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清代林业科学技术研究(1644—1911)
作者: 石彦君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业思想   清代   科学技术   林业  
描述: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中国的森林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林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亦将有力的支撑和推动21世纪中华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认真研究和总结清代林业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成果,吸取和借鉴清代林业
全文:有关中国林业科学技术的专著和文章。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对西方林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编辑出版了一批关于林业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推动了我国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清代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和思考:(1)实验型
中国棉花主产区空间布局变迁研究(1980—2002)
作者: 朱启荣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迁   主产棉区   比较效益   空间布局  
描述: 棉花生产的发展不但直接关系到我国两亿多棉农的增收问题,而且还影响到十多个棉花主产省的经济发展和我国棉纺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区域棉花生产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政府优化棉花生产布局,提高我国棉花生产的国际竞争力
全文:,扩大豫东南和南阳盆地棉田面积;新疆棉区的发展方向是,可进一步扩大南疆棉区棉花的种植规模,适度扩大北疆棉区;新疆棉花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水和提高效益之路。为减少棉花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稳定棉花生产,应尽快建立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和设立棉花生产风险基金,保护棉农植棉积极性。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庆阳农耕文化与区域环境关系研究
作者: 苗红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庆阳   文化剖面   响应   农耕文化   环境影响  
描述: 文化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和综合表现。研究文化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响应,探索文化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下的形成过程是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庆阳农耕文化具有悠久性、多元性和连续性,是研究文化与环境响应的典型“剖面”。因此,本文选取庆阳农耕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生态学(Cultural Ecology)的视
全文:农业及农耕文化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即本文的第三章:1)特殊的黄土结构、地理景观的边缘效应、围合与尺度效应以及隔离效应,从居所、食物获取和安全保障三个方面为人类提供了理想的长期定居条件,为农业和文
裕固族经济史
作者: 任正实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裕固族   游牧经济   经济史  
描述: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回鹘汗国,由此又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研究裕固族经济史,丁零、高车、铁勒、回鹘经济研究是不可少的环节。从丁零到回纥汗国的建立,裕固族的祖先们经历了从原始氏族社会到家长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制社会的转变,但游牧经济一直是社会经济的主体部分。回鹘汗国内部实行封建性的赋税
全文:到家长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制社会的转变,但游牧经济一直是社会经济的主体部分。回鹘汗国内部实行封建性的赋税制度,劳务地租和实物地租并行。回鹘汗国以牧业经济为主体,商业十分发达,同唐朝贸易频繁。“安史之乱
甘肃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及特色农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作者: 吕文广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进程测度   路径选择   特色农业   现代化  
描述: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和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全面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与难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转变,强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截至目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实
全文:建设路径: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甘肃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甘肃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科技兴农与品牌战略——甘肃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农业风险机制建设——甘肃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甘肃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甘肃省定西市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与低碳农业发展研究
作者: 张启霞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秸秆碳储量   定西市   秸秆利用   碳循环   低碳农业  
描述: 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农作物作为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碳的排放源,又是碳的吸收汇。作物既能通过呼吸作用增加碳的排放,又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碳。农田植被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物秸秆又是农田植被的主体部分,作物秸秆利用对农田植被碳的固定和排放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农作物的秸秆资
全文:资源量估算模型和秸秆碳储量估算模型估算定西市及其6县1区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三种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碳储量的基础上,为该市秸秆资源高效合理的利用与低碳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通过研究得出以下
秦、豳风诗与近楚风诗的比较研究
作者: 赵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秦风》   《诗经》   文化背景   近楚风诗   《豳风》  
描述: 《诗经》之中没有设“楚风”,但江汉一带的一些姬姓小国和陈国因地理位置与楚相邻,又屡次为楚侵伐,并先后被并入楚国,受到楚地文化的影响。产生于这一地域的二《南》及《陈风》反映了楚地的自然风貌与民风民俗,具有楚歌独特的风情和韵味,因此可以将这些作品称为“近楚风诗”。江汉一带的姬姓小国,民风民俗与楚相似,但
全文:渐,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周文化。因此秦文化的构成显得比较复杂,既包括本民族的文化因素,又融合了戎狄文化与周文化的因子。《秦风》中反映了秦文化的多元性,其中既有反映周礼乐制度的诗歌,又带有尚武的民族特性
清末民初关中地区的农田水利纠纷及其解决途径
作者: 赵淑清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解决途径   关中地区   农田水利纠纷   特征  
描述: society. The central Shaanxi Province lies in the northwest inner-land, lacking in water resources.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jor farmland irrigation projects and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he time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the situation of water depletion could not be changed radically.
全文:,总结出了纠纷发生的直接原因与当时的年降水量、农作物的种类、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分布等有直接的关系;深层原因与当时政府的政策、过渡时期的用水制度以及传统的、不科学的耕作技术和灌溉技术有关。第四部
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
作者: 顾月琴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识字   职业教育   社会变迁   杂字   明清   教材  
描述: ty and
全文:士农工商,四民分业思想古已有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教育一般是贵族的特权,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与文化底蕴。隋唐科举制度实行后,学优则仕便成为普遍法则,四书五经等儒家
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作者: 方堃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服务三角”模型   整体性治理   碎片化  
描述: lions of farmers, greatly emancipated and developed the rur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fundamentally improved the majority of farmers'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rural area in China has undergone
全文::(1)理念和视角新颖。本文以“促进城乡统筹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理念,从现代系统管理科学的视角,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碎片化问题进行审视,系统地研究了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 1 2 3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