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与自然——从征服自然文化观到生态文化观
作者: 陈立     王道国   来源: 武当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文化观。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的社会化。   征服自然的文化观   生态——劳动创造人说   社会的生态化   生态阈值  
描述: 地对征服自然文化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最后文章介绍了当代从征服自然的文化观到生态文化观的变革中政治,经济、教育、哲学等方面,从中找到全面确立生态文化观(,社会的生态化,生态的社会化)是克服生态危机
与制度的哲学研究
作者: 张志勇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制度建构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制度价值   制度  
描述: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system draws great concern and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the latest years.
全文:与制度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哲学的视野审视、研究与制度的关系,既是哲学的使命所在,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处于一定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中的社会,的生存发展不仅受到生产力
中国古代“天人观”与当代生态价值观的建构
作者: 孙静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生态价值观   天人观  
描述: 中国古代“天人观”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的重要伦理问题,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同伦理学基本问题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而且构成环境伦理的逻辑起点。中国古代“天人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自然之道与文明之仁的协调,强调生养万物的仁慈之德,也突出了对天地的道德责任和伦理关怀。中国古代“天人观”所反映
全文:文明之仁的协调,强调生养万物的仁慈之德,也突出了对天地的道德责任和伦理关怀。中国古代“天人观”所反映的生态思想不仅保留着古代农业文明条件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样本,而且突出了与近代工业文明以来天人
浅论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天人合一哲学理念
作者: 卫路兵   卫润屋   来源: 甘肃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天人合一   哲学理念   自然规律  
描述: 提出遵循自然规律开展生态农业,实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而生态农业的实质,正是坚持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矛盾的统一观,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合理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人的劳动和干预,让其环境选择生物,生物改造环境不断调整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促进和稳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西北燎疳习俗的文化探源与人类学阐释
作者: 王贵生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燎疳   民俗模式   农耕文化   焚巫意识  
描述: 西北燎疳习俗中最有特色的文化事象——焚烧疳娃娃,文化本源与上古时代的焚巫意识和周礼时代的束薪、包茅等禳解思维相关,是在神巫相通的宗教理念和"替代弭灾"的巫术观念下,形成的一种风俗模式。燎疳者通过"燎"和"焚"两个层面的活动,在精神上达到了目标实现和心理平和,这是燎疳习俗中透露出的农耕文化意义,也是民族群体繁衍壮大的内力所在。
从“三才”观到制天命而用的“人治”观——“中国传统农业的哲学思想”漫谈之一
作者: 梁家勉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管子》   制天命   荀况   中国传统农业   六十四卦   参杂   《韩非子》   述中   三才   《荀子》  
描述: 前人溯述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往往把天、地、三个因素牵连在一起,例如代表中国最原始的文字:“乾”≡“坤”≡“巽”≡“震”≡“离”≡“坎”≡“艮”≡“兑”三八个卦名,都是指:天、地及其有关的“象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 赵凤远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生观   庄子   天道观   齐物观   生态美学  
描述: 庄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之一,他被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的思想家,而轴心时代产生的思想几乎蕴涵了后世所有文化观念的因子,从而能够长久惠及后世并具有永久的价值。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现实与
全文:庄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之一,他被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的思想家,而轴心时代产生的思想几乎蕴涵了后世所有文化观念的因子,从而能够长久惠及后世并具有永久的价值。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现实与
论当代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及构建
作者: 董洪文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哲学基础   构建   生态文明  
描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摆脱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己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各国政府和社会民众开始积极地探求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于是,对文明发展的探讨开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事实上,工业文
全文:“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正是以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恢宏视角深刻揭示了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和道德评价。因此,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作者: 刘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体系   规划设计   新农村   景观  
描述: 农村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美学四大价值属性;相对于城市,农村受人类干扰强度较低、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以面积较大的农业景观和田园化的生活方式为最大特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居住观念的改变带来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文:农村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美学四大价值属性;相对于城市,农村受人类干扰强度较低、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以面积较大的农业景观和田园化的生活方式为最大特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居住观念的改变带来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本文以新农村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总结归纳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分析传统聚落空间布局特点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农村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农民观念的变化、农村景观格局的变化和农业景观的变化;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口号提出后,在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的情况下,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新农村”的概念。从规划学、现代景观学和建筑学相结合的角度,构建了新农村景观环境体系框架,形成“点、线、环、廊、园、林”相结合的新农村景观环境网络体系,并且建立了农村绿地系统动态指标体系,以期能从宏观上控制农村空间形态的布局和发展,对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起到绿色生态绿廊的连通作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能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从空间上真正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系统。基于典型空间景观对农村景观意象形成的重要性考虑,本文分别对新农村景观意象起到重要作用的典型空间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的阐述。本论文沿着从宏观调控再到详细设计的规划设计思路进行论述,以期能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以解决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在景观环境理论方面的空白状态。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将规划学和现代景观学的设计理论与传统村落景观特色相结合,初步构建了新农村景观环境体系框架,建立了农村绿地系统动态指标体系,并将其运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当中,改变以前村庄建设自发性的特点,营造既有新时代气息又有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延续历史文脉的新农村景观,使广大农民既能享受现代生活,又能重温昔日优美的田园牧歌,使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优美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先秦诸子经济思想的生态阐释
作者: 赵麦茹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启迪   生态阐释   先秦诸子   经济思想  
描述: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人类对于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关注空前加强,为了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人类对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西方自然观、逻辑思维与认知世界的行为等方面的范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环境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应运而生。伴随着这一过程的还有当代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生态
全文: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人类对于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关注空前加强,为了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人类对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西方自然观、逻辑思维与认知世界的行为等方面的范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环境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应运而生。伴随着这一过程的还有当代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生态伦理及思维方式的热捧、肯定与借鉴。其中,先秦时期以儒道为代表的各家学派所蕴涵的生态伦理思想尤其受到众多学者的肯定,但比较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意识到先秦诸子的经济思想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因子。这样一来,一方面,在全球性生态危机之大前提下人类很有必要从生态角度对于包括先秦诸子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和深度挖掘,但是另一方面,在这种重新认识与深度挖掘的过程中,人类却忽视了先秦诸子经济思想这一领域,这两个因素是促使笔者致力于从生态角度对于先秦诸子之经济思想进行研究的根本原因。 儒家、道家、墨家、《管子》、法家是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几家学派,笔者即以这五家的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其渊源和学术背景,先秦诸子之经济思想也不例外。支撑着先秦诸子之经济思想的是先秦各家学派的哲学思想、逻辑思想、人性观理论、自然观理论以及历史观理论。由于先秦诸子的思想都秉承由夏商周三代文化发展沉淀下来的周文化,所以他们的思想根基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自然观方面主张整体论、内因论与有机论,在逻辑思维范式中强调主客一体的整体思维方式,擅长于类比与串联式思维,在行为范式方面注重将人类的德性推广于整个自然界,强调合理取材、善待自然、知止知足。中国先哲思想根基的以上特点使得其思想充满了以“和”为贵的人文气息,这种人文气息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而且也深深地渗透于人与自然之间,其生态伦理思想是相当深刻的。 先秦诸子的这种生态伦理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其经济思想,具体表现为,在先秦诸子的生产观、消费观、赋税观和分配观等经济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因子:如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先秦诸子特别强调对于四季节气等天时因素的遵循,倡导人们依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合理劳作,不妄为,不逆自然规律行事。在消费领域,先秦诸子又特别注重节俭消费,倡导人们在消费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消费自然资源时“知止”、“知足”。在赋税与分配领域,先秦诸子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和”思路,注重以章显“公平”(只是相对的公平)的薄税政策和上下兼顾的分配政策来保持社会经济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蕴藏在先秦诸子经济思想中的这些丰富的生态因子给身处生态困境中的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如我们应从道德境界的高度培养我们悲天悯物的生态情怀、从法律角度完善我们的各种环保政策与法律条文、在具体的行动方面切实落实环保政策等等。具体到我国,在现阶段从生态角度研究先秦诸子的经济思想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环境伦理学是旨在建立解决环境问题所需的生态伦理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国同样需要这门学科,而先秦诸子的整体思维模式无疑给这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解决环境问题同样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制定生态道德的底线,在这一方面,先秦诸子注重以“圣王之制”的国家法制强制力量来保护自然资源的做法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先秦诸子从“天和”“人和”与“心和”三个角度落实其“和”思路的做法也给我们以深刻启迪;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当前我国政府又着力而为的一大政策,先秦诸子一方面注重上层统治者在节俭消费行为方面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这种观点对于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人口与自然资源配给日益紧张的当代中国来说同样适用;建立环境道德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先秦儒家学者以“由内而外、推己及人、推人及物”的逻辑思路给予自然万物以关爱的做法也给主张承认自然内在价值的当代学者以深刻的启迪。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