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汉代储粮方式的考古学观察
作者: 张玮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筑类储粮设施   储粮环节   汉代   容器类贮粮器  
描述: 本文着眼于汉代仓储遗址和汉墓中出土的仓储模型明器和画像砖石,从汉代储粮环节上对贮粮设施和器具进行分类讨论,从粮食收割入仓到厨房炊煮,研究每个阶段相应的贮粮方式和器具,力图更加贴近汉代人的饮食生活,将汉代人日常贮粮的一整个环节展现出来。 汉代储粮设施的发现主要有仓储遗址、画像上的仓储形象和仓储模型明器
全文:),每个环节都有模型明器和画像对应。入仓环节结合第二章建筑类储粮设施的分类,总结出四类入仓方式:1、从正面仓门进粮;2、从顶下开的方窗进粮;3、从顶部进粮;4、窖窦的入仓方式。对于有些地区没有发现“粮罐
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墓道埋人现象初步研究
作者: 朱芸芸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齐家文化   殉人   磨沟墓地   多次葬  
描述: 甘肃省临潭县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作为2008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其偏室墓墓葬结构的复杂性和多人多次合葬现象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以该墓地偏室墓墓道中的葬人现象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墓道葬人现象不仅葬式和分布位置较为多样化,而其形成原因也较为复杂,与墓道葬人过程和偏室
全文:甘肃省临潭县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作为2008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其偏室墓墓葬结构的复杂性和多人多次合葬现象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以该墓地偏室墓墓道中的葬人现象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整理
中国北方现代人扩散与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
作者: 吉笃学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对环境的响应   BP事件   新旧石器过渡   中晚期过渡   现代人起源   农业起源   新石器   末次盛冰期   7.2   6.4kyr  
描述: 环境考古学是通过环境和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来揭示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以缓解各种压力,从而实现规避风险保全自己的目的,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一般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响应;二是适应。目前,现代人扩散和农业起源是了解和认识人类适应策略的最理想的案例。为
全文:的环境反应模式。结果发现: 1.在22kyr BP和21kyr BP左右的末次盛冰期,宁夏彭阳和甘肃秦安相继出现了与现代人有关的细石器制品,说明现代人已扩散到陇西黄土高原的腹地。 2.ZL005地点的黄土
环县道情皮影的民俗文化与造型观念
作者: 王博颖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环县道情皮影   造型   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描述: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进行田野调查,观察它所面临的困惑、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本篇论文的重点第一是演影戏的民俗
全文: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进行田野调查,观察它所面临的困惑、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本篇论文的重点第一是演影戏的民俗文化。环县皮影的演出、制作都融入了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的观念也好,演戏的程序及禁忌也罢,从头至尾,从
《齐民要术》副词研究
作者: 尹兰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副词   双音   齐民要术  
描述: 本文以北魏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为语料研究对象,以传统词汇学、语言学史、现代语言学和语义学理论为指导,对该书的副词加以描写和分析。通过对其中某些副词现象作探讨,以期能够对《齐民要术》的副词面貌作一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从而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帮助。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定义副词,列出各家看法。本文统
全文:本文以北魏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为语料研究对象,以传统词汇学、语言学史、现代语言学和语义学理论为指导,对该书的副词加以描写和分析。通过对其中某些副词现象作探讨,以期能够对《齐民要术》的副词面貌作一系
西迁背景下的锡伯族戏曲“汗都春”研究
作者: 肖学俊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迁   锡伯族   多重认同   族群意识  
描述: This thesis is a special study on Handucun, traditional opera of Sibe ethnic community of Chabuchaer, Yili Zhou Autonomous Region of Xinjiang.
全文:新疆后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族群意识和文化自觉的观察和剖析,指出了汗都春现象背后的文化机理所在,即锡伯族群所具有的“兼容并蓄、不失本我”的文化品格。用锡伯族群这一族性特征来解释汗都春现象的产生,应该是本文所努力作出的学术探索并可望从中提出新的见解。
西北神话初探
作者: 鲁小娜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西北  
描述: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关于西北神话与自然界及日、月神话体系的形成研究: 西北神话的发生与流传与西北自然界密不可分,因此本章重点阐述西北自然风貌、地理环境与西北神话之间的联系。探索昆仑文化与西北民族文化之间的关联;通过古文献中“明夷”与“石夷”以及日、月之母、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的记载梳理西北日、月
全文:、农业文化两方面之间的关系: 1、西北神话反映了民族战争与民族迁徙的历史现象。本文结合历史学知识,讨论禹伐三苗之战,黄帝、蚩尤争战以及西王母的历史迁徙轨迹与神话色彩分析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神话中
从地方清真主食到风行全国的特色快餐
作者: 王守龙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兰州牛肉拉面   传播   动力   饮食文化  
描述: 食物一直是人类学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他们通过对某一特殊人群或族群的饮食系统(包括食物的获取、生产、制作、消费等)的观察、描述,进而分析、阐释与该食物系统相关的生态系统、认知系统,以及该饮食体系在更大背景下的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联系和关系。食物被绝大多数的人类学家当做是研究的中心议题,或者中
全文:食物一直是人类学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他们通过对某一特殊人群或族群的饮食系统(包括食物的获取、生产、制作、消费等)的观察、描述,进而分析、阐释与该食物系统相关的生态系统、认知系统,以及该饮食体系在更大
中国古代风能利用研究
作者: 柴国生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冶金   农业   中国古代   风能   交通    
描述: 我国古代先民对自然风的观察与认识,与人类进化相伴相随,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尧舜时代,已认识到搧动生风的原理,并开始将人造风应用于生产、生活;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认识到风是由空气流动而产生
全文:我国古代先民对自然风的观察与认识,与人类进化相伴相随,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尧舜时代,已认识到搧动生风的原理,并开始将人造风应用于生产、生活;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认识到风是由空气流动而产生
从劝农文看宋朝乡村社会问题
作者: 于芹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劝农文   宋朝乡村   社会问题  
描述: 近年来伴随研究视角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自下而上”的历史观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关注历史和现实中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等“三农”问题。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特别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乡村社会中的人、财、物产生了抽离作用,进而影响到了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
全文:道德要求相悖的社会现象,因而也更容易看到其社会的剧烈变动,更容易了解其社会的“反常”现象。加之宋政府“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推波助澜,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而不受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宋朝乡村社会中土地的集中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