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救荒活民》研究
作者: 马兰胜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荒活民書》成書考   思想與主張   荒政  
描述: 南宋董煟著的《救荒活民》作为中国荒政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灾荒救济与管理的著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不仅大量收录了历代荒政的思想和做法,还标志著宋代荒政所达到的较高水准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荒政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还为研究北宋一代之思想、政治、文化提供了独特视角。《救荒活民》的成书既有其社会背景又与作
全文:南宋董煟著的《救荒活民》作为中国荒政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灾荒救济与管理的著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不仅大量收录了历代荒政的思想和做法,还标志著宋代荒政所达到的较高水准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荒政史提供
《山居》——我国现存最早的种药专著
作者: 张固也   李辉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居录   唐代   古农书   王旻   药物栽培  
描述: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收录唐人王旻的《山居》,是一部主要记载药物栽培的古农,也可以称作现存最早的种药专著。从书中涉及的人物、地名等史实,特别是所记李含光的谈话,可证其编撰于唐玄宗天宝后期(748—755)。但书中正文有些后世窜入的内容,注文所引别本则异文纷歧,都有待于作认真的整理。
唐代田园诗主题由“田园”到“田园苦”的转变
作者: 李晓娜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园乐   儒家诗教   唐代   田园苦   社会转变  
描述: 唐代田园诗主题由“田园”向“田园苦”的转变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前期国家政权稳固,国力强盛,社会富裕安定,士人和农人的生活也比较安稳丰足,士人在田园上主要是体贴自然,休憩心灵,追慕隐逸。这一时期田园诗描写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田园风光以宁静纯美、物产丰足、生机盎然为主;士人的田园生活随性自
全文:唐代田园诗主题由“田园”向“田园苦”的转变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前期国家政权稳固,国力强盛,社会富裕安定,士人和农人的生活也比较安稳丰足,士人在田园上主要是体贴自然,休憩心灵,追慕隐逸。这一
朱仲对“花儿”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作者: 魏泉鸣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甘肃临夏   张亚雄   上去高山望平川   花儿会   研究学会   魏泉鸣   朱仲   西北人民   花儿集   音协  
描述: 朱仲是青海省同仁县人,原籍甘肃临夏,解放后曾先后在西安的西北音协、西北人民歌舞团,兰州的西北民族学院歌舞团(后改甘肃省民族歌舞团)演唱花儿,被誉为“花儿王”。朱仲同志现任青海省音协副主席、青海省
康注本《种树》校读札记
作者: 化振红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树书》   讹误   校正  
描述: 以宋元明清的农业文献为主要依据,结合近代汉语词汇、文字方面的规律,对《种树》及康成懿校注本中存在的讹误之处进行辨正。
试论《农桑辑要》中的养蚕技术
作者: 章步青   来源: 蚕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农司   养蚕技术   农桑辑要   收蚁   栽桑   蚕经   眠蚕   王磐   《齐民要术》   博闻录  
描述: 、水利等业务。前有翰林学士王磐序。阐明编撰本书的缘由在于使田里之人,能得其术;资料来源是“徧求古今所有农家之书,披阅参考,删其繁重,摭其切”而成的。引用的古籍,栽桑九种,养蚕也九种。养蚕九种是《齐民
古代农书中天文及术数内容的来源及流变——以《四时纂》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王传超   来源: 中国科技史杂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时纂要》   天文   传统农学   韩鄂   术数  
描述: 传统农书中有大量天文术数内容,在这方面《四时纂》是一个典型。通过分析,认为该书中的天文术数内容主要来自于月令、《史记.天官书》等古天文书以及术数;这些内容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因农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农学纂》所记糖用高粱栽培及土法制糖技术初探
作者: 沈文嘉   来源: 古今农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学纂要》   晚清   制糖   高粱  
描述: 中国古籍中饴糖及蔗糖技术记载颇多,却罕有高粱茎秆制糖相关论述。本文以晚清农《农学纂》中高粱的相关记载为依据,分别从选地、选种、播种、施肥、收获和榨汁、熬炼、结晶等方面分别论述了糖用高粱栽培及土法制糖技术。
敦煌文书《道教诠理答难》校研究
作者: 孙景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教诠理答难   道教   敦煌   佛道论衡  
描述: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m and Taoism is a hotspot issue in historical and religion studies.
全文:诠理答难》进行校,然后结合佛道论衡史及敦煌道教进行研究。 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是研究篇,下篇是校篇。研究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文书的作者、命名和基本特征进行探讨;第二章阐述文书所反映的道教义理及其
敦煌五兆卜法文献校研究
作者: 王祥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易占   五行   五兆卜法   敦煌   龟卜  
描述: "Five-signs",a phrase referring to divination by tortoise-shell or that related with it, occurs frequently in traditional literatures.
全文:虽然“五兆”一词频繁见诸于传统文献之中,但传统文献中的“五兆”一般是指龟卜或与龟卜有关之事。目前所见文献中明确谈及五兆卜法的时间是在唐代,唐代文献的记载表明,五兆卜法在唐初已经甚为盛行,且与龟卜、易占、式占被唐代官方列为四大卜筮正术,足见其在占卜术中的地位之高。但是作为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占卜术,关于其书籍古已佚失,又由于在传统文献中对五兆卜法的记载非常匮乏,这使得我们无从了解这种占卜术的具体情况。直至敦煌五兆卜法文献面世以后,学界才开始注意到这种占卜术,人们对这种卜筮正术才逐渐有所了解。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五兆卜法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与研究。 五兆卜法不仅在唐代甚为流行,在宋代依然存在,但是五兆卜法从产生以后就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唐代后期,这种占卜术就已经发生了变异而与最初的五兆卜法有所不同,至宋代更加简化,大约在南宋以后,五兆卜法最终走向了消亡。但由于特殊的政治背景造就了敦煌这个较为封闭的特殊环境,五兆卜法不但在唐末宋初的敦煌地区流通使用,而且依然较好地保持着其原始性。五兆卜法中的“五兆”一词最早是龟卜中术语,是指烧灼龟甲而出现的裂纹,即所谓“象”,而这些“象”后来依据其特征分别以五行命之,称之为金木水火土五兆,五兆卜法中的五兆正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兆,故“五兆”一词本来就是来源于龟卜。而随着五行理论和术数文化的发展,五行理论与龟卜和易占逐渐结合了起来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龟卜和易占之间以五行理论作为理论桥梁而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龟卜与五行易在分宫法、龟卜兆象的分爻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致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西汉末期以后,龟卜逐渐走向了五行易化的道路。在龟卜易占化的过程当中,大约在北朝时期,五兆卜法从龟卜中分化出来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占卜术诞生了。正是由于五兆卜法是在龟卜五行易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故五兆卜法与易占和龟卜均有密切联系。五兆卜法不但揲蓍法同易占相似,同时还在内容上应用有关八卦学说,而五兆卜法文献与《潜虚》、《五行占》等均成了术数史上以五行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五行生成数构建自己结构体系而模仿《周易》筮法的筮法类文献的代表。同时,五兆卜法又在占卦方法及术语、内容等方面均受到龟卜的影响或有龟卜的孑遗,甚至某些内容与传世龟卜文献一致。当然,在术数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占卜术出现了彼此学习、融合的现象,故五兆卜法不但与龟卜、易占有密切联系,而且还受到其它术数门类如式占、星占等的影响。由于占卜术的实用性,五兆卜法所涉及到的占卜事项很多,但由于五兆卜法是以五行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故其主要的占卜事项如占盗、占行人、占病等均主要是通过五行学说来构建自己的占卜原理的,而这些占卜事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五行理论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
< 1 2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