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植物遗存研究
作者: 孙永刚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早期青铜时代   西辽河上游   植物遗存   生业方式   新石器时代  
描述: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西辽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与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不同考古学文化时期人类活动、植物遗存与生业方式的关系。本文涉及的年代范围是距今10000-3500年,约相当于地学界的全新世初期至大暖期结束时期,或考古学界的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
全文: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西辽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与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不同考古学文化时期人类活动、植物遗存与生业方式的关系。本文涉及的年代范围是距今10000-3500年,约相当于
哈萨克族茶俗探析
作者: 赵岩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萨克族   茶俗   茶文化  
描述: 本文以阐述哈萨克族茶俗为主线,通过论述茶的传播和各民族茶俗文化的对比,理清哈萨克族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结合历史、文化、自然、社会等因素,分析其内涵和外延。 第一部分为背景介绍分析。梳理了茶的起源传播、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探讨多族源、交通线发达和茶贸易兴盛对于哈萨克族及其先民茶文化的促
全文:当中,被人们赋予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含义,形成一超脱其自身物质属性的文化,本身就是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思考的,甚至于游牧社会和农耕社会,更是发挥了一纽带的沟通作用。于茶俗中体味人生、品味交融、体察变迁,成为民族文化的标志。
陕北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黎李莎白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晓梅   剪纸   继承   创新  
描述: 在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在中国是作为一母体的民间艺术存在的,它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农耕文化、民俗生活中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创造、应用并流传下来的一民间艺术。[1]随着时代
全文:劳动人民在农耕文化、民俗生活中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创造、应用并流传下来的一民间艺术。[1]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今天的社会形态下,传统的剪纸,传统的民间艺术甚至传统的文化都要和时代
北宋北方地区农家的生产和生活节奏
作者: 邓雅丽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时   生活   生产   北方   北宋  
描述: 本文旨在以农时为线索,考察北宋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和生活安排。北宋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农业生产安排的主线由粟、麦、豆、稻、黍这五主要农作物决定,而这五作物的播种
全文:本文旨在以农时为线索,考察北宋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和生活安排。北宋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农业生产安排的主线由粟、麦、豆、稻、黍这五主要农作物决定,而这五作物的播种
银川市耕地变化与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作者: 李建春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耕地   土地评价   基本农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描述: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的精华,人们获取农产品的基础条件。结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以及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占用耕地的状况,更加凸显了耕地保护研究的重要性。通过选取西部地区具有典型代表的银川市作为研究区,结合遥感和GIS,分析了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区域耕地变化规律性特点,识别耕地变化关键驱动因子,预测耕地变化趋
全文:和科学支撑,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通过对银川市耕地数量、空间与质量变化规律分析表明:1989-2009年,耕地表现出持续快速膨胀式扩张的特点。1999年前,耕地增加主要
《水经注》所见关中地区城邑聚落研究
作者: 朱莉娜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水经注》   汉至北朝   城邑聚落  
描述: 《水经注》是公元六世纪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记载了大量的聚落地名,包括城、乡、亭、聚、戍、坞、堡等,它们都是县级以下的较小聚落,同时也记载了县级以上的大量城邑。关中地区是我国文明发祥最早的地区之一。渭河作为关中盆地的母亲河,与关中盆地原始聚落的聚
全文:、县、城、乡、亭、聚、戍、坞、堡等98个城邑聚落的细致考察,以窥见汉至北朝关中地区聚落形态的若干真实面貌。 本文主要分为四章来展开论述: 第一章通过将《水经注》与《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
两汉农民生活研究
作者: 陈冬仿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活   人际关系   国家认同   聚落形态   精神文化   生产活动   两汉   农民  
描述: 汉代社会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农民人口是社会的主体,农民生活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重点探讨两汉农民居住场所、生产活动、人际交往、政治及精神文化等生活状况,力求勾勒出那个时代农民生活动态和立体的画卷。 根据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两汉乡村聚落形式和建筑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经过人为规划的聚落和自然
全文:基础性地位。在儒家纲常礼教的影响下,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及夫妻关系为主的农民家庭成员的联系与互动,从西汉中期以前的基于自然情感下相对平等的关系逐渐趋于不平等的从属关系。随着农民宗族血缘意识的增强,宗族成员
中国民间剪纸动画创作与研究
作者: 高疏寒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动画   陕北民间剪纸   陕北剪纸动画   剪纸动画  
描述: 现代动画作为一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现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发展。它是一集文学、电影、摄影、音乐、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所以动画的创作和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都离不开民族、环境、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动画的发展更加重视民族特性的展示。 本文探讨中国民间艺术与现代动画技
全文:现代动画作为一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现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发展。它是一集文学、电影、摄影、音乐、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所以动画的创作和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都离不开民族
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作者: 贺茹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回流性   丝绸之路   游牧民族   唐代  
描述: 唐五代时期,中古先民们通过丝绸之路同周边及以远地区的各民族进行了频繁的物质、精神文化交流,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本文从唐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角度切入这一历史性课题,系统全面地展示和分析了唐代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各主要方面。论文主要内容如下:导言主要从唐朝历史以及丝绸之路中外交
全文:内容,经过另一文化同化后,新的文化高潮有了机会产生,经过外国及周边少数民族的发展再回馈给中国,产生了新的物质、精神文化内容的回流性特点。丝路文化的回流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对消除不同文化的隔膜,加强中国与进贡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回流性特点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深究。
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及其匹配特征研究
作者: 耿庆玲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北旱区   干湿气候   分区指标   农业水土资源   匹配  
描述: 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也是粮食生产的战略资源,其态势关系到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近年来,我国由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土资源需求与其本身的稀缺性、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使得水土资源管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对象和焦点问题,尤其对于水土资源利用问题较为严重的干旱地区更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
全文:多样,沙漠、丘陵、平原、山地等多种类型并存,区域自然地理分异明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认识西北旱区的自然地理分异特征及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成为实现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