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谈齐家文化的农业遗存
作者: 郑乃武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贵南   永靖   海南藏族自治州   分布范围   甘肃秦安   皇娘娘台   马家窑文化   骨铲   甘青地区   青海东部  
描述: 齐家文化是我国地区继马家窑文化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铜石并用期到青铜器时代的文化。它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除了甘肃境内和青海东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黄河沿岸外,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有一些发现。经过发掘
齐家文化农业概述
作者: 王吉怀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兴隆镇   泾川   八十年代   汉水流域   原始社会末期   骨铲   西吉   阿拉善   泾水  
描述: 关于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农业文化,在齐家文化中表现的异常浓厚。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是齐家文化的发源地,从1924年首次在甘肃和政齐家坪发现以来,一直没有忽视这一工作。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多,材料越来越充实。几年来,在甘肃境内渭河上游的天水、武山、秦安、陇西;黄河附近的临夏、临洮;泾水流域的平凉、泾川、庆阳;西汉水流域的西礼;河西走廊的武威以及宁夏西吉兴隆镇等地,共发现齐家文化遗址三百多处。就甘肃境内来说,齐家文化的分布是很广泛的,经过重
中国古代的农田水利(续)
作者: 周魁一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中叶   水利技术   水利规划   引黄灌溉   水利管理   丽水通济堰   水利条件   多沙河流   江浙地区   来源地区  
描述: 四、隋唐宋时期农田水利的兴盛在长期战乱之后,唐宋均获得较长时期的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经过六朝的经营,江南水利迅速发展。唐中叶安史之乱后,江浙地区圩田兴盛,遂成为封建政权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区
《马首农言》中的“帚”与“下泽车”的考辨
作者: 宋芸   乔永刚   赵晓明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书   独帚   马首农言   京羽茅   人外   咸丰五年   山西中部   农业生产活动   中国农业出版社   朝阳芨芨草  
描述: 《马首农言》由祁罤藻(1793-1866)于道光十六年(1836)撰写,咸丰五年(1855)刊印问世。《马首农言》是记载山西中部地区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活动较为完整的一部农书。《马首农言》记载了许多
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史中少数民族的伟大贡献
作者: 李根蟠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古草原   蒙古羊   乌珠穆沁羊   楼烦   古代农业   大尾羊   首虏   哈萨克羊   乌金猪   河套地区  
描述: 羊下篇(续)(一)蒙古羊蒙古草原游牧民族养羊业很发达,秦汉以来蒙古绵羊或称“白羊”。汉代匈奴首领中有以“白羊”为称号的。汉武帝元朔二年,卫青: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河套地区),得胡首虏数千,羊百余
清代的水车灌溉
作者: 王若昭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书   龙尾车   江浙一带   转筒   筒车   农业生产实践   水稻田   地区开发   康熙时期   灌溉农业  
描述: 增加,在使用地区上不断扩大,在某些先进区如西蜀、江浙一带甚至形成了水车灌溉网;明末传入我国的西洋龙尾车、风车,入清以后,特别是在清朝晚期,在江南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使用,部分地解决了龙骨车立踏、坐踏
明末清初浙北自然灾异与荒政措施——以张履祥的视野为中心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张履祥   浙北   自然灾异   荒政  
描述: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对当时浙北地区的水、旱等多种自然灾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并就其引发的社会后果予以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他运用阴阳变异学说,探讨自然灾异发生的规律。更有实际意义
古代的大麻种植技术
作者: 王裕中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末元初   种子发芽   地区气候条件   种麦   大麻属   纤维质量   艾草   种植技术   《齐民要术》   四民月令  
描述: 大麻为大麻科大麻属(Cannabis Sativa)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图一)它的生长期视地区气候条件而异,约100~250天。大麻的茎高达2.5~3米。茎截面一般为1~3厘米。茎的韧皮部
古代湟中的农田水利
作者: 田尚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晏县   贵德县   重要支流   青海省东部   湟中   西宁府   乐都   允吾县   湟源   甘肃省兰州市  
描述: 在古代,人们一般谓湟水两岸羌人所居之地为湟中,即湟水流贯其中之意。《资治通鉴》卷六十七胡三省注:“湟水源出西海盐池之西北,东至金城允吾县入河。夹湟两岸之地,通渭之湟中。”《西宁府新志》卷三曰:“古西羌所居,谓之湟中。”卷四又曰:“湟水其源出西塞外,流入(西宁)县治,古湟中之名繇是水也。”湟水又名西宁河,是黄河上游一条重要支流,在今青海省东部,源出海晏县包呼图山,东流经湟源、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等县、市,至甘肃省兰州市西达家川入黄河。全长349公里,流域面积(包括支流大通河)为38,000平方公里。在地理学上,湟水
江西古代农田水利刍议
作者: 王根泉   魏佐国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星子县   明万历   江西经济   水利事业   水利管理   农业生产   杨士奇   水利史   兴修水利  
描述: 种植水稻的活动,是我国较早种植稻谷的地区之一。唐宋以降,江西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业生产开始跃居国内的领先地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输出基地,并且愈到后来,地位愈见重要。众所周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