁边区灾荒研究(1937—1947)
作者: 冯圣兵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   救治   陕甘宁边区   灾荒  
描述: 本文按照《中国救荒史》的体例,运用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对陕甘宁边区前 十年间的灾荒概况、特点、成因和救治思想、救灾组织、救济工作程序以及救治措 施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灾害社会学的理论和比较的方法,对其救治 成效给予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中共领导边区渡过严重灾荒的主客观原因,并为现 实社会的
全文:本文按照《中国救荒史》的体例,运用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对陕甘宁边区前 十年间的灾荒概况、特点、成因和救治思想、救灾组织、救济工作程序以及救治措 施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灾害社会学的理论和比较的方法,对其救治 成效给予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中共领导边区渡过严重灾荒的主客观原因,并为现 实社会的灾荒救治、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边区的人为灾害主要是战争、匪患等,且多发生在周边地区。其自然灾害则呈 现出多样性和普遍性并存,频发性和群发性明显,损失的严重性突出等特点。饥荒 虽然年年都有,但要比革命前和陕西国统区轻微得多。究其灾荒成因,除战争大环 境外,还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严重的植被破坏和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密切相关。 在实践中,边区确立了相信科学,反对迷信、预防为主,救济为辅和灾民生产 自救与群众互济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灾荒救治思想。其救灾机构比较复杂,经费 来源也各不相同。但它们在工作中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边区救济工作讲究民主, 程序严密细致,充分保证了救济能及时、合理发到灾民手中,发挥应有效果。 边区对灾荒救治的治标和治本措施兼收并蓄,不仅采用了前人已有的各种办 法,还推陈出新,创造和运用了不少富有特色的举措。其中,赈济、互济、安置移 难民等治标措施和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棉产量、减轻人民负担,增加人民积蓄、 兴建义仓,加强粮食储备等治本措施颇有成效。 边区的灾荒救治工作成效卓著,无论是与本地区革命前比还是与同时期陕西国 统区比,都有巨大进步。这主要是因为,它极大地削弱了人为灾害诱因,明显改善 了人的自然和社会生存条件,显著提高了人的生存能力,大大减少了人力损失,从 而使灾害转化为严重饥荒的现象急剧减少。但是,其灾荒救治工作同时也带来了不 可忽视的负面效应。这主要表现为开荒、挖草根和乱砍滥伐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资 源,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反过来又加重了自然灾害。 笔者以为,灾荒起因于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平衡、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平 衡、自然界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灾荒救治工作就是 重建这三大平衡。而且,只有同时实现这三大平衡才能根治灾荒,仅有其中某一方 面的平衡远不足以减轻灾害损失和防止灾荒发生。因此,人类在发展中绝不能只满 足于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完善,还必须注意与自然界协调关系,保护好生 态环境。否则,索取的越多,享受的越多,受的惩罚也越重,最终还会毁了自身。
历史时期西部基本农区的变迁研究
作者: 蔡泉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历史时期   农区变迁  
描述: 本文所谓西部,是现代划分法,包括了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等十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农业发源地之一。由于其重要的军事意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秦时期,内地王朝已开始以关中为核心农区,对广阔的西部疆域进行拓边、开发,其间历经几起几落。本文从农区衍变的角度出发,引用生态经济学和历史地理学的
全文:,进而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性,为本地区在今之“西部大开发”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历史的启迪和根据。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1.历史时期的西部农区开发,呈现出时间上的不连续性和地域上的不平衡性,农区与牧区不断迭
戊戌维新时期我国农业问题研究初探
作者: 张玉泉   来源: 现代农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   新方案   戊戌维新  
描述: 戊戌维新时期是清末中国倡导变法的关键时期,采用西法改良中国旧式农业也是变法的一个内容,有识之士对于如何发展我国农业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提出了一些颇有创新的发展农业的新方案,这些方案的三大思路对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颇有启迪意义,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花儿”语言艺术三题
作者: 齐安   来源: 甘肃理论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构助词   西北地区   时态助词   明初   青年男女   “把”字句   方言词汇   语言艺术   语法作用   重叠形式  
描述: “花儿”是产生于甘肃、青海,流传于甘、青、新、等地的一种西北地区民间文学特产。她产生的时代,虽尚无确论,但在明初就有流传则已被考证确实。从那时算来,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了。她流传的范围,就地域而言
光绪朝(1875-1908)灾荒研究
作者: 张高臣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义赈   灾荒观   光绪朝自然灾害   社会影响   荒政  
描述: 光绪朝34年间,正处在中国封建统治崩溃的前夜,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一个时期:通过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的势力步步深入,中国社会迅速向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转化。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日暮穷途,中国社会内部相继发生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
全文:危机的加深和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日暮穷途,中国社会内部相继发生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与这些跌宕起伏的政治表象同步,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史所少见的重大
北宋《农田利害条约》
作者: 韩榕桑   来源: 中国水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民百姓   宋会要   熙宁   《永乐大典》   改土   提拔重用   农田利害条约   头子钱   国朝会要   兴修水利  
描述: 据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出现了一场封建制度内部的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农田利害条约》就是新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法令鼓励各级官吏和平民百姓向政府提出兴修农田水利
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我国古代化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大学化学系   积贫积弱   北宋中期   《梦溪笔谈》   评法批儒   经济发展   西北部地区   文化典籍  
描述: 王安石为首的中小地主革新派,针对大地主顽固派的兼并、投降路线,提出了变法革新的主张,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变法措施。而在变法革新的运动中,沈括既是制定新法的参与者,又是推行新法的实干家。
我国古代的农田水利政策
作者: 盛家宝   来源: 治淮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会要   排水沟渠   灌溉工程   熙宁   兴水利   有应   施工安排   所在地点   食货   提刑  
描述: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其中有关农田水利政策的条约,早在二年(1609年)就由当时的中央政府颁布实施,并且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据《宋会要·食货》记述,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凡能提出有关土地耕种
先秦农官研究
作者: 董曌华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官   先秦   劝农   农官  
描述: 中国农官的起源极为久远。《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郯君讲述古郯国的职官时,就提到有专管农业的九农正;周的祖先从弃开始,世世代代都做虞、夏的农官;殷墟甲骨文中记载有主掌农耕事务的小耤臣、小刈臣、小众人臣等。但直到商朝,农官的职务大多并不固定,小耤臣掌管耕种、小刈臣掌管收割,都是事毕便罢。“官事可摄”的现
全文:的认识以及对农事的熟悉上。当时管仲之所以推荐戚担任齐国大司田,便是相信戚在农业管理上的才能,认为“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自己不如戚。在选用负责劝课农桑的农官时,是否具备相应的农事知识在各朝往往都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