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花开两朵:民间美术与文人画比较研究
作者: 朱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民间美术   文人画  
描述: branches bears much paintings crystal clear and beautiful fruit of culture which folk art are included.
全文:民间美术与文人画作为中国艺术领域里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颗同根同源的文化果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二者都是同一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层面下诞生的艺术形式,区别在于审美意境、材料、创作方法以及创作群体等方面的不同。 中国民间美术是在春秋战国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以中华民族本原哲学为基础,以阴阳相交、生生不息和万物有灵等人类早期含有巫术色彩的思想意识为主导,以描绘图腾神、祖先神的现象为手段,以保障人类自身生存和繁衍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前美术活动发展形成的。蕴含在包括中国人人生礼仪、节日习俗与生老病死在内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前美术活动,发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文化,历经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两个漫长阶段的洗礼,终于在夏商周时期演变升华为一种以阴阳观、生生观相联系的观念,几千年来的流传和发展,成百花齐放的状态。民间美术和文人画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间美术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剪纸、面花、刺绣、染织、年画、泥塑等等。民间美术形式虽然繁多,但基本脱胎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为目的的前美术活动的范畴,难免有些巫术色彩。随着时间的渐进,它的艺术内涵也随之有很多的变化,其中有一部分堪比中国的文人画。 中国文人画的精神因素是在春秋战国以后从中国诸子百家学说中脱胎出来的,以理性精神为主导,以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觉醒了的人文意识为契机,与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意识与文化形式的发展相同步,一种人格独立、思想自觉,以体道、审美为目的的美术活动。 本文通过对民间美术与文人画寻根溯源式的考察,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即以中国古老哲学思想体系为核心,进而以艺术内涵为出发点,审视民间美术与文人画各自的典型形态,它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演变的复杂过程,寻找出一定的差异和关联性,希望由此进一步促进对于中国画与民间美术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周人农耕传统与周族史诗的生成——以后稷神话为中心
作者: 林甸甸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岐下   周弃   厉山氏   姜嫄   烈山氏   古公亶父   稷神   姜原   姜戎   周族  
描述: 周族史诗的生成,源于宗庙仪式乐歌的需要。以《诗经·大雅》诸篇为代表,从后稷到古公亶父的周族史诗,展示周人重视农耕的文化传统;然而考古发现显示,周人在农业方面的成就晚至入岐以后方为凸显。周族农耕文化的来源应当是与古公亶父联姻的姜族,后者以神农氏为起源,其神话体系中有早于周弃的"稷"形象。西周时期,出于制礼作乐的要求,周人对本族流传的历史神话进行整理与写定,他们吸收母家姜族神话中的"稷"形象,用以表现本族农耕传统的起源;又创造"姜嫄"形象,用以象征姜族这一外家力量。以后稷神话为核心的周族史诗,对于塑造周族的农耕传统,加快氏族同盟从母系向父系的转变,加强文化认同并推动民族融合,都起到重要作用。
从陕西民间剪纸艺术谈艺人的文化素养
作者: 杨学芹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北美术   艺术生命   专业画家   心理功能   民间美术   我自己   民俗活动   陕西民间剪纸   文化知识   艺术构成  
描述: 当我们欣赏巧夺天工的民间剪纸和其它民间美术作品时,知晓它就是出自乡村那些目不识丁的老婆婆们之手,便不胜惊讶:“没有文化的怎么会有如此美好的艺术创作呢?”我自己也迷惑不解。譬如,没有一位专业画家
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汉族移民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作者: 冯霞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循化县   家庭类型   乡村治理   汉族移民   街村   人类学理论   乡村发展   婚姻自由   社会文化变迁   民族关系  
描述: grates to the minority districts in Qinghai province; it analyses and researches their economic life, marriage and family, social relationship, religions, moral values,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the true sit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minority nations, so we could draw a whole picture of the Han nation's traditional country society which lives in minority districts, and be convinced of their vicissitude in history progress.
全文:本论文是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对农村社会的个案研究,通过对迁居青海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移民所组成的社区的研究,剖析他们的经济生活、婚姻与家庭、社会关系、宗教信仰、道德价值观、乡村治理及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关系的真实状态,从而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传统乡土社会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 本论文第一章作为绪论首先就我国人类学和其他社会学科在汉族研究的主要领域及成果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对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就研究的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作出了说明。 本论文第二章就研究对象-东街村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描述。主要包括的内容即它所处的外部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东街村的人口来源、居住格局、生活方式、语言使用情况、教育状况、节日风俗及艺术等基本形态。 本论文第三章对东街村的经济生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它的生计方式的变迁进行了深入讨论,针对该村的支出结构提出了影响支出的主要原因,并对它所面临的经济困境进行了分析。 本论文第四章是关于东街村的婚姻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它的婚姻变迁进行了分析;针对该汉族村庄的婚姻禁忌与藏族的婚姻禁忌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跨民族婚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本论文第五章就东街村的家庭与社会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它的家庭结构变迁进行了研究,针对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对当地的分家制度和家族变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当地社会关系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本论文第六章对东街村的宗教信仰和道德价值观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针对东街村的所处的复杂的宗教环境提出了它的宗教信仰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同时对该村庄人们的道德价值观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本论文第七章就东街村的政治生活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村庄的乡村治理进行了历史回顾和变迁历程,并提出了目前存在问题;其次对它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 结语中分析了东街村的社会文化变迁轨迹及变迁的原因。
延安剪纸
作者: 靳之林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剪纸艺术   炕围花   艺术内容   抓髻娃娃   劳动妇女   给你   艺术享受   事使   延喜   西河口  
描述: 去年,延安地区安塞西河口公社有一位八十一岁的老奶奶去世了。她是附近几条川有名的剪纸巧手。去世前几天,她吩咐儿媳妇把窑洞门窗都糊上新纸,并且贴上她新近剪的窗花;炕围花也换上新剪的“狮子滚绣球”,儿媳
陇东、陕西的牛文化、乞巧风俗与“牛女”传说
作者: 赵逵夫   来源: 文化遗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乞巧民俗   秦文化   牛郎织女   周文化  
描述: 一带。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牵牛(牛郎)、织女的祠庙、纪念地被遗忘或变为同董永故事相关的祠庙。从陇东的乞巧风俗看,牛女传说和相关风俗在这一带长久流传,陕西很多的乞巧风俗同陇东的相近。古代陇右、陕西中部一带的诗人也都有大量的咏七夕和牵牛织女的作品。
裕固族妇女社会生活及宗教心理研究
作者: 刘生琰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   社会生活   裕固族妇女   宗教心理  
描述: In general, religious culture of each nationality strongly affects traditional customs ideology, and norms of their people.
全文:的作用。通过神圣的意义体系,宗教能将集体意识内化于个人意识之中。游牧民族妇女自小学习宗教文化中的禁忌、礼仪等,目的在于形塑她们的人格特征。本文以肃南裕固族自治明花乡社区为视角,依靠详实的调查资料,在
陇东窑洞:抹不去的温情回忆
作者: 岳超群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居住形式   黄土沉积   地坑院   董志塬   李世荣   居住方式   李有   历史进程   夏商时期   文化景观  
描述: 陇之东,黄土高原上的土窑洞,可以说是人类穴居文明的居住典范。这一地球上黄土沉积最为深厚的地方,因为古老的黄土而天地苍黄,从洪荒到文明,演绎着黄土高原生命的传奇。相传早在夏商时期,周先祖公刘十多代人就曾在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的董志塬挖窑建村,开创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先河。在后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窑洞更作为陇东最主要的居住方式,酝酿出独特的文化景观。2012年,微博上一则关于河南陕县地坑院营造技艺濒临失传的消息引发围观。而陇东窑洞民居这个铭刻了无数人温情回忆的所在,同样也难免从繁华归于寂寞……
民间视野中的伏羲与女娲
作者: 余粮才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相关习俗   女娲   口承语言民俗   伏羲   庙会   民间信仰  
描述: 伏羲、女娲是上古神话中的人物,他们作为人文始祖历来受到人们的祭祀。天水是伏羲、女娲的诞生之地,民间对他们的信仰十分浓烈。本文主要从民间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田野作业资料,对天水民间关于伏羲、女娲的信仰作以考察。 从民间视野出发,天水伏羲、女娲信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庙会中人们对伏羲、女娲的祭祀,
全文:伏羲、女娲是上古神话中的人物,他们作为人文始祖历来受到人们的祭祀。天水是伏羲、女娲的诞生之地,民间对他们的信仰十分浓烈。本文主要从民间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田野作业资料,对天水民间关于伏羲、女娲的信仰作以考察。 从民间视野出发,天水伏羲、女娲信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庙会中人们对伏羲、女娲的祭祀,这是民间对伏羲、女娲信仰的直接体现;其次是口承语言民俗,这是伏羲、女娲信仰得以存在的基础,体现了伏羲、女娲的神格;第三是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及相关习俗,这是伏羲、女娲庙会与口承语言民俗的延伸,是伏羲、女娲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考察,我认为,天水民间对伏羲、女娲的信仰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他们的敬仰上,具有祖先纪念的特征,呈现出“圣大于神”的特点。
从地方清真主食到风行全国的特色快餐
作者: 王守龙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兰州牛肉拉面   传播   动力   饮食文化  
描述: 食物一直是人类学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他们通过对某一特殊人群或族群的饮食系统(包括食物的获取、生产、制作、消费等)的观察、描述,进而分析、阐释与该食物系统相关的生态系统、认知系统,以及该饮食体系在更大背景下的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联系和关系。食物被绝大多数的人类学家当做是研究的中心议题,或者中
全文:的饮食文化传播的问题。本文将兰州牛肉拉面的饮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划分成了两个阶段来进行探讨,第一个阶段重点探讨了兰州牛肉拉面是如何在兰州这个特殊的生态自然环境与宗教人文环境中生成,并成为深受兰州喜爱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