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补农书》看农业的伦理意义
作者: 周邦君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   《补农书》   伦理  
描述: 明末清初的农学杰作《补农书》表明,农业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学资源。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农业具有最为基础的价值。它是长远之计,有助于磨练人们的意志,敦风厚俗。特别是稻、麦、桑、蚕之类生产活动,具体展现出广大
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减灾救荒思想述论
作者: 张建民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曾禹   荒政辑要   荒政丛言   著名思想家   筹济编   林希元   景仁   荒政考   汪志伊   康济录  
描述: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灾害史最长的国家之一。同时,在长期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丰富的减灾救荒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宋元明清近千年间可谓传统减灾救荒思想的集成时期。其间
清代伊犁社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亚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伊犁   社会经济  
描述: After unifying Xinjiang, Qing dynasty established General governance system to govern Xinjiang on the foundation of early Qing dynasty.
全文:。清代伊犁在整个新疆以至在我国西北边疆中具有极其重要战略地位,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为其以后更大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该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专门史、历史地理学中有关区域开发
社会史视角下的明清农书研究
作者: 康旭峰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书   经世致用   士人   社会史   明清  
描述: 明清时期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农书编纂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明清农书不仅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而且其内容广博,涉及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并且对明清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代中期以后,“经世致用”思潮风行;明末清初和清末出现了两次“西学东渐
全文:明清时期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农书编纂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明清农书不仅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而且其内容广博,涉及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并且对明清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代中期以后,“经世致用”思潮风行;明末清初和清末出现了两次“西学东渐”的高潮;“农本”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以科举考试制度为特征的精英教育与民间大众教育紧密结合;出版印刷业繁荣。所有的这些都成为了明清农书创作的有利条件,促成了明清时期农书创作高潮期的出现。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和封建王朝重农思想的影响,士人群体是明清农书的创作主体,而这其中,具有进士、举人等科举功名身份的各级官员和在野士大夫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以地方性农书为代表,明清农书有着显著的地域特征,而明清时期普遍实行的地方官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农学的交流。明清农书的创作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如明代农书的创作的高峰期是在嘉靖以后,而光绪朝则是清代农书创作的兴盛时期。这其中既有“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也有海外贸易的刺激,又有美洲新作物的推动。 借助于明清农书,明清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播在农书作者与农民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明清民间大众教育的繁荣使得广大农民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是农书在农民群体间传播的前提。由于明清时期出版印刷业发达,农书的价格并不是农书传播流布的重大障碍,而明清时期多元化的图书发行渠道也有利于农书的传播。明清时期的民间日用类书能有效地传播物候、农业生产知识。图说性质的农书因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故广受欢迎。明清农书在海外的传播促进了中西衣学的交流,扩大了中华农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清代的土地开垦与社会经济——《清代土地开垦史》述评
作者: 陈锋   来源: 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经济   雍正朝   土地开垦   康熙朝   起科   财政收入   乾隆朝   彭雨新   社会经济   治乱兴衰  
描述: 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皇室易姓、朝代更迭所显现的治乱兴衰特征,似乎亦与人口的流亡与归复、土地的抛荒与垦辟相吻合。在这个意义上,历代的土地开垦也就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系结在了一起。换句话说,透过
两汉农民生活研究
作者: 陈冬仿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活   人际关系   国家认同   聚落形态   精神文化   生产活动   两汉   农民  
描述: 汉代社会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农民人口是社会的主体,农民生活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重点探讨两汉农民居住场所、生产活动、人际交往、政治及精神文化等生活状况,力求勾勒出那个时代农民生活动态和立体的画卷。 根据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两汉乡村聚落形式和建筑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经过人为规划的聚落和自然
全文:汉代社会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农民人口是社会的主体,农民生活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重点探讨两汉农民居住场所、生产活动、人际交往、政治及精神文化等生活状况,力求勾勒出那个时代农民生活动态和立体的画卷
灾害与应对
作者: 张健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康地区   清代   自然灾害   应对措施  
描述: significance.
全文:性,成灾范围大、影响程度深等。就灾害影响而言,表现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消极方面主要为:区内人口巨大伤亡,城防、田舍、水利设施的严重损毁,民众伦理精神的极端扭曲与区域社会秩序混乱。积极方面主要表现为:在持续
民俗视野中的“时政”思想变迁研究——从《夏小正》到《四民月令》
作者: 王志芳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月令   《四民月令》   《夏小正》   时政   《礼记·月令》  
描述: “时政”,依时行政,即时令与政令的合一。“时政”思想作为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民众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先秦秦汉时期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月令体献中,这些文献大都以时间为纬,串联着物候、天文、农事、政事等内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当时自然、政治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 本文选取了《夏小正》《
全文:“时政”,依时行政,即时令与政令的合一。“时政”思想作为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民众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先秦秦汉时期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月令体献中,这些文献大都以时间为纬,串联着物候
甘肃传统农耕文化的现代价值探讨
作者: 孙群雯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价值   甘肃传统农耕文化   文化生产力  
描述: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在古代社会生产体系中占据主导性地位。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即建立在古代农业生产和生活基础上的观念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农耕文化现代价值的意义
全文: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在古代社会生产体系中占据主导性地位。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即建立在古代农业生产和生活基础上的观念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农耕文化现代价值的意义
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园圃种植
作者: 朱书玉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出土文书   唐五代   敦煌   园圃  
描述: 本文通过对敦煌文书和吐鲁番文书中保存的古代园圃种植资料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结合传世文献和部分考古材料中的有关园圃资料记载,从唐以前社会园圃种植进行回顾着手,重点对唐五代敦煌地区园圃种植的种类、管理方法、经营类型、劳动力身份等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关于敦煌园圃种植的条件,首先分析了敦煌地区的地
全文:本文通过对敦煌文书和吐鲁番文书中保存的古代园圃种植资料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结合传世文献和部分考古材料中的有关园圃资料记载,从唐以前社会园圃种植进行回顾着手,重点对唐五代敦煌地区园圃种植的种类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