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唐代田园诗主题由“田园乐”到“田园苦”的转变
作者: 李晓娜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园乐   儒家诗教   唐代   田园苦   社会转变  
描述: 唐代田园诗主题由“田园乐”向“田园苦”的转变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前期国家政权稳固,国力强盛,社会富裕安定,士人和农人的生活也比较安稳丰足,士人在田园上主要是体贴自然,休憩心灵,追慕隐逸。这一时期田园诗描写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田园风光以宁静纯美、物产丰足、生机盎然为主;士人的田园生活随性自
全文:唐代田园诗主题由“田园乐”向“田园苦”的转变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前期国家政权稳固,国力强盛,社会富裕安定,士人和农人的生活也比较安稳丰足,士人在田园上主要是体贴自然,休憩心灵,追慕隐逸。这一时期田园诗描写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田园风光以宁静纯美、物产丰足、生机盎然为主;士人的田园生活随性自适,并以此作为对世俗的一种超脱;农人生活安稳和美,农人形象带有隐士色彩。田园诗的各方面都以反映“田园乐”为主,偶有“田园苦”类作品。随着唐朝社会矛盾的激化,安史之乱爆发,其后社会动荡、国力衰弱、边患四起,藩镇割据,灾荒、战争、征兵、重赋等种种沉重负担加诸农人身上,士人的田园生活也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诗歌创作逐渐转向反映社会现实的道路,一些诗人重拾儒家诗教理论,再次提出以诗歌干预现实的要求。表现在田园诗上,即是“田园苦”主题的正式出现。以韦应物、戴叔伦、钱起、李嘉祐等人为代表,不少诗人开始创作“田园苦”主题的诗作。尤其韦应物是体现田园诗诗风、主题由盛唐转向中唐的关键人物。其后经由张籍、王建、李绅而至元白新乐府中以田园和农人为题材的诗作。“田园苦”主题的诗作大量增加;灾荒、战争、征兵、重赋等各种危害对农人生活的影响和农人深切的痛苦都被反映出来;士人们悯农、愧农的感情和对当政者的不满也日益深化。中唐这场田园诗变革的主要特点是:“田园乐”主题依然持续;田园风光描写由唐前期的丰足纯美转为凄清萧飒;“田园乐”与“田园苦”主题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诗人的作品中;以农事、农人生活为描述、抒情对象的诗作增多。至晚唐,社会状况进一步恶化,诗人对农人的关注更多,田园诗的创作愈加向“田园苦”主题倾斜,主要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等。描写单个农人的作品继续增多,一致反映农人苦难。诗中的田园更加惨淡,农人生活更加困苦。由于仕进无门,颠沛流离,诗人对政权的依附性减弱,对统治阶级的批判也更加直接、激烈,拥有了“骂世”“骂官”的风采。
唐代茶业研究
作者: 郭亮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茶业   唐代   研究  
描述: 茶业在唐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研究唐代茶业,不仅有助于揭示茶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唐朝的特殊表现,而且可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茶业发展和振兴提供历史借鉴。 对唐代茶产地分布状况进行考察,主要是依据正史、政书、类书、诗文、笔记小说等文献资料和
全文:茶业在唐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研究唐代茶业,不仅有助于揭示茶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唐朝的特殊表现,而且可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茶业发展和振兴提供历史借鉴。 对唐代茶产地分布状况进行考察,主要是依据正史、政书、类书、诗文、笔记小说等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来完成的。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唐代茶产地的分布特点,并进而分析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状况。首先,唐代茶产地的地理分布呈现出“多个中心,四面开花”的特点。在全国这个大范围内,“江南、淮南、山南、剑南”四个重要产茶道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集中的产茶中心。在各道内部又有太湖产茶中心、淮南产茶中心、江汉产茶中心、三峡产茶中心、川西产茶中心等。在这些产茶中心周围,还散布着一些产茶地,它们像众星拱月一般牢牢地被这些中心所吸引。其次,唐代茶业布局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分布极不平衡。约有90%的产茶地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地区。而岭南、河东、河北各道虽产茶,产地却都只限于一两处。河南、关内、陇右道甚至不见一处产茶地。第三,这些茶产地中约有74.1%的产茶州、91.6%的产茶县,分布于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另外,各地经济水平高低与茶品质好坏也是密切关联的,虽然经济富裕地方不一定产好茶,但好茶一般都产于经济富裕地区。 对唐代茶农生活考察虽有一定难度,却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唐政府的贡茶制度对茶农是赤裸裸的压榨与掠夺。建中三年(782),朝廷首次对茶业征税,以后唐代的茶法一直变化不断,但其呈现出来的总体走向是:征收面不断拓宽,茶税额也在不停上涨。广大茶农因为政府厚敛无度,失去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生活变得日益艰难。 唐代茶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功能。茶叶作为商品,无论对国计还是民生均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唐政府收入增加,商品经济繁荣;而且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同时让农业更具活力,农民生存有一定的保障;另外它也促进了当时制瓷业的进步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伴随着饮茶风习的兴盛,茶叶在唐人的政治与社会文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它对政权巩固,促进民族融合、改善睦邻关系、加强人际交流、繁荣祖国文化、推动佛教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从劝农文看宋朝乡村社会问题
作者: 于芹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劝农文   宋朝乡村   社会问题  
描述: 近年来伴随研究视角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自下而上”的历史观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关注历史和现实中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等“三农”问题。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特别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乡村社会中的人、财、物产生了抽离作用,进而影响到了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
全文:近年来伴随研究视角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自下而上”的历史观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关注历史和现实中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等“三农”问题。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特别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乡村社会中的人、财、物产生了抽离作用,进而影响到了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社会中传统人际关系的发展等方面。这一时期较之于相对平静发展的其它社会历史历程,更容易出现某些与传统道德要求相悖的社会现象,因而也更容易看到其社会的剧烈变动,更容易了解其社会的“反常”现象。加之宋政府“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推波助澜,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而不受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宋朝乡村社会中土地的集中和流转,伴随土地频繁流转而来的是贫富分化的加剧以及乡村社会中阶层的频繁变动。“千年田换八百主”,财产的不稳定性,加重了宋人的不安全感,而当古人们举目无助的时候往往会求之于未知的超自然力量,因此致使宋朝巫术等神秘主义信仰活跃。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和宋朝政府统治政策的推动作用,使得宋朝社会呈现了一股重利之风,乡村社会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到了这场风波之中。随之而来的是,传统同居共财的大家庭(族)的减少,以至于其零星点缀般的存在于宋朝社会中,小家庭增加并且成为宋朝社会家庭形式的主流,传统大家庭(族)家长权力、威望等减弱,意味着其对本来应该为同居共财的大家庭(族)控制力减弱,如此一来传统大家庭(族)分散成为若干既有共财又有私财而松散的联系在一起的新家庭(族),后来的家庭(族)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参与经济活动等的方式,已与传统的大家庭(族)大不相同。鉴于宋朝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里我们所考虑的是:在这一背景下,宋朝乡村社会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宋朝乡村社会关系又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而宋朝地方官员的“劝农文”是观察宋朝地方社会极好的窗口和资料切入点。因此,我们打算以“劝农文”为起点,结合《夷坚志》《明公书判清明集》等史料并结合已有研究,对宋朝乡村社会问题加以力所能及的探讨,试图通过解读“劝农文”中的相关信息,对宋朝乡村社会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系统而又准确的认识,进而解读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宋朝乡村社会问题。宋朝统治者对于当时乡村社会中新出现的某些现象持排斥态度,力图改变之并致力于重构传统的乡村社会秩序,希望在当时的农村建立一个传统伦理下的“和谐”社会。那么,宋朝统治者都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有没有起作用?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和说明的问题。我们打算通过对宋朝乡村社会问题的解读,从中总结出社会大变动下的宋朝乡村社会情形,进而发掘宋朝中央政府及地方官员面对这种变化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这对我们今天的乡村社会转型研究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全文拟分为绪论、正文和小结三个部分。 绪论中,我们主要论述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对文中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设定了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 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论述的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从劝农文看宋朝乡村的家庭(族)关系问题:相对于传统家庭(族)以义礼为纽带而维持的方式,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经济利益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日益提高,宋朝家庭(族)成员间因为经济利益的分配与争夺而降低了传统义礼的地位,进而影响到了传统家庭(族)的向心力和家庭(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家庭(族)中家长的威信下跌,家庭(族)成员关系相对于宋代以前处于失调而紧张的境地。这不仅给家庭(族)成员相互之间的友好相处带来了障碍和危害,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的稳定、良性发展制造了阻力。 第二,从劝农文看宋朝乡村的邻里关系问题:邻里之间因为经济利益而产生摩擦的可能性比以前更大了,摩擦的产生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方面,传统的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体系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对传统的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持与继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经济的原因,宋代地缘互助的可能性相比前代增加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地缘互助的增加是对传统乡村社会中互助体系的另类继续。比之前代,此时的地缘互助更多是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之上的互助体系,是在以互惠为原则而建立起来的互助体系,虽然也许它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名称。 第三,从劝农文看宋朝乡村的信仰问题:经济利益的突出,影响了宋朝乡村社会民间信仰的发展模式,乡村信仰中各类神灵的经济功能开始凸显,神灵具有了通报市场信息以及指导人们的求利方向和行为等的功能,人们开始花费更多的钱财用于缘事斋筵,以求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第四,劝农文对宋朝乡村社会秩序重建的影响:面对宋朝乡村社会中的种种与统治者意志相违背的现象,宋朝地方官们致力于乡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力图建立一个传统社会下的和谐社会,他们的努力虽然有时候收效甚微,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小结部分,主要是针对对本文正文部分而做的总结和归纳,以及问题反思,以期对本文的写作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作者: 周美岑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服务   新农村公共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描述: est strategic decision. In the "Proposal on the
全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务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长期目标,以扩大农村公共财政覆盖面为核心手段,可以从
< 1
Rss订阅