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古代保健“茶汤”的医学史研究
作者: 苏诺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医学发展史   保健饮品   茶汤  
描述: ning traditional tea or non-tea drinks (soft drinks).
全文:发展过程,各种保健“茶汤”种类、功效与制作等相关内容,总结各时代保健“茶汤”发展规律与特点。 本文按时代分成六个部分论述,并根据各时期发展的特点拟订了标题: 1.先秦的水、酒、浆、茶 本章讨论了先秦时期
《诗经》中所见观念的分类研究
作者: 边思羽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观念   家庭伦理观念   生活观念   婚恋观念   诗经   宗教观念  
描述: the beginning of Xi Zhou destiny to the middle of Chun Qiu period.
全文:《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用诗歌这种感性的方式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历史。大到国家宗庙祭祀、军事战争、朝会宴飨,小到庶民百姓蚕桑农耕、屯戍行役、婚丧嫁娶、娱乐游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诗经》所描写、表现的对象。由此,《诗经》也开创了农事诗、田猎诗、征役诗、婚恋诗、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祭祀诗等诗歌主题。由于,《诗经》不同的题材反映不同的社会生活,所以不同的观念也就蕴含在不同的诗歌主题中。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诗经》时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并且可以使我们抵达他们广阔的精神视域,洞悉到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秉持的生活观念、婚恋观念、家庭伦理观念、政治观念、宗教观念。 论文正文可分为七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讲述选题依据,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进行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诗经》中所见之生活观念。在《诗经》农事诗、田猎诗、征役诗中蕴含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持有的观念,包括重农观念、天人合一观念、失时得时观念、以“勤”为美德的观念、好勇尚武、崇尚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安土重迁的家园观念以及贵“合”等生活观念。 第三部分:《诗经》中所见之婚恋观念。在《诗经》婚恋诗中蕴含着人们在婚恋生活中的爱情观念与婚姻观念。爱情观念包括:对爱情自由、大胆追求的观念;对爱情执着专一的观念;以及以礼制情的观念。婚姻观念包括:遵“礼”从“俗”的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追求自主婚姻并存的观念;同姓不婚观念;与门第观念。 第四部分:《诗经》中所见之家庭伦理观念。《诗经》中所见的家庭伦理观念蕴含在多种主题的诗篇中,共同表现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爱等观念为人们所崇尚。 第五部分:《诗经》中所见之政治观念。《诗经》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中都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的政治观念,具体有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观念。 第六部分:《诗经》中所见之宗教观念。《诗经》诵祷诗、农业祭祀诗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诗歌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的宗教观念,有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以德配天;自然崇拜;怨天、疑天、骂天等观念。 第七部分:结语。总结《诗经》中所见观念的文化内涵及现代意义。
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
作者: 张士伟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津工商学院   大学区制   勤工俭学运动   中法大学   中法高等教育交流  
描述: There were three channels concerning modern Sino-French higher education exchange.
全文: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有三种渠道:第一种是法国天主教会组织的高等教育交流,主要以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以天津工商学院和上海震旦大学为依托,以法国近代科学为内容,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发展规划、管理机构乃至管理理念、规章制度诸多方面直接引进法国的教育模式。 第二种渠道是中国的民间人士、教育界精英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等组织的高等教育交流。他们在法国耳濡目染其教育成就,产生将法国高等教育引入中国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从组织赴法华工教育开始,历经俭学会、勤工俭学运动,直至建立私立中法大学。 第三种是中法两国政府组织的高等教育交流。它既包括中国政府选派的留法生教育,也包括两国政府在中国境内和法国境内合作建立的一些高等院校,如里昂中法大学、巴黎大学中国学院、上海中法工学院等。天主教会、两国政府和民间人士为促进中法高等教育交流而互相援助和促进。 1927年,蔡元培以法国的教育管理制度为参照,主持实施了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在管理体制上、资金投入上、教育模式上都有独特之处。研究中法高等教育交流的历史轨迹,总结中国近代教育家汲取法国先进教育、改变传统教育、建立现代高等教育体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分析法国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所起的作用,探讨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的最佳模式,必将为当今中国与外国进行高等教育交流提供一个吸纳与扬弃的参考样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中外高等教育交流提供可资借鉴和利用的资源。
当代人类学视野下的“花儿”及其研究
作者: 马莉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类学   花儿   文化遗产  
描述: n the mountains. "Huaer" is such kind of song which is popular in the areas of Gansu, Qinghai, Ningxia provinces. It is a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has the most unique regional charm and features with rich contents in northwestern region of China.
全文:我国民间歌曲中,有一类体裁的歌叫做“山歌”,山歌是人们在山间自由抒唱的一种抒情小歌。“花儿”便是这种抒情小歌,是甘、青、宁三省(区)相毗邻的一大片地区内所流行的山歌,更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地方特色、内容最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和政县科托村的调查,把“花儿”这种民歌看作一种文化系统放在文化区域空间背景中进行研究。本文全面展现了1950年以来,“花儿”这一区域文化作为一面镜子,如何反映当地社会文化变迁、如何与社会结构产生互动的过程,以及与当前的政治、经济、商业、旅游以及全球化的关系的探讨。 全文分六个部分:一“人类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的贡献”:主要论述了人类学整体观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二“花儿区域的社会历史、文化情境”:描述了河州花儿的历史、和政县松鸣岩的历史地理、以及田野点科托村的地理、历史与文化背景和作者进入田野的过程。三“1950年以来的‘花儿'研究及‘花儿'文本:学者视野中的‘花儿'”是对1950年—2008年间“花儿”搜集和“花儿”研究历史的回顾,同时也描述了“花儿学”研究、“花儿”文本与国家政治形势、文化思潮之间如何发生互动的过程,并对以往“花儿”研究及“花儿”文本进行了反思。四“当地人心目中的‘花儿'”:主要是对1950年—2008年间一个民间“花儿”歌手的生活史的研究。从生活历程、冲突事件、花儿艺术学校、他的学生、国家级文化遗产传承人五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将人物的事件与思想观念变化结合起来,融合历史记忆与自我评价,表现了个人与文化群体、个人与社会变迁的联系。五“‘花儿会'的时代变迁”:(一)主要讲述松鸣岩“花儿会”的历史起源及神话传说;(二)对1950—2008年间松鸣岩“花儿会”变迁过程的概貌性描述。(三)通过参与观察对2006年松鸣岩“花儿会”的组织结构及相关活动进行了深度描述。(四)通过个案访谈讲述政府部门近几年对“花儿”这种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动向以及文化再生产领域的“花儿”的分析。六主要是对“原生态”概念的反思。 本文强调,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花儿”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也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发生了变迁。本文认为,人类学的整体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原生态”的理解有重要的启示。“花儿”的存在有着它们的载体,即“花儿”歌手及当地的民众,他们是“花儿”赖以存在的基础,离开源于心灵的声音(唱腔)、表情(传情于眉目)、动作(行为与追求)、大自然(高山、峡谷、草滩、森林)的庇护以及庙会的净化、虔诚寄托和保护、人头攒动的热烈氛围等等主体和客体的组成的文化环境,“花儿”的生存和传承的基础将不复存在;“花儿”作为一种文化,它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系统,它们与“花儿”的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即活态的、多元的、群体性、口头表述性,构成了“花儿”这个区域文化的整体。
殷周政治与宗教关系研究
作者: 张荣明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Western   Shang   political   power   Zhou   theocracy   religion  
描述: ,no concerted Rttempt Was made to d<}fine r_he meaning of this "Divine Authnrity"Authority.'1"hi
全文:殷周时代政治和宗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合一。殷周时代,人人都信神,这是传统,也是现实。不需要任何人充当专门的传教士(宗主具有此职能),也不需要专门的圣经(宗主之命具有此权威)。所以,我们既能从当时的宗教思想中发现政治思想,又能从政治思想中发现宗教思想。 殷周思想中保留着多神信仰,自然神、图腾、祖先神等多种多样。但是,殷周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上帝信仰,上帝是至上神。上帝是社会的主宰,是伦理道德的立法者。在周代的政治家们看来,政治理性就是上帝的意志,顺从上帝的意志,政治方能昌明,国祚才能长久。“上帝命”是“哲”,它永恒不变。历史上的贤明君主治理国家繁荣昌盛,其成功秘诀在于“秉哲”。政治遇到危机,则被认为没有依上帝旨意办事。 “哲”虽然是政治理性,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它,但它又是神秘的,在指导具体政治活动时不好把握。缘于此故,人们遇事而不能自决者,必占卜以“决嫌疑”。从理性的角度看,人们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政治纲领。“敬天”就是尊从以上帝为中心的鬼神世界。这是殷周最重要的思想原则。“保民”,就是安邦治国。殷代把这一政治任务称为“承民”、“畜民”。周代提出“(?)民”、“保民”。“保民”是“敬天”的附属行为,“敬天”是第一位的。所以,殷周的政治信仰没有超离宗教信仰,二者是一体化的。 第二,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的合一。在殷周时期,从主流看,无论政治组织还是宗教组织都延用了氏族时代自然形成的部族血缘组织。历史资料表明,“族”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人们的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皆须依赖族组织得以进行,在殷代。“族”是一元化的社会组织,族组织的基本成员是“众”。由甲骨卜辞可知,“众”是农业生产、狩猎、战争的主要参加者,他们与各级贵族有相应的血缘联系。在西周,随着庶族被排斥出贵族组织,形成了社会组织的二重格局。贵族保持着完整的宗族血缘组织,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合一的体系。庶人虽被排斥出宗族组织,但他们并不能摆脱贵族的控制,人身不能自由。这种依附性的群体人格,决定了庶族作为一个整体是贵族组织的附属物,是贵族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的衍生体。所以,周代的庶族虽不是贵族那样的血缘体,但庶族组织却受贵族组织约柬,是“准血缘组织”,是次生的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殷周时代的人们依存于特定的血缘组织,人们不能摆脱血族组织,自然也就无法摆脱宗教组织。这就使当时的信徒具有普遍性,任何生活在族组织中和族组织周围的人都必定是宗教的信徒。 殷周的族组织具有十分鲜明的等级特征。从整个社会着眼,有贵族、庶族之别;从贵族组织内部看,又分为王族、公族(子族)、家族(小子族)。家族服从公族、公族服从王族,庶族服从贵族,由此确立起金字塔般的统治秩序。不同族组织的成员,身分贵贱等级不同,其政治、宗教活动的礼仪规范不同,祖的对象不同,贡献的祭品不同,采用礼乐的规格也不同。因此,当时的宗教组织又是相对封闭的,彼此不能(或不完全)兼容。所有的信徒都是上帝的子民,但他们之间不能全都成为彼此平等的“兄弟”。 第三,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的合一。在殷周时期,各级贵族组织的族长(称“宗主”)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宗教领袖。一身而二任。自称“余一人”的殷王之所以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在
兰州市古树名木调查及保护研究
作者: 刘秀琴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树养护与复壮技术   古树后续资源   保护性开发建议   兰州市   古树名木  
描述: e are scarce are one of the and nonrenewable of city devel engrave epoch stamp, They are often named "Green Antique" and "Live opment, Cultural relic" by having high ecological, social, economic value, scientific research, high ornamental and tourist, and historical memorial meaning.
全文:了借鉴,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兰州市共有零星分布的古树名木322株,分属19科26属30种。其中古树312株,名木10株。一级古树30株,二级古树44株,三级古树238株,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古
当代人类学视野下的“花儿”及其研究
作者: 马莉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类学   花儿   文化遗产  
描述: n the mountains. "Huaer" is such kind of song which is popular in the areas of Gansu, Qinghai, Ningxia provinces. It is a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has the most unique regional charm and features with rich contents in northwestern region of China.
全文:我国民间歌曲中,有一类体裁的歌叫做“山歌”,山歌是人们在山间自由抒唱的一种抒情小歌。“花儿”便是这种抒情小歌,是甘、青、宁三省(区)相毗邻的一大片地区内所流行的山歌,更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地方特色、内容最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和政县科托村的调查,把“花儿”这种民歌看作一种文化系统放在文化区域空间背景中进行研究。本文全面展现了1950年以来,“花儿”这一区域文化作为一面镜子,如何反映当地社会文化变迁、如何与社会结构产生互动的过程,以及与当前的政治、经济、商业、旅游以及全球化的关系的探讨。 全文分六个部分:一“人类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的贡献”:主要论述了人类学整体观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二“花儿区域的社会历史、文化情境”:描述了河州花儿的历史、和政县松鸣岩的历史地理、以及田野点科托村的地理、历史与文化背景和作者进入田野的过程。三“1950年以来的‘花儿'研究及‘花儿'文本:学者视野中的‘花儿'”是对1950年—2008年间“花儿”搜集和“花儿”研究历史的回顾,同时也描述了“花儿学”研究、“花儿”文本与国家政治形势、文化思潮之间如何发生互动的过程,并对以往“花儿”研究及“花儿”文本进行了反思。四“当地人心目中的‘花儿'”:主要是对1950年—2008年间一个民间“花儿”歌手的生活史的研究。从生活历程、冲突事件、花儿艺术学校、他的学生、国家级文化遗产传承人五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将人物的事件与思想观念变化结合起来,融合历史记忆与自我评价,表现了个人与文化群体、个人与社会变迁的联系。五“‘花儿会'的时代变迁”:(一)主要讲述松鸣岩“花儿会”的历史起源及神话传说;(二)对1950—2008年间松鸣岩“花儿会”变迁过程的概貌性描述。(三)通过参与观察对2006年松鸣岩“花儿会”的组织结构及相关活动进行了深度描述。(四)通过个案访谈讲述政府部门近几年对“花儿”这种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动向以及文化再生产领域的“花儿”的分析。六主要是对“原生态”概念的反思。 本文强调,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花儿”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也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发生了变迁。本文认为,人类学的整体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原生态”的理解有重要的启示。“花儿”的存在有着它们的载体,即“花儿”歌手及当地的民众,他们是“花儿”赖以存在的基础,离开源于心灵的声音(唱腔)、表情(传情于眉目)、动作(行为与追求)、大自然(高山、峡谷、草滩、森林)的庇护以及庙会的净化、虔诚寄托和保护、人头攒动的热烈氛围等等主体和客体的组成的文化环境,“花儿”的生存和传承的基础将不复存在;“花儿”作为一种文化,它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系统,它们与“花儿”的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即活态的、多元的、群体性、口头表述性,构成了“花儿”这个区域文化的整体。
汉代西北屯田问题探析
作者: 牟雪松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汉代   屯田  
描述: governors of HAN Dynasty. The policy was carried out in most area of the west and the north. In DONGHAN Dynasty, it also appeared in the inner area. The thesis is to tell opening up wasteland and analyses the origin and features of opening up wasteland to get the conclusion: Opening up wasteland in ancient times began in War times and was developed fully in HAN Dynasty. Opening up wasteland in northwest area of HAN Dynasty was only a comprehensive policy to defend the country, including the content of politics 、 military and economy. It was t not for the people but for the country. The policy was spread and lasted for a long time. In economy, it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northwest area by bringing new tools and ways of farming, which also jo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rea and the northwest. In politics, it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unity of northwest area and the victory against HUN. In culture, it advanced the communication and joint among different races. Meanwhile, it was a base for opening up wasteland by troops and common people in Cao Wei period.
全文:汉代西北地区的屯田,是汉朝统治者为了经略西北边疆而实行的一种重要举措,主要分布在朔方、河西、西域以及河湟、陇西地区,在东汉时还发展到了内郡。本文通过对汉代西北地区屯田概况的梳理,以及对屯田的起源和性质的分析,认为我国古代屯田兴起于战国时期,在汉朝得到完善和发展。汉代西北的屯田是一项以巩固西北边防为目的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内容的综合性措施。只有军屯,没有民屯。汉代军屯规模庞大,持续时间长。在经济上,汉代在西北地区的屯田,开垦了西北的土地,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带到了西北,促进了西北边疆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西北地区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在政治上,为汉朝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以及统一西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巩固了汉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在文化上,迅速推动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同时它的实施也为曹魏时期屯田制发展为军屯、民屯并行体制奠定了基础。
基于~(137)Cs技术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侵蚀研究
作者: 姜洪涛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农牧交错带   ~Cs   示踪  
描述: ttention, but also agriculture and eco-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ortant problems. Farming-pastoral Transitional zone in north China, as our county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returning cropping land to grassland are the focus area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shown a clear trans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interpenetration and staggered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which is curbing desertificatio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but also ecologically fragile belts.
全文: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是系到我国农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重点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点,是农业和牧业相互渗透,交错分布的过渡区,它是遏制荒漠化的重要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地带。 本研究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选取2个研究区兰州和大同,在研究区采集背景样和全样共64个样品,用美国ORTEC公司生产的型号为GMX50P4N型同轴型高纯锗γ探测器探测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样品中的~(137)Cs含量,测得各土地利用类型中~(137)Cs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平草地、平耕地、坡灌丛地、退坡耕地、果耕间作地、坡林地、坡耕地、坡草地;大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137)Cs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平草地、坡草地、平林地、坡耕地、平耕地、坡灌丛地。 依据背景值确定原则,分别确定研究地区的~(137)Cs背景值,研究区背景值分别为:兰州1707.4Bq/m~2、大同1836.3Bq/ m~2。再根据所确定研究区~(137)Cs背景值与所测样品~(137)Cs含量,运用Walling和He提出的质量平衡模型及~(137)Cs深度分布的扩散和迁移复合过程物理模型分别计算耕作土壤与非耕作土壤侵蚀速率。兰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速率范围为1200-76000t/k m~2·a,其中坡耕地侵蚀速率最高达76000 t/km~2·a,坡草地为8300 t/km~2·a,坡林地为7500 t/km~2·a,果耕间作地地为5200t/km~2·a,坡退耕地为4100 t/km~2·a,平耕地为2300 t/km~2·a,坡灌丛地侵蚀速率为1200 t/km~2·a,平草地产生了一定的堆积,堆积速率为2860 t/km~2·a。大同采样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速率范围为600-17500t/km~2·a,其中以坡耕地和平耕地的侵蚀速率最高达17500 t/ km~2·a,坡灌丛地的侵蚀速率为7700 t/km~2·a,平林地的侵蚀速率为600 t/km~2·a,其中坡草地和平草地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堆积,坡草地的堆积速率为620 t/km~2·a,平草地的堆积速率为1760 t/km~2·a。 从引起土壤侵蚀的人为原因分析得知:无论地表形态是坡地还是平地,不管是农田、林地或者是灌丛,因为有了人类活动的参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土壤颗粒的迁移,结果是导致这些土地利用类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而基本没有人为活动影响的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土壤侵蚀的机率比较小、程度也较弱,产生土壤堆积的机率较大。 从自然原因分析土壤侵蚀,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以及当地的降雨量,大风日数,都会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产生一定的影响。
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作者: 李晓红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猕猴桃   产业   发展   规划  
描述: an City, Hanzhong City and Yangling region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on the ba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kiwifruit industry,and analyses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advantages of Shaanxi’s kiwifruit industry,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of developing Shaanxi kiwifruit industry, market positioning and planning,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anxi’s kiwifruit industry.
全文:区域规划方面,应以周至、眉县为中心南起秦岭北麓,北至渭河以南,在海拔450-800米,宽约5-10公里的山前洪积扇地向西延伸至宝鸡渭滨区,向东延伸至渭南潼关县,集中连片发展世界最大的猕猴桃产区。(1)周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