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西北回族宴席曲与“花儿”的比较研究
作者: 郭德慧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演唱风格   比较研究   宴席曲   “花儿”   艺术特色  
描述: 内容摘要 宴席曲是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回、撒拉、东乡、保 安等民族群众婚典喜庆场合演唱的一种民族传统风俗歌;而“花儿” 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以唱情为主的山歌。宴席曲有独特的演唱形式、 曲调、拍子、结构和表现手法,它的曲调近似于“花儿”,但又区别 于“花儿”。本文通过对宴席曲和“花儿”本体艺术特征之研
全文:内容摘要 宴席曲是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回、撒拉、东乡、保 安等民族群众婚典喜庆场合演唱的一种民族传统风俗歌;而“花儿” 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以唱情为主的山歌。宴席曲有独特的演唱形式、 曲调、拍子、结构和表现手法,它的曲调近似于“花儿”,但又区别 于“花儿”。本文通过对宴席曲和“花儿”本体艺术特征之研究,拟 在纠正将宴席曲与“花儿”混为一谈,甚至于把宴席曲归纳在“花 儿”之中的学说。并通过对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分类、艺术特色以 及其演唱风格的探索,与“花儿”所传唱的内容、曲调等诸方面作了 比较性的研究,从而使宴席曲与“花儿”在概念上以及艺术风格上泾 渭分明、条理清晰。以便更好地丰富我国民间音乐的歌种,进而更好 地挖掘西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宝藏。
哈萨克族茶探析
作者: 赵岩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萨克族   茶俗   茶文化  
描述: 本文以阐述哈萨克族茶为主线,通过论述茶的传播和各民族茶文化的对比,理清哈萨克族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结合历史、文化、自然、社会等因素,分析其内涵和外延。 第一部分为背景介绍分析。梳理了茶的起源传播、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探讨多族源、交通线发达和茶贸易兴盛对于哈萨克族及其先民茶文化的促
全文:这一发展趋向,梳理哈萨克族茶中所保留的汉族茶习俗,比较与哈萨克族茶有亲缘关系的蒙古族茶、藏族茶有何区别,最后突出介绍哈萨克族茶的特征。 茶从一种单纯的、天然的植物性饮料深入的融合到人们的生活
鲁明善与《农桑撮要》研究
作者: 高栋梁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桑撮要   元代   版本   书名   鲁明善  
描述: 鲁明善乃元畏吾儿人,生于高昌回鹘,后随家迁居汉地,渐染华,遂以父字“鲁”为氏,名铁柱,字明善。其虽生于畏吾儿家庭,然自小即受到较好的汉文化教育。后因父任荫元廷必阇赤,授江西行省狱讼理问,继而历官安
全文:鲁明善乃元畏吾儿人,生于高昌回鹘,后随家迁居汉地,渐染华,遂以父字“鲁”为氏,名铁柱,字明善。其虽生于畏吾儿家庭,然自小即受到较好的汉文化教育。后因父任荫元廷必阇赤,授江西行省狱讼理问,继而历官安
传统岁时节日的形成及特点
作者: 李惠芳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岁时风俗   农事节日   岁时节日   岁丰   节俗   农业文化   社日   岁时习俗   送寒衣   八月十五  
描述: 传统岁时节日的形成及特点李惠芳我国传统的岁时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的最初选择与确立,与天文、历法知识的发达有关。原始信仰是岁时风俗产生的土壤和温床;祈望人寿年丰则是岁时节日的人生寄托。传统节日具有三大特点: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浓厚的伦理观念和...
民族习俗探源
作者: 曾唯一   来源: 民族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羌人   匈奴族   妻后母   民族习俗   自我意识   板屋土墙   民族共同体   民族研究   共同心理素质   武都郡  
描述: 古今中外,存在着成千上万个民族共同体,而每个民族共同体又均有一定的风俗习惯,也即在居住、饮食、衣着、服饰、节庆、娱乐、婚姻、丧葬、喜恶以及信仰、禁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这种习俗,几乎中外所有民族研究工作者都把它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特征,作为识别、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准。斯大林民族定义中关于“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或称“民族性格”),据我看来,其基本内容和表现也是指的风俗习惯,只是在范围、内含上更广阔、抽象。风俗习惯是看得见的物质存在;同样,抽象的心理素质也是在物质存在基础上的抽象,是习俗等的深化,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它族的异我意识也
民族习俗探源
作者: 曾唯一   来源: 民族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羌人   匈奴族   妻后母   民族习俗   自我意识   板屋土墙   民族共同体   民族研究   共同心理素质   武都郡  
描述: 古今中外,存在着成千上万个民族共同体,而每个民族共同体又均有一定的风俗习惯,也即在居住、饮食、衣着、服饰、节庆、娱乐、婚姻、丧葬、喜恶以及信仰、禁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这种习俗,几乎中外所有民族研究工作者都把它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特征,作为识别、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准。斯大林民族定义中关于“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或称“民族性格”),据我看来,其基本内容和表现也是指的风俗习惯,只是在范围、内含上更广阔、抽象。风俗习惯是看得见的物质存在;同样,抽象的心理素质也是在物质存在基础上的抽象,是习俗等的深化,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它族的异我意识也
古代兰州地区的畜牧业
作者: 魏明孔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兰州地区   土地荒芜   二十四军马牧   畜牧业经济   榆中   畜牧业基地   畜牧业发展   陇右   苑川十二马牧   畜种  
描述: 兰州地区畜牧业历史悠久。史称在汉代及其之前,包括今兰州地区在内的陇右诸郡,畜牧业相当发达: 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当时兰州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现已无从征稽,但有一点却是清楚的,即在汉代,封建政府的牧苑故址就设在今兰州榆中地区。可见,至迟在
古代兰州地区的畜牧业
作者: 魏明孔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兰州地区   土地荒芜   二十四军马牧   畜牧业经济   榆中   畜牧业基地   畜牧业发展   陇右   苑川十二马牧   畜种  
描述: 兰州地区畜牧业历史悠久。史称在汉代及其之前,包括今兰州地区在内的陇右诸郡,畜牧业相当发达: 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当时兰州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现已无从征稽,但有一点却是清楚的,即在汉代,封建政府的牧苑故址就设在今兰州榆中地区。可见,至迟在
简论藏族的丧葬与禁忌
作者: 安世兴   来源: 民族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烟稀少   天葬场   木柜   葬俗   小轿   埋葬死者   宗教迷信   吃狗肉   石崖   西藏王臣记  
描述: 丧葬,一般来讲,就是办理丧事,埋葬死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居住的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办理丧事和埋葬死者的独特习俗。而禁忌,简而言之,就是犯忌讳的言语和行动。由于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其禁忌也就各不相同。有些民族的禁忌与本民族的丧葬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就藏族的几种丧葬形式简介如下,并谈谈它们与禁忌的关系。
西北燎疳习俗的文化探源与人类学阐释
作者: 王贵生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燎疳   民俗模式   农耕文化   焚巫意识  
描述: 西北燎疳习俗中最有特色的文化事象——焚烧疳娃娃,文化本源与上古时代的焚巫意识和周礼时代的束薪、包茅等禳解思维相关,是在神巫相通的宗教理念和"替代弭灾"的巫术观念下,形成的一种风俗模式。燎疳者通过"燎"和"焚"两个层面的活动,在精神上达到了目标实现和心理平和,这是燎疳习俗中透露出的农耕文化意义,也是民族群体繁衍壮大的内力所在。
< 1 2 3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