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北方现代人扩散与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
作者: 吉笃学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对环境的响应   BP事件   新旧石器过渡   中晚期过渡   现代人起源   农业起源   新石器   末次盛冰期   7.2   6.4kyr  
描述: 环境考古学是通过环境和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来揭示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以缓解各种压力,从而实现规避风险保全自己的目的,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一般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响应;二是适应。目前,现代人扩散和农业起源是了解和认识人类适应策略的最理想的案例。为
全文:10-8kyr BP、7.4-6.6kyr BP、4.8-4.5kyr BP以及3.8-3.5kyr BP四个年代低值期,并且前两者分别于对应于中国北方新旧石器时代过渡和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这两个
主要的古代文明发源地生态地理环境初探
作者: 白光润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谷物文化   二期文化   四季文化  
描述: 本文分析了主要古代文明发源地共同性的生态地理特征,论述了在草原、森林草原环境中产生的谷物文化是人类早期物质文明的基础,具有与自然相协调的干湿两期节奏,以及这种二期文化向后来四季文化过渡的过程。
陕西省冬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作者: 孔坚文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区划   陕西冬小麦   风险评估   气象灾害  
描述: 陕西省处于我国西北大陆性气候与东南沿海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由于陕西省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比较特殊,其农业生产经常受到多种气象灾害的影响,作物的产量损失严重。将自然灾害风险评价
全文:陕西省处于我国西北大陆性气候与东南沿海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由于陕西省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比较特殊,其农业生产经常受到多种气象灾害的影响,作物的产量损失严重。将自然灾害风险评价
渭河流域旱涝灾害研究
作者: 段文明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旱涝时空分布   旱涝事件   气候变化   渭河流域  
描述: 渭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地处黄土高原南缘,秦岭北麓,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春暖干旱,夏季热而多雨但有伏旱,秋凉湿润,冬季干燥寒冷雨雪
全文:渭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地处黄土高原南缘,秦岭北麓,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春暖干旱,夏季热而多雨但有伏旱,秋凉湿润,冬季干燥寒冷雨雪
先秦时期酒文化探析
作者: 孙婷婷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   酒器   酒礼   酒文化  
描述: 。综合考古发现和史籍上对于酒及酒文化的记载,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就已经发明了酒,只是这时的酿酒技术还比较落后,
全文:。综合考古发现和史籍上对于酒及酒文化的记载,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就已经发明了酒,只是这时的酿酒技术还比较落后,酒文化也只是起步阶段。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农业发展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酿酒提供了更多的原料,加上
“屯田蹊径”的艺术内核探论
作者: 姚玉光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章法结构   屯田蹊径   慢词   柳永  
描述: 映,或多重叠印;在异时性的展开中,又巧妙地对景物、情感、事件、人物进行选择性对接,使整首词情景交融,人事对映,过渡自然。因此,慢词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的开创者是柳永,而不是周邦彦;以为柳词只是平铺直叙
近5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
作者: 田展   梁卓然   史军   Gunter   Fisher   顾婷婷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AEZ模型   生产潜力   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变化   小麦  
描述: 和四川盆地,单产潜力减少的区域为西北和东南地区。中国冬小麦的适宜区域出现较明显的北扩南收态势,而雨养春小麦适宜面积在中国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显著减少。全国雨养小麦总生产潜力减少5%,而灌溉小麦总生产潜力变...
中国古代耕作制度的演变
作者: 杨怀森   来源: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荒耕作制   百亩   种麦   轮种耕作制   新石器时代早期   熟制   社会经济条件   稻麦两熟   用地养地   一岁数收之法  
描述: 中国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便产生了耕作制度.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也不断地发展演变,具有明显的价段性和顺序性.中国古代耕作制度大致经历了生荒、熟荒、休闲、轮种和多熟等五个阶段.由于各地
我国历史上耕作制度的变革
作者: 谷为进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犁   古代世界   区田法   耕作试验   一年三熟   耕作方法   《齐民要术》   多熟制   生产部门   石锄  
描述: 恩格斯指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国农业的发展,耕作制度的形成和变革,具有悠久的历史。大体说来,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便出现了原始农业。原始农业
试论我国古代耕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 孙声如   来源: 中国农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耕作技术   牛耕   百亩   农业起源   特定概念   农业生产   稻麦两熟   多熟制   农业科学   多熟种植  
描述: 耕作制度,历来是农业生产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尽管耕作制度作为农业科学的一个特定概念是近代形成的。回溯历史,我们可以认为从人类祖先发明种植业的第一天开始,事实上就产生了耕作制度问题。由于农业起源于一万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而文字的发明才有四千多年。因此,即使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