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水经注》所见关中地区城邑聚落研究
作者: 朱莉娜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水经注》   汉至北朝   城邑聚落  
描述: 《水经注》是公元六世纪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记载了大量的聚落地名,包括城、乡、亭、聚、戍、坞、堡等,它们都是县级以下的较小聚落,同时也记载了县级以上的大量城邑。关中地区是我国文明发祥最早的地区之一。渭河作为关中盆地的母亲河,与关中盆地原始聚落的聚
全文:《水经注》是公元六世纪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记载了大量的聚落地名,包括城、乡、亭、聚、戍、坞、堡等,它们都是县级以下的较小聚落,同时也记载了县级以上的大量城邑。关中地区是我国文明发祥最早的地区之一。渭河作为关中盆地的母亲河,与关中盆地原始聚落的聚集和城市的发展休戚相关。本文以《水经注》河水、漆水、沪水、沮水、渭水等篇为基础,通过对关中地区故城、县、城、乡、亭、聚、戍、坞、堡等98个城邑聚落的细致考察,以窥见汉至北朝间关中地区聚落形态的若干真实面貌。 本文主要分为四章来展开论述: 第一章通过将《水经注》与《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以及《魏书·地形志》所见关中地区之城邑聚落情况相比较,进而突显《水经注》的重要史料价值及记载特点。如其在时间上不仅兼及以上诸志,古今贯通,历史沿革,一览无余。并通过对《水经注》所记载的关中地区城邑聚落进行逐一分析,明确各城邑聚落分布的省废时间、地望、聚落的规模、总体布局、建筑形态及其作用,并与考古勘探和发掘的古城址相互印证,进一步突出《水经注》史料价值。 第二章则围绕《水经注》所记关中地区聚落形态展开讨论,可知其形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城邑,多称为“故城”,包括县城及以上的郡城和都城。另一种是县以下的聚落,包括乡、聚、亭、城、戍、坞等。通过对关中地区98座城邑聚落的形态、性质做进一步研究,进而分析归纳关中地区聚落体系中基层聚落的一般形态及其民众的生活方式。 第三章主要探讨《水经注》所见关中地区城邑聚落的特点。主要特点可分为时空与具象两大方面。从时空方面看,主要有时代特点和空间特点。时间特点的主要显著特征是集中于先秦和西汉两个时代,空间特点的显著特征是城邑聚落主要集中于渭水流域。《水经注》所记关中地区城邑聚落的具象特点,主要有:大量的城邑聚落具有城、郭、城垣,军事性质建城,政治性建城,戎城的存在,由宫变城,避难所等,这些特点都是郦氏《水经注》记载城邑聚落有别于其他正史地理志的显著之处。 第四章《水经注》所见关中地区的城邑聚落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景观,主要利用城邑聚落形态研究秦汉时期的历史,直观反映当时人们的生存生活状况以及社会结构,进而全面系统的展现当时社会的政治景观、经济景观。城市等级制度的完善及军事功能增强体现了王朝森严的等级制度,由两汉的“农业都市”到魏晋时期城乡融合的编户社会体现社会强有力的调控机制,关中地区城邑聚落的动态分布直观地反映了王朝势力的拓展和萎缩,其文化内涵反映出汉代强势文化的向外辐射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 关中聚落模式的形成、地理位置的择优原则体现了明确的农业生产景观。聚落内涵则体现出关中地区由两汉农业、工商业全面发展到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走进经济低谷的经济景观。 结语,对全文观点作简要概括总结。
渭北旱原地膜小麦肥水规律与技术决策研究
作者: 任广鑫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渭北旱原   栽培技术   地膜小麦   施肥模型  
描述: 论文题目:渭北旱原地膜小麦肥水规律与技术决策研究 作者简介:任广鑫,男,1969年生,1998年从师于杨改河教授,于2001年毕业于生态学专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 渭北旱原是陕西省农业生产发展潜力最大的中产区,也是重要的畜产品、果品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该区水资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产业化程度不
全文:的中产区,也是重要的畜产品、果品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该区水资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人均收入较低。该区冬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占陕西省小麦总面积的1/3,由于水分限制使光温生产潜力
中国民间剪纸动画创作与研究
作者: 高疏寒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动画   陕北民间剪纸   陕北剪纸动画   剪纸动画  
描述: 现代动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现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发展。它是一种集文学、电影、摄影、音乐、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所以动画的创作和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都离不开民族、环境、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动画的发展更加重视民族特性的展示。 本文探讨中国民间艺术与现代动画技
全文:现代动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现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发展。它是一种集文学、电影、摄影、音乐、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所以动画的创作和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都离不开民族、环境、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动画的发展更加重视民族特性的展示。 本文探讨中国民间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的创作与研究,其中主要是将陕北民间剪纸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融入到动画的创作与设计制作中去。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特色的动画片类型——陕北剪纸动画片。陕北民间剪纸是土生土长在陕北的劳动妇女所创作的。经过千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陕北民间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地地道道的民族艺术。从造型上看,陕北剪纸以直率、简约的表达方式为主,传递给受众的是一种朴实、大气又生动的形象面貌,同时它也具有的原生态的单纯、质朴的艺术品格。在这种看似简单、独特的造型之下它所表现出的内容则是丰富、深远的原始图腾文化的印迹,具有中国本原的哲学观念;陕北民间剪纸的纹饰、花式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文化知识和哲学美学观念所积淀而成的,是揭开中华古老文化之谜的“活化石”之一。本文就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通过对陕北民间剪纸元素表象的提取和梳理,再次将整理好的剪纸元素进行语义的联结与编码和二次创作。主要从影响动画艺术的人文精神、审美品格、题材来源、艺术手法等,探究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民族特征和它的旺盛生命力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体现,并较为全面的思考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的相互关系,并寻找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的契合点,希望能够形成较为独特的研究发现,同时也希望能为今后创作真正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原创动画精品提供借鉴。其次在动画技术方面,本文通过对以往传统剪纸动画的分析和探讨,总结过去的不足。尝试利用现代动画新技术弥补之前的不足点,在动画视觉效果上有高品质的创新点。希望能探索一条能够更好的体现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特点的新途径。利用计算机生成剪纸动画,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剪纸动画的制作成本,同时也能提高剪纸动画的制作效率。试图创作出一种全新的动画视觉感受。最后本文以《泥曰》为例,从动画片《泥曰》中的题材选择、造型特点、色彩应用、民间文化内涵和技术应用等几方面全面地分析陕北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希望能为今后的陕北民间剪纸动画提供参考。 本文对陕北民间剪纸与现代动画技术的创作与研究不仅为丰富了中国动画艺术形式,对中国剪纸动画的表达也更增填了新的形式;为创作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原创精品动画影片提供有利的参考。同时,也为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发扬中国民族精神提供一个新的媒介。实现动画创新和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双赢。
茶与唐代诗之探究
作者: 梁先润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茶诗     白居易   唐人饮茶之风      
描述: ortant role in advocating it
全文:,从白诗中,我们看到茶在文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转化的过程。因此,可以断定,使茶与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他以生花妙笔将茶事点化出唐代文化的处处胜景。 在唐代与茶结缘的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
区域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理论构建与实践
作者: 杨晓美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展潜力   多层次灰色评价   秦岭北麓   区域农业旅游资源  
描述: opment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and to obtain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the measure of potential, but also for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its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全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运用,将秦岭北麓15个区县划分为不同的发展区域,并根据发展区域的不同特点对西安市、宝鸡市和渭南市三市的农业旅游区提出发展策略。 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
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
作者: 卜风贤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秦汉晋   减灾方略   农业灾害   历史研究  
描述: 农业灾害的历史与农业生产的发展相始终。在古代社会,中国农业灾害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和破坏。在现代灾害学昌兴的新的历史形势下,农业灾害史的研究需要汲取灾害学的理论成果,重新审视古代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农业减灾的措施和成效。为此,本文研究了周秦汉晋时期的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全文由三
全文:。 针对历史农业灾害史料处理中存在的法则零乱问题,本文提出了灾害史料灾度等级量化办法,根据现代灾害学中的灾度理论,确立了1度灾害的基准线,在此基础上,依据历史灾害资料的有关信息,以灾区大小、灾情状况和灾期
甘肃农田氮磷钾养分资源特征研究
作者: 张树清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氮磷钾   甘肃农田   施肥区划   养分特征  
描述: 甘肃省农田氮、磷、钾养分特征尚无系统研究结论,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 一重大问题。本文以甘肃及其不同生态区域农田为中心,以提高土壤生产力和 平衡推荐施肥为目标,通过宏观调查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控制论的 黑箱理论及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系统研究了甘肃省土壤、肥料养分资源状况及 演变和农田养分平衡状况与
全文:控制论的 黑箱理论及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系统研究了甘肃省土壤、肥料养分资源状况及 演变和农田养分平衡状况与特征,并且据此建立了宏观平衡推荐施肥区划。研 究结果表明: 1、甘肃农田土壤全氮、速效磷含量显著
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作者: 周美岑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服务   新农村公共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描述: est strategic decision. In the "Proposal on the
全文:近年来,党中央把“三农”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决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诸多举措中,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成为重中之重。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农村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农业、农村发展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所需而提供的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社会服务,是不具备物质形态,而以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或劳务等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农村公共物品。一般来说,农村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有农村公共财政、农村教育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农村文化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就业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扶贫开发等。 现在我国在农村公共服务中还存在着国家投入农村公共财政总量不足,公共教育服务落后,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差,公共卫生设施严重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工劳动保障问题突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成因,也有现实因素,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底子薄、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公共服务总量投入不足、政府职能缺位、农民需求表达不足造成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合理、基层公共服务部门体制不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缺乏长期的、科学的规划等。 虽然,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发展滞后,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我国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以工哺农,以城促乡”的条件成熟,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具备了现实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支持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政府承担的提供公共服务与产品的责任逐渐加强与明显,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与服务水平明显得到改善。 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农村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着手,从三个方面来展开研究,首先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伟大意义,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接着分析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研究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现实条件,提出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遵循符合国情原则,在大量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分析研究。 经过研究分析,本文认为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二是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在农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三是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四是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拓宽就业渠道的必由之路;五是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应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务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长期目标,以扩大农村公共财政覆盖面为核心手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以政府为主导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金融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农村公共服务;第二,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建立多层资、多渠道的素质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第三,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公共卫生服务规划,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行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第四,提高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队伍建设,创新产品和形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第五,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第六,推动农村自身产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加强农民工就业的管理和保护。第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品质。 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时期继续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如何有效进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并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一是需要编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规划,做到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二是细化农村公共服务中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人员配备标准、财力匹配标准;三是要有法规制度监督和检查公共服务的实施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各种体制和机制;四是要建立与各种标准相对应的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和提出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为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奠定技术基础。
宋朝宣抚使制度研究
作者: 郑丽萍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央集权   地方军政   行政制度   宋朝   宣抚使  
描述: as the top power in local areas.Famous politician and prime minister in feudal China Li Gang once said,“From the forefather,Xuan Fu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on which can be held by current archon."
全文:时期宣抚使多为文臣担任,副使多以武将为之。宣抚判官辅佐宣抚使或宣抚副使治本司事,一般以知州以上资序充。宣抚使有权辟置宣抚判官。南宋时期,宣抚司置判官一到二员。宣抚判官与宣抚副使“礼抗权均”,并负有监视
< 1 2 3 ... 78 7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