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临夏花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作者: 高志海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夏   耦合关系   花儿   地理环境  
描述: cyclopedia of west China”. Being a type of non-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 shared by many
全文:花儿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绚丽夺目、光彩斑斓的艺术奇葩之一,被称为“西北的百科全书”。作为多民族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部、乃至中国民歌中属于标志性的口承文艺,是最富有艺术欣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的民歌。 临夏(古河州)是花儿的源头和摇篮,在花儿体系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论文以文化传播理论、文化功能理论和人地关系论为指导,旨在追溯临夏花儿的源头,梳理花儿的形成发展过程,理清花儿的流布路径,揭示花儿与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历史地理等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建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介绍文化传播和人地关系等方面相关理论。阐述文化传播动力与方式,地理环境与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第三部分,从花儿概念的界定入手,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花儿的类型、艺术特征和分布格局。 第四部分,在描述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临夏境内的“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的共性与差异, 第五部分:临夏花儿的流布。临夏花儿的形成大致有三个阶段,即花儿的雏形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在第一个时期内,古羌族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游牧小调和汉族先进的语言和填词方式为花儿的初创奠定了先决条件;第二个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之下,人口流动和文化迁移,为花儿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第三个时期,在相对繁荣稳定的社会背景和多元民族格局的背景下,花儿达到成熟期,它的最后形成应确定在明代。 临夏花儿的扩散既是扩展扩散又是迁移扩散,既是主动传播又是被动传播。花儿文化传播主要以人为中介进行,处于花儿文化区内的人口流动促进了花儿传播。在不同历史时期,临夏人口(尤其是回族)的主动或被动迁移方式、迁移规模和方向,决定了花儿传播的方式和方向。因此花儿的传播路径有陆路(包括西北路6条、西南路3条、东北路2条、东南路4条)和水路3条。 第六部分,临夏花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临夏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是沟通内地同青藏高原的重要枢纽,是古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由之路,是多民族群体和文化的汇集地,也是不同地域经济类型互动发展的过渡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特定的地理环境、多元民族文化变迁与融合、回族强势文化的确立和经济变迁对临夏花儿特色的形成、流布起了重要的作用。
临夏花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作者: 高志海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夏   耦合关系   花儿   地理环境  
描述: cyclopedia of west China”. Being a type of non-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 shared by many
全文:花儿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绚丽夺目、光彩斑斓的艺术奇葩之一,被称为“西北的百科全书”。作为多民族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部、乃至中国民歌中属于标志性的口承文艺,是最富有艺术欣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的民歌。 临夏(古河州)是花儿的源头和摇篮,在花儿体系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论文以文化传播理论、文化功能理论和人地关系论为指导,旨在追溯临夏花儿的源头,梳理花儿的形成发展过程,理清花儿的流布路径,揭示花儿与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历史地理等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建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介绍文化传播和人地关系等方面相关理论。阐述文化传播动力与方式,地理环境与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第三部分,从花儿概念的界定入手,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花儿的类型、艺术特征和分布格局。 第四部分,在描述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临夏境内的“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的共性与差异, 第五部分:临夏花儿的流布。临夏花儿的形成大致有三个阶段,即花儿的雏形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在第一个时期内,古羌族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游牧小调和汉族先进的语言和填词方式为花儿的初创奠定了先决条件;第二个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之下,人口流动和文化迁移,为花儿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第三个时期,在相对繁荣稳定的社会背景和多元民族格局的背景下,花儿达到成熟期,它的最后形成应确定在明代。 临夏花儿的扩散既是扩展扩散又是迁移扩散,既是主动传播又是被动传播。花儿文化传播主要以人为中介进行,处于花儿文化区内的人口流动促进了花儿传播。在不同历史时期,临夏人口(尤其是回族)的主动或被动迁移方式、迁移规模和方向,决定了花儿传播的方式和方向。因此花儿的传播路径有陆路(包括西北路6条、西南路3条、东北路2条、东南路4条)和水路3条。 第六部分,临夏花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临夏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是沟通内地同青藏高原的重要枢纽,是古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由之路,是多民族群体和文化的汇集地,也是不同地域经济类型互动发展的过渡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特定的地理环境、多元民族文化变迁与融合、回族强势文化的确立和经济变迁对临夏花儿特色的形成、流布起了重要的作用。
民国时期西北移民垦荒事业研究
作者: 王永强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移民思潮   民国时期   垦荒   影响   西北  
描述: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 large body of insightful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ssue
全文:民国时期的西北移民垦荒是民国时期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一项重要事业,近年来,专家和学者对这一事业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通过搜集民国时期遗存下来原始数据、参考今人论著,对民国时期移民垦荒思潮、移民情况、垦荒状况以及这一事业的历史影响分析研究,是本文的主要论述内容。 首先,本文论述了移民垦荒思潮兴起的原因、国人对移民问题的讨论以及移民殖边筹划。通过对当时国内、国际环境的分析,得出国人对边防问题、人口与粮食问题的忧虑是产生移民思潮的主要原因。在分析移民思潮问题时,文章主要论述了两种观点,一为主张大量向西北移民;二为“罗致人才先于大量向西北移民”。关于移民殖边的筹划上,主要介绍了垦殖区域的划定、移民的选定、移民机构的设置和经费问题。 其次,本文对荒地的调查与领垦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通过整理分析民国时期编修的内政年鉴、中国经济年鉴等各种年鉴,对西北的荒地面积及各省的荒地面积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这部分论述里,还对国民政府的领垦条例、各省领垦办法、各省领垦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本文又通过对原始资料和今人论著整理分析,统计了移民数据,分析了移民概况,得出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向西北移送的难民人数庞大,但是农民所占比例不大,垦荒性质的移民相对很少。 最后,本文运用人口社会科学、地理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论证了西北移民殖边思潮、西北荒地的开垦、移民等问题时应谨慎行事,一定要结合西北地区的特殊情况,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建设方法。民国时期的西北移民垦荒事业,对西北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长远的负面影响较大。今天我们在思考开发西北、建设西北时,一定要有科技眼光,不能太迷信人多力量大的思想,人才才是西北地区所需要的。
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研究
作者: 周建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设置   作用   建制   职责   西汉   西域都护   考述  
描述: office term likely from the BC20 to BC18. Moreover, a Xiyu Duhu named Qing and he worked during AD1
全文:公元前20年至公元前18年。此外,尚有一个名为“青”的西域都护存在,其任期约在公元1年至公元3年。 最后,笔者对西域都护的职责和历史作用进行了考证,认为“护国”是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护道”和保障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